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柏格森生命哲学.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384968052
  • 上传时间:2022-09-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2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生命哲学概述1、生命哲学的基本特征 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 20世纪上半时期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具有非理性主义特征的哲 学思潮它把揭示人生命的性质和意义作为全部哲学研究的出发点,进而推及人的存在以及全 部的认识和实践换言之,就是说由对生命的揭示而推及对整个世界的揭示 第一,生命被生命哲学家赋予了本体论意义生命在这里不再是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物质性 存在,生命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可以自由释放的能量,世界就是一个具有活力、能动性和 创造性的生命存在;生命就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体验、领悟,也就是心灵的内在冲动、活 动和过程; 第二,生命哲学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哲学的世界观传统哲学的关注点是世界的本质和本体, 在那样的观点之下,世界是孤寂的、静止的和分裂的,哲学所探索的是世界的精神或者物 质本原;生命哲学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整体,世界是生命的自由创造,是一 个人化的和有价值的世界 第三,生命哲学强调生命和激情对理性和经验的超越作用生命哲学所反对的理性是以机 械论为基础的理性,反对对生命和世界做机械的分割,而认为生命和世界都是连续不可分 的整体,都是有激情的蓬勃发展的绵延的存在2、生命哲学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生命哲学的研究思潮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当时的西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开始出现一 系列重要变更,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就成了当时人们关注的一个核心话题。

      科学方面的变更主要表现在近代生物科学的产生,它促使人们对生命现象有了新的 认识,并进行着新的探索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以德国为中心的浪漫主义运动,它发扬和突出了西方思想中强 调生命和激情的传统,超越了近代以来的在形而上学阴影之下的理性的界限3、生命哲学的发展 生命哲学的流传主要是在德法两国德国的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哲学家狄尔泰、齐美尔等 他们主要是从对生命意义的揭示出发,来探讨精神生活、文 化——历史和价值问题,并且把这种探讨作为全部哲学的核心 与德国生命哲学思考同时,法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思潮法国的 集大成者是柏格森,他的生命哲学对西方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不仅德国以及周边的很多生命哲学家都深受其影响,而且,后来 的英美实用主义以及其他的例如天主教现代派等都深受其影响二、柏格森其人及其代表作1、生平和作品柏格森(1859—1941)是 19世纪末至 20世纪上半叶法国哲学界中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柏 格森出身于一个音乐家之家,年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毕业后一度在中学任教,后来任法 兰西学院教授,在此期间,他的讲课引起了巨大轰动巴黎上流社会的一些人物也前去听讲 1914年被评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2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著作有《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进化论》《道德和宗教的两个起源》2、柏格森哲学的出发点 柏格森哲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动力是要改造 形而上学什么是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物理 学之后;超越自然科学而靠思辨把握的学科(哲 学),旧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是它不能正确 地把握生命,这是因为旧形而上学往往纯粹用理 智的手段来处理生命的问题柏格森从生命的本质现象——时间着手 牛顿物理学绝对时空观不是真正的时间,而只是科学的时间 真正的生命的时间是“绵延”,它是生命本身异质性的延伸,而不是可以度量的 绵延就像一段音乐,我们总体上把握它,而不是把它区分为一个个组成它的音符 生命是宇宙的一个基本事实,它不仅指个人的生命或有机体的生命,更指宇宙内在的生命 力这个生命是永恒的生成,它永不中断,不可分割,因而叫它绵延十分恰当 柏格森认为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特点是只用理性的方法来对待客观世界,而没有看到世界 实际是一个永不停息的生成过程3、科学和哲学的形而上学 柏格森哲学与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就是要以时间取代空间作为形而上学的对象 他认为在哲学史上总是把时间和空间给混淆起来,用研究空间的方法来研究时间。

      空间的语言总是被常识习惯所支配,而常识和习惯却是科学的开端,而非哲学的开端 在常识中人们谈论的是绵延的度量,而非绵延本身科学从物质世界出发,提炼出可以重复以及可以计算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一旦被提炼出来, 它们就不再流动,这样就不再有绵延存在了科学是用理智的方法为人们构建一个世界,而在这世界中,人们是往往忽略其时间效应的, 假定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固定不变,以利于人们牢靠地把握它,科学的目的是为了人们生活 的方便而近代以来科学的进步促使人们使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哲学形而上学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哲学由于采用了和科学一样的理智的方法,导致在世界、运动、变化之 外,也就是在我们的感觉和意识之外去寻找事物的实在性结果就是,它只是或多或少地 安排概念,每一个系统都是一个假设的构造就是说他认为,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综合,它决不能像实证科学那样把心灵生活和内在的生 命与空间的物质对象等同对待哲学应当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个对象就是时间,即真正的 绵延时间的绵延是这个由知性构成的世界背后真正的实在,哲学必须研究这个 而哲学要研究时间的绵延,必须从生命开始,因为对一个有生命之物来说,时间是它的生命 的真正本质,是他的实在性的意义所在。

      而一直以来,人们看待生命总是从外面来看,即把具有生命的人仅仅看做是一个空间对象, 科学和理智可以把它剖析细致,并指出每一个阶段的特征以示区别人的不同阶段) 其实生命的每一时期都是变化,都是连续的,生命本身只是同时间有关因此,哲学必须从 生命内部,从时间里把握生命正是基于这样的对生命、时间绵延以及哲学的理解,柏格森从不同的角度对时间—绵延的概 念作了阐发4、时间与纯粹绵延 时间不可重复,不会间断,而生命冲动本质上是纯粹时间之流,他每时每刻都在创新,它不 可分析、不可定义首先,柏格森认为需要区分两种时间 一种时间是真正的时间,即生活和具体的时间;一种是科学的时间,即度量和抽象的时间 而绵延就是真正的时间,它是纯粹的、不搀和任何空间要素的纯粹时间; 而科学的时间则受空间概念的影响, 真正的时间是哲学形而上学的对象,而科学的时间是理智为了适应人们生活目的的需要而构 造出来的而真正的时间就是绵延,它是时间的质,连续不断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界限和分离的迹象, 没有任何人为的、量的因素渗透进来,不可估量,是纯粹的内在的心理过程; 而常识的空间是量的积累,是无限可分的,有度量,是外在的而科学在计算时间时候,总是借助于空间里的符号来测量,以致把内在的纯粹的时间都变成 了可以度量的空间了。

      比如,人们在欣赏一曲动人的音乐的时候,我的内心与乐曲旋律相互交融而处于彼此不分的 状态,体验着一个单一而不断变化着的绵延但是当我试图把它变成由符号组成的线谱时, 这种绵延就被打碎了一个个音乐符号把这个旋律变成了一串在空间中排列着的东西 而如果我们把绵延看成许多的瞬间,由一种统一性的像一根线一样串成一串,那么不管这段 绵延时间有多段,其瞬间的数目也将是无限多的,因为这些连续的瞬间之间是可以有其它的 瞬间的,这样下去永无止境,如果这样真正的时间——绵延就会分解成一堆瞬间的灰尘,其 中没有一个瞬间是绵延的,因为都是一刹那而已由于理智的科学总是习惯于借助符号,用广延性来表达时间,无意中引进了空间的概念,在 时间里为一的东西在空间是多,是许多同质的单位相加,这样虽然可以赋予时间以一种统一 性,但是却牺牲了真正的时间所以,纯粹的绵延不是一个量,只是我们在企图测量它,这样它就变成了空间 因此,柏格森认为,实证科学既然借助于符号的统一性和无限可分性来表达时间,也不能 把握真正的运动在柏格森看来,运动就是时间的绵延,是与空间无关的 但是科学告诉我们运动是可分和 可计量的一提到运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在空间上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根 本很少考虑它同时间的本质关系。

      因为人们生活中经常是用静止的眼光看运动,把时间和运 动当作是可以无限划分的线来看待的古代的芝诺悖论否定运动,但是它却表明了一点,物体要运动,必须在某个时刻 同时在一点上,又不在一点上而这表明,运动是不占有空间的,我们不能在空间里把握运 动那种放电影式的理解运动其实是取消了运动所以一旦把运动的东西放到空间里来理解, 就会取消运动 柏格森认为,人们内心体验到的纯粹绵延才是真正的实在,它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本 体,而是不可分割的质的变化流,是变化本身 在绵延中,过去包容在现在里,并且向未来持续地涌进,在这种联成一气的过程里,才有生 命的永恒性它生气勃勃,健行不息绵延就像一条河流 这样的话,按照柏格森的理论,时间的绵延是唯一的实在和实体,并且绵延本身也在不停地 流动着,那么这样的话,绵延就变成了自身的运动按照传统的观点看,绵延就是把运动本身当成了实体,而运动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就是没有实 体的自身的运动,而没有实体的运动在传统哲学那里是不可以想象的 但是,柏格森看来,人们之所以这么想,正是因为空间的概念渗透我们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 式的结果在空间中,运动和变化总是有一定的物质承担者,即实体,而实体的概念也是由人的概念给 与的。

      但是在时间的绵延之中,实在的只有绵延本身的运动,即对绵延而言,实在就是流动性和变 化性;意思就是说,没有现成的事物,只有正在创造的事物,没有事物自我保持的状态,只有正在 变化的状态那么,这样看来,所谓的实在就只是一种运动的倾向而已了 这样,绝对的运动、真正的时间以及纯粹的绵延都是一回事 我们在外在世界是无法把握到他们的,而只能在自我意识中凭借直觉才能把握到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绵延本身就是一股意识之流,只能深入其中直觉地体验它,无法外在地 把握自我意识是一股不断持续的流,即纯粹绵延的时间之流,只是由于我们的注意力才使它凝固 和分开,使其中某些东西突出起来 在自我意识中,每一个自我意识状态继承和包括了过去所有的意识状态,有宣告下一个新的 意识状态的产生;没有任何过渡,每一状态都伸展、渗透到别的意识状态中 它就是真正的自我,也就是绵延与这个真正的自我对应的就是我们在心理学和哲学上讲的与环境有关的自我 我们在心理学上和传统哲学上,总是在追问人的各种感觉和情绪背后那个真正的自我,但这 样的自我只能是表面的自我,是空间的理智方法分析绵延的结果 而语言的出现更是加深了这样的局面绵延具有本原性、创造性、新奇性,它是五彩缤纷但又不可说,不可预见的。

      为何不可预见呢? 因为,时间里的意识之流和空间里的东西不一样,不像空间里的运动,根据因果关系可以预 见一个动作或者意识将在前方某个点上产生某个后果纯粹延绵的意识之流是无法预知的,因为这个空间的事物是根本不同的 任何两个状态不可能相似,因为他们处于时间之流中,是一个生活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瞬间 因为同样的瞬间不可能发生两次,任何一个看似重复出现的感情都是一个全新的感情,意识 之流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不确定的,所以不能用因果性或者规律性来界定意识之流,即纯粹的 绵延5、生命进化与理智 真正的绵延是我们自己身上体验到的生命,因而真正的实在也就是生命生命是一种本原的冲动力这种生命的冲动力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自身和创造着新的东西 这个生命本原的冲动力在意识之流上在时间的绵延上不断地创造着自身和新事物柏格森认为整个宇宙自然都是由生命的这种冲动的生命里产生的 生命的冲动产生万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生命冲动的自然运动,即生命冲动的向上喷发,它产生一切有生命的形式; 另一种是生命冲动自然运动的逆转,即向下坠落,它产生一切无生命的物质事物 而生命和物质本身也是相互抑制的,即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即生命冲动向上运动总是企图克服向下坠落的倾向,而向下坠落的物质必然牵制向上的喷发; 这样在这两种倾向的交接点和汇合处构成了生物有机体。

      即在二者的结合处产生了既有生命 形式又有物质躯体的生物有机体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