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湖大学堂.docx
3页太湖大学堂编辑太湖大学堂是由南怀瑾先生主持创办的教育基地,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大学堂旨在传播中国 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目录1规模简介2发展简史3典故记载4图书简介1规模简介这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生前暂时居住与传道的地方大学堂两面临太湖,占地200 余亩 宁静而肃穆[1]2发展简史六年前,先生来到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的太湖之滨,开始兴建太湖大学堂,2006 年初夏,历经六年土木,始有规模,楼宇庄严,芳草萋萋,精英汇集六年前,这里太湖大学堂是一片芦苇荡,六年后,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这里变成了一块风水宝地先生打趣地说: “以前这里可是鸟不生蛋的地方,现在来了很多鸟争着在这里生蛋事在人为,从一片荒地 变成一块风水宝地,其中倾注了这位九十高龄,却执着于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心血先生说:“王 勃有云:人杰地灵一块地方好,‘人杰'要排在‘地灵'前面2006 年 7 月 1 日至 7 日, 年届九旬的南怀瑾在大学堂首次开讲,内容是禅修与生命科学他纵论古今的渊博学识和拉家 常式的平易风格,吸引了各方人士,有些人甚至专程从美国、东南亚赶来读中国古典的书, 千万不要以 17世纪以后,大家学了一点西洋文化文字逻辑的皮毛来看它,那就牛头不对马嘴, 愈读愈远愈糊涂了。
在讲《黄帝内经》时,南怀瑾这样开场[2]先生也叙述了他为何花如此大的心血,来创办太湖大学堂的原因正因为“这是最好的时 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先生在数十年前就曾经讲到:“今日的世界,由于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 达:如交通的便利,建筑的富丽,生活的舒适,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 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这在 精神上来看,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 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两千多年前,孔子感叹当时的时代“礼崩乐坏”,诸侯为了膨胀的欲望而使整个社会逐渐 陷入混乱不堪的局面于是孔子奔走四方,随缘教化,想要用上古的文化传统恢复社会的秩序 现在先生怀有的,也是相同的理想,他想运用认知科学、生命科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研究与传 播,挽回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危机先生说:“我们虽失望,但不能绝望,因为要靠我们这一代 才能使古人长存,使来者继起为了挑起这承先启后的大梁,我们一方面要复兴东西方固有文 化精华,互相取长补短,作为今天的精神食粮;一方面更应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会,以期 消弭迫在眉睫的人类文化大劫。
凡事我但尽心,成功不必在我”,对于太湖大学堂是否陈义过高的问题,大学堂解释道,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3 典故记载《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书中介绍:关于“太湖大学堂”,那是南师多年前的理想与筹划,六年前始得破土新建该处占地二 百余亩,就在上海西南一百一十公里,及苏州之南七十公里地方的太湖之滨哪里一望无际的如茵草地,桃李芬芳,有孔雀漫步,有鸭群逍遥,还有太湖的月光„„太 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目前大学堂完工使用的有行政主楼、客房楼及讲堂楼三栋行政楼有办公室、图书馆、客厅等客房楼一层为餐厅,可容纳百余人,二、三层为五星 级客房特别一提的是讲堂楼,一层是讲堂, 第二层为可容纳二百多人的禅堂这个禅堂,在空气 光线、音声、温度等各方面的精心设计,可称独步世间,有识者评为前无古人之举,应属中国 禅文化一大进步至于大学堂暂定的运作方式,略有几个特点:(一) 非一般学校性质,采取与中外大学或文化团体签约,对特定主题进行合作二) 致力于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研讨与发扬,倡导深化基础教育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三) 放眼世界,推展中西人文科技文化实质的融会贯通四) 对于宗教文化,重点在学术及实证,故不举办宗教性活动。
大学堂自二OO六年七月开始运作,半年中举办了多次活动,并已与国内外共六所学院签 订了合作计划由于大学堂尚属初创阶段,工作及人员并未完备,目前仍无法接待一般访客南师日理万 机,亦无暇对任何个人进行指导了近年来,有关南师行止,各方多所关心询问现趁此书出版之际,略述情况,并刊印大学 堂照片,以答谢各方关怀之热忱此后有关大学堂的活动,仍将继续报导,以飨读者刘雨虹 台北二OO七年元月4 图书简介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认识和传扬中华文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紧迫感,承蒙南 怀瑾先生和太湖大学堂的信任和厚爱,独家授权,由东方出版社推出“太湖大学堂”系列作品 的简体字版,其中既包括世已有公论的著述,更有令人期待的新说2008年至今,东方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太湖大学堂系列图书12种、17册,包括《小言<黄帝 内经〉与生命科学》、《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Tao And Longevity》(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 《Basic Buddhism》(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 )、 《我说<参同契>》(上、中、下)、《<佛说入胎经>今释》、《现生说法看佛教》、《<老子他 说>续集》、《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上、下)、《列子臆说》(上、中、下)、《孟子与公孙 丑》。
东方出版社谨遵学术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原则,牢记出版人的立场和使命,尽力将南先生的思想和 著述如实呈现给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