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珠海市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11页2024-2025学年四校联合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2025年5月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选项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相应的区域内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创作并不是为细节而细节细节的存在是因为细节具有提升作品品格的功能人们也许会忘记作品的情节、人物,但会因一个典型细节而记住作品细节的存在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为鲜活这也是人们对细节意义的普遍性认知《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三仙姑等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与赵树理善于捕捉并使用细节分不开细节在某种条件下也往往会影响作品的结构或者说,作者会设计一种类似于“中枢”意义的细节,并围绕这一细节来展开作品刘慈欣的《乡村数师》中的乡村教师让孩子们背诵牛顿定律的细节是整个小说结构的重心。
这种“字宙巧合”的细节使人类与字宙中的碳基联邦发生了奇异的联系,进而产生了拯教太阳系的功用在很多情况下,细节会改变作品的艺术境界,使作品的品格发生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衡量的标准就在于对细节的使用是否合适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细节的出现对作品中的社会背景、人物命运等形成某种暗示或隐喻茅盾的《子夜》中描写吴老爷子从传统的乡下进入当时灯红酒绿的上海,立刻就晕了过去这个细节充满了象征意味,隐喻当时的中国社会也将面临像吴老爷子一样的命运可见,细节使作品变得血肉饱满、气韵生动具有真实的力量和超越真实的灵动性尽管并不是所有的优秀作家都重视细节描写,但长于细节描写的作家一定是优秀的他们具有营造细节的天赋、才华,以及准确运用细节提升作品品格的卓越能力作家首先要有艺术的敏感度就是说作家对万物所含的艺术可能性要有敏锐的鉴别力、感受力如果作家没有这种敏锐性,对万事万物持冷漠、麻木、僵硬的态度,就难以发现艺术的细节作家其次要有对生活的熟悉度不熟悉、不了解生活,不知道人们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就难以表现出活色生香、充满人间气息的生活而细节正隐藏在这样的生活中细节可能是作家捻断数根须后创造的,但最好的状态是在熟悉描写对象之后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作家还要有表达的准确度有的人认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喜欢描写细节,但可能这些细节或者冗杂多余或者与作品需要的艺术情境不符,或者张冠李戴,与人物的性格、精神品格相悖这样的细节描写就是不妥的,甚至是失败的细节的准确度除了要体现人物的性格、价值观之外,还要体现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的、文化的与伦理的……只有准确的细节才能点石成金、锦上添花,使作品的品格得到升华,艺术的魅力得到强化摘编自杜学文《细节,无所不在又意味深长》)材料二:细节可以揭示出小说的秘密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如何在时间之流中呈现一定密度和频次的细节,是小说艺术成败的关键要素在这里,所谓密度是指一个细节单元的体量,频次主要是指相同或相似细节出现的频率一般而言,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越丰富越好,但这并不等于无原则的堆砌和罗列细节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从其倡导的“总体性”出发,认为细节应该是情节之中的细节,应该是为了塑造人物、书写命运而存在,否则就是“细节肥大症”所谓“肥大”不仅是细节的“量”的问题,还指细节所承担的功能及其艺术效果就人物塑造而言,作家常常采取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但如果没有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再多的细节也无法掩饰人物形象的模糊和空洞。
细节肥大症”不仅是写作技巧问题,还是以何种姿态来面对人、书写人的写作伦理问题很多推理小说的细节描写极其严密和精细,但很少能塑造出光彩动人的人物形象,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把人物作为统率故事、细节的灵魂小说往往通过“细节的洪流”来成就别样的小说艺术所谓“细节的洪流”,是说“众多细节不再是悬念或者宏大叙事抛弃的多余之物,相反这是一种历史存在”卡夫卡的《变形记》用大量细节精细地描述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的各种变化和感受,细节不为情节发展而设置,却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艰难的生存境遇和体验细节的洪流”就是小说的主体,细节本身具有了自足性如果没有这些“细节的洪流”,读者无法“原谅”一位不交待格里高尔“为何变”“如何变”的作者小说艺术常常通过调节相同或相似细节的出现频次来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美国文学评论家米勒在《小说与重复》中写道:“对一部小说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注意诸如此类重复出现的现象来完成理解了这种“重复”与“频次”,也就拿到了打开小说艺术的钥匙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上校反复制作又销毁小金鱼的细节,似乎在象征着人类永不停息地劳作、永不停息地抗争,但这种抗争又是徒劳的这个多频次的细节描写实现了制造悬念、推进叙事、前后呼应的效果。
摘编自李晓禺《细节揭示出小说的秘密》)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细节能鲜活刻画人物,典型细节可使形象超越情节被铭记B 细节或隐喻社会背景,或象征人物命运,从而提升艺术境界C 材料二指出,部分推理小说因细节过密而陷入“细节肥大症”D. 《变形记》以“细节的洪流”为主体,细节自足,不依附情节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细节的准确运用可以提升作品的品格,但细节的冗杂和与人物性格不符的描写会导致作品品格产生消极的变化B.因为细节描写能提升作品品格,所以优秀作家会将细节描写作为作品创作的核心要素,而轻视情节架构C.“细节的洪流”使小说摆脱了对情节发展的依赖,众多细节自成体系,共同构建起小说的独特艺术世界D.小说中运用多频次的细节描写,就能实现制造悬念、推进叙事、前后呼应的艺术效果,因此细节的频次越高越好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祝福》中多次描写祥林嫂的眼神变化,从最初的“顺着眼”到后来的“直着眼”,通过细节展现了她的精神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B.《促织》中描写村中少年“掩口胡卢而笑”的细节,表现了市井之徒的势利心态和嘲弄态度,折射出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
C.《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反复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强化了人物保守、因循守旧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贯穿全文,风雪越来越大,林冲的处境也越发危险,这些细节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紧张氛围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5.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则材料关于细节描写的核心观点,并各举一例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惨 败【德国】迪格尔弗兰克·凯斯特纳在酒吧门口愣住了:一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正与他(弗兰克)的女友艾尔柯坐在吧合上男子穿着时髦,黑发卷曲,两鬓斑白他们在兴奋地聊天你好,弗兰克!”艾尔柯说,“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马尔克·博内,从萨沃伊来的老朋友,我在那儿的酒吧干过活……”博内与弗兰克握了握手就马上告辞了看样子像是个有钱人,”弗兰克对艾尔柯说,“他做什么生意?”“宝石,”艾尔柯梅纳丝回答道,“他可是腰缠万贯呢她疑惑地注视着弗兰克,继续道,“我们的打算怎么样了?”弗兰克耸耸肩,“不行呀,没有貸款他突然莞尔一笑,“宝石,那倒是好东西要是能弄到菜因霍尔德的宝石就好了菜因霍尔德是谁?”“我的一个叔叔,”弗兰克解释道,“他先前做珠宝生意,等他赚足了钱,有了一幢湖滨别墅就洗手不干了,现在正悠哉悠哉地颐养天年呢。
他比我大二十岁,五十五岁左右弗兰克叹息着“他将宝石藏在保险柜里自从妻子死后,他一直独身我在想,总有一天那些宝石全都会归我的我是他的继承人弗兰克欲言又止,眼睛看着艾尔柯,“这个博内也买那些来路不明的宝石吗?"“我想是的,”艾尔柯回答,“你那位菜因霍尔德的全称是什么?”她顺便问道菜因霍尔德"拉里……”位于湖滨的一幢白色别墅的大门被打开了,艾尔柯·梅纳丝看见一位留着大胡子、头发蓬松、脸色黝黑的宽肩膀男子艾尔柯身穿迷你裙,腋下夹着一只公文包她嫣然一笑:“您好,拉里先生我们在编制一份此地湖滨环境状况的公文,所以倾听附近居民的看法是至关重要的有什么建议或是不满的地方..........拉里闪过一边:“您请进他站在看得见风景的窗子旁边的家庭酒吧前问,“您想喝点什么?"“您喝什么,我也喝什么艾尔柯回答她的包打开着,就搁在她身旁的椭圆形的来子上艾尔柯左手拿起一杯马提尼酒拉里笑眯眯的,紧紧地靠近她他只感觉臂部被针刺了一下,后来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艾尔柯架起二郎腿坐在来旁菜因霍尔德·拉里戴着手钱被反绑在橡木椅上,口里被塞着东西“这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艾尔柯说,“您只是小睡了半小时我正好测览了您的房子,也找到了保险柜的钥匙。
我现在还需要的就是密码我这就把堵口物拿走您清楚得很:叫喊并没有用的拉里报了报嘴唇,问她到底想怎么着真是蠢货,”艾尔柯回答,“我只有知道了密码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这幢房子我已经观察好久了,谁也不会来的--即使有人来,我也不会高一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去开门拉里考虑了一会儿,紧张地看了看眼前的这位红发女郎一定是有人向你通风报信了,”他说,“大概是那个弗兰克吧?”肯定是我认识的某个人,他想道也就是说,只要他死不了,她就休想溜走难道有人到此掠走价值百万的宝石,是想日后蹲班房的吗?当他不再说话时,她重新拿东西堵住他的嘴现在刚过下午四点在弗兰克面前她从没有暗示过她的计划约八点半时,门铃响了艾尔柯吓了一跳这个时候谁会来呢?她站起身,脱下鞋,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朝门上的警眼向外面望去……“弗兰克"凯斯特纳先生在吗?”弗兰克点点头正是他所期待已久的人:两名刑警事情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两个礼拜,他对此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莱因霍尔德"拉里家里难得有客人来访,因此人们发现他的时候已经过了好长时间是有关您叔叔的事儿,”警官说,“菜因霍尔德"拉里先生,他……死了当然是他死了,弗兰克想这些先生无疑也知道他是何时死的,他们一定是来问弗兰克,这阵子他在哪儿。
没有问题:他跟艾尔柯谈起过出差的事儿,十四天前,后来他确实出过差,再后来他在艾尔柯那儿露过面尽管在这期间他曾神不知鬼不觉地匆匆去了一次那儿的滨……“您是他最亲的亲属,”警官迟疑说,“拉里先生立下了遗嘱,将全部财产捐赠了不过我们来这儿是想告诉您:您叔叔死得非常特别--他是渴死的他是……什么?”“对了,他被绑在椅子上,后来邮递员向我们报了警我们打开门,发现除他之外还有一名女尸她躲在门后,大门的警眼上方有一个弹孔那个女人显然是想看清门外是谁,而外面的人等到窥视孔由明亮变成暗黑时,马上开了枪或许她正好将头凑到门后,替拉里先生他……”“那个女人……她是谁?”弗兰克低声打断他她是艾尔柯·梅纳丝您认识她吗,凯斯特纳先生?”(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拉里外貌的描写--“大胡子、头发蓬松、脸色黝黑”,暗示他性格孤僻、不易接近,为艾尔柯的作案增添难度B.“艾尔柯身穿迷你裙……她嫣然一笑”,此句通过对艾尔柯的服饰和神态的刻画,突出了艾尔柯的别有用心C弗兰克在谈到叔叔年龄时忍不住“叹息”属神态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