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牟栋梁说课讲解.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86086782
  • 上传时间:2023-12-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7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劝学》荀子一.【通假字】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棘使之然也:棘通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二.【词类活用】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三【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词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 真相对”.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四.【特殊句式】判断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状语后置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五{名句积累}1.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 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

      2. 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是* III 3.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 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4.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 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 以说理的句子是: , ; , 5. 《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 大目标的句子是: ,/ I 答案1. 学不可以已2. 青i取之于蓝i而青于蓝;冰i水为之i而寒于水3. 虽有槁暴i不复挺者i棘使之然也4. 骐骥一跃i不能十步;驾马十驾i功在不舍5. 故不积畦步i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i无以成江海》通假字1 .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 .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 .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 .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 .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6 •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7 .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二、词性活用1 .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2. 名词作动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不过数仞而下(降落)3. 使动用法彼于致福者(使……到来)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三、 古今异义的词1 .虽然,犹有未树也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 .腹犹果然古:食饱之状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3、 众人匹之古:一般人今:多数人.4 .之二虫又何知古:泛指动物.今:虫子.5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古:毛,指草林.今:头发.6 .小年不及大年古:寿命.今:时间单位7 .野马也,尘埃也古:流动的雾气.今:野生之马.8 .蟪蛄不知春秋古:四季.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9 .我决起而飞古:快速的样子今:决定10 .枪榆枋而止古:触,碰今:枪械11 .适莽苍者古:往今:刚好12 .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古:旋风今:羊的角13.行比一乡古:合今:比较四、 虚词积累1 .之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穷发之北(助词,的)2 .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3 .其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4. 以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五、特殊句式1 .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此小大之辩也.2 .省略句翱翔(于)蓬蒿之间.3 .宾语前置句奚以知其然也?/莫之夭阏者/彼且奚适也/之二虫又何知/彼且恶乎待哉4.介词结构后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翱翔(于)蓬蒿之间(1) 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 《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3) 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4) 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5 )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 )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7 )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六名句积累/、、1、 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这些均源自《逍遥游》中" , , “ 等内容2、 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 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 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5、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师说》韩愈-.【古今异义】词语】古】今】学者:学习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小学:小的方面学习了.初级学校.众人:一般人.很多人.所以传道……:用来……的.因果关系的连词.吾从而师之:跟随.表目的或者结果的连词. 句读:句中需要停顿之处.看文字并且发出声音.不必不如师:不一定.不需要.二【通假字】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虚词】(1) 承接.人非生而知之者/群聚而笑之/(2) 转折.惑而不从师/而耻学于师(3) 递进.吾从而师之/从师而问(4) 修饰.择师而教之"之"(1) 代词.生而知之:代、道理.从而师之:以……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代、地方.择师而教之:代、子.群聚而笑之:代、他们.问之:代、他们.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六经.作《师说》以贻之:代、他.授之书:代、他.(2) 助词.古之学者:的年之先后:取消独立性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的句读之不知:宾语提前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这些的师道之不复可知:主谓间无意义三.【特殊句式】① 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② 状语后置不拘于时,学于余.耻学于师.四. 【词类活用】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五. 【一词多义】1、 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 之⑴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⑵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5) 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7)动词,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3、 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4、 而(1) 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 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3) 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 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5) 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六,【名句积累】1、 《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2、 《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3、 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 ,,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4、 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就凝练地概括了 "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 的荒谬心态《阿房宫赋》杜牧① 通假字 1 .缦立远视(〃缪 通〃慢”,长久地)② 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 词作动词,统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 北、向西骊山,从骊山,名作状)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4.复 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5.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6.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 吟唱、弹奏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7.燕赵之收 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精英,动词作名词,皆 译为金玉珠宝等物)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把 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

      名词作状语铛、石、块、砾,看做铁 锅,看做石头,看做土块,看做沙砾名词作动词9.后人哀之 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10.廊腰缦回(腰、缦,名 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11.蜂房水涡(蜂房、水 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12.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 动词,灭族)13.蜀山兀(兀,形容词作动词,山高而秃,指山上 的树木被砍伐光了) 14.日益骄固(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15.秦人不暇自哀(哀,为动用法,为〃〃哀叹)16.奈何取之尽锚铢 (尽,使动用法,使„„尽)③ 特殊句式1、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朝歌 夜弦,为秦宫人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2、被动句 1)输来其 间2)函谷举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2)定语后置 (1)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2)钉头磷磷 (3)瓦缝参差 (4)管弦呕哑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4、省略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剽掠其人3)可怜焦土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④一词多义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爱: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取:1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夺取)族: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