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舜钦《题花山寺壁》诗词赏析.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38455005
  • 上传时间:2024-0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3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舜钦《题花山寺壁》诗词赏析 题花山寺壁 宋代: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译文 花山寺是因鲜花繁多、漂亮而得名,来到这里才发觉,不见鲜花,只见杂草丛生 鲜花栽种的培育和修枝很重要,要勤奋努力,要知道,花是很简单凋零的,而杂草却是很简单就扩散生长的 解释 花山寺:地址不详《镇江府志》载有沈括诗《游花山寺》一首,据此,花山寺可能在镇江 繁英:繁花 草纵横:野草丛生 剪伐:指斩去枯枝败叶剪,斩断 勤力:勤奋努力 凋零:凋落衰败 赏析 从标题看,这首诗是记游之作记游诗可以写景状物,也可以因景生发,别有寄予,内容是不行限止的假如说唐人的记游诗多强调图形绘影,情寓景中,宋人的记游诗多注意借景生发,述志明理那么,这首诗则正是符合后一特点的 “寺里”一联,两句各写一种景观前一句虚出,后一句实录,构成形象鲜亮的比照。

      但二者所写的对象又是同一的,这样就把花山寺“名”与“实”相离的现状突出了生活中名实不符的事常有之,但诗人所见所写的状况也实在太刺眼,这就使人读了这两句诗后不能不感动,感动的同时也必定要想:寺名是由于寺里山中有花才得,而眼前却无花可赏,必定会引起人们思考玩味的兴趣,于是,作为一首诗的“发人深思的艺术目的,也就自然实现了固然是有着自己的答案的他明显深信命名之谬,寺里和山中原来是的确有花的,之所以“繁英不见草纵横”,是由于有主、客观两方面的缘由从客观上说,“花易凋零草易生”,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古原草》),正是有感于它的旺盛的生命力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发”,也正是对种花不易的真实感慨无疑,从主观上说,是“栽培剪伐”不“勤力”,助长了草势的疯狂,而且从诗人对这两句次序的安排上看,明显是特殊强调人的主观缘由的草本无罪,剪伐不力则是无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诗人在作出这一结论的时候,情感颜色却并不非常强硬,由于诗没有说“为何剪伐不尽力”,而是既讲到对草要“剪伐”,又讲到对花要“栽培”,中间加一个“须字,就把他对剪伐不力的愤懑,变为必需要剪伐的奉劝,因此,惋惜大于愤慨,警告少于劝诫的这种感*彩,就说明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是遵循着传统的“明劝诫,着升沉”(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和“美刺的美学思想和原则的。

      这是结合诗人详细的经受和思想所作出的思想内容上的理解但是,由于这首诗究竟是从自然景观的描写而来,从社会生活的现象而来,所以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又不仅限于社会政治方面尽管也可以把诗中的“花”理解为贤臣,“草”,理解为*佞,因而说诗的题旨是对革新除弊的企望因此,从这方面来看,这首诗就不是一般的政治诗,而是对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阅历进展了深刻总结的具有相当的哲理的醒世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