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材施教对幼儿教学优势性研究.docx
6页因材施教对幼儿教学优势性研究因材施教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陶行知 曾以松树与牡丹所需用肥的不同,对因材施教做了形象而科 学的比喻幼儿教育作为婴儿教育与初等教育相衔接的重要 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不定型到基本成型[1],转而开始 按社会需求获取学习知识的过渡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 此,教材的使用成为幼儿教学的关键1、面向全体与把握个体的关系陶行知说:“培养创造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 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 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陶 行知把了解教育对象作为教育教学的先决条件,即"首先要 认识他们”,把握个性,知其特点,即差异性,其次才是在 此基础上的施教管理可见,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因材,而要 做到因材,首先得知材,这个“知”就是认真把握,区别了 解幼儿,这个“材”则是幼儿的特点或表现上的差异性, 故”知材”应当成为因材施教的第一要务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有的幼儿高傲自 信,唯我独尊;有的则孤独自卑,谨小慎微;有的性格开朗, 放任不羁;有的则斯文安静,循规蹈矩;有的脑力激荡,充 满幻想,有的则孤僻自闭,沉默寡言 等等,故有人曾把 幼儿的特性归纳为12个星座类型[1]。
实际上,幼儿的特性 是千差万别的,对此不能简单机械的分类,"世界上没有两 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任何事物都不可 能有绝对的共性或类型,“纤维之审在于察”,知其然才能 知所以然,作为幼儿教师,首先就要倍下气力,通过日常教 学、生活观察、活动考察和家庭咨询等途径,着力把握了解、 刻意体察孩子们的不同特性及成因,做到对每个幼儿的个性 特点都心知肚明,尽管这在客观上有难度,但无论如何,深 刻而全面地掌握每一个幼儿的差异性,认真把握矛盾普遍性 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应当成为每个幼儿教师的第一要务, 成为因材施教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统一教学与有的放矢的关系因材施教即有的放矢,统一教学是笼统单一的"共同喂 食”,能力强的幼儿“吃不饱”,能力弱的幼儿则“吃不 了” o因而,还必须在开展好统一教学的同时,在“知材” 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针对性教育有的放矢,还必须把握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将幼儿分 为四种性格类型来针对性施教:一是胆大,主见型思维活跃,敢于大胆指挥指导别的 小朋友,对于这类幼儿应赋之以一定的职位,但在赋予职位 的同时要建立行为规则,并严格要求与约束二是难以驾驭、好动型孩子每个班里都少不了这种不 安份的孩子,常坐立不安,耐不住寂寞,用工做事三心两意, 整理教室也是拖泥带水的,这类孩子经常粗心犯错,但自尊 心又强,存在问题也最多,对他们要注重把握其独特的认知 特征和心理动机来对症下药。
三是胆小,内心自闭型胆小不愿意与人沟通的孩子对于此类幼儿,以自愿为中心多进行鼓励,重复教授,多观 摩,适时引导,一对一帮助,学会与人商量讨教,不断提升 自身的做工技能、兴趣和沟通合作意识;在语言学习上,注 意在教学中有意识点名要求复述简单的故事,循循善诱地通 过引导、暗示、提醒,大胆回答老师提问,多鼓励,让幼儿 逐步走出自闭阴影,渐渐融入集体交流活动中来,不断增强 口头表达和相互沟通能力四是乖巧,大众型情绪稳定,从众性强,基本上能按 老师的要求做事听教,教学组织管理也比较顺利对这类孩 子重要的是切不可因此而忽视,同样需要把握其细微的个性 特点差异来针对性施教,此类孩子大多性格稍显内向,在过 激的批评下,会立时变的沉默不语,封闭起来使之拥有最 大的安全感,很愿意很快乐地表达想法这种四分法尽管还只是粗线条的,但教学收效却是明显 的,今后更要一一面对每个幼儿,进一步深化、细化、优化 分类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分层评价体系3、学校教育与家庭配合的关系幼儿的个性与特点的形成,与家庭、社会有着十分密切 的关系,因而家园并举是因材施教重要的一环要通过有计 划的家访或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尽可能加强家园沟 通,合力施教。
如有些孩子在园活泼好动,到家里却显得沉 默内向,且喜欢独自呆在屋里,这种情况家庭方面为之创造 各种社会性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想方设法鼓励家长利用周 末、假期时间带孩子到户外多看看,多走走;我曾多次有意 识的牵线搭桥,协调联系,促成两家人或多家人一道带孩子 外出游玩,这样孩子们在家长或亲人的陪同下,他们的相互 沟通和合群激情明显迸发,增强了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彼此感 情;对于有惰性的孩子,要求家庭切要克服溺爱心理,让孩 子尝试着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动手 能力;对平日里一些攻击性行为比较明显,性格急躁的孩子, 应敦促家长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带有暴力行为的电视动画片, 并多方矫正;对于父母离异的幼儿,这些孩子往往存在较严 重的自卑心理,学习生活态度消极,作为教师更要厚爱一层, 赏识有嘉,并多与其监护人联系沟通,要求家庭或者请求有 关社会组织多加关注,不要让孩子自幼就留下心理创伤,使 之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4、教书育人与感情沟通的关系幼儿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材施教,具体到人,幼儿的感情世界既丰富又脆弱,幼儿的因材施教,关 键的是师生情的亲密融洽,是教学最大的人性化。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个“真教 育”,就是教师要视每个幼儿如生身之身,“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走”,没有任何自身的功利;这个“心心相印”, 首先要求教师要拥有一颗童心,注重换位思考,时时处处从 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与幼儿的心灵相通和情感融合中, 更好地关心幼儿身心成长,悉心把握幼儿个性,细心体察幼 儿痛痒,耐心对待幼儿缺点;其次,打破‘优差生”,每个 幼儿都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有兴趣与爱好,气质与性格, 禀赋和潜能之别,特别是不能将所谓“差生”与“弱智”划 等号而有任何的歧视,须知"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 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应该用幼儿教师应有的 大爱之心来善待、来勉励、来评价他们,在教学上要循循善 诱,在生活中能呵护有加从而避免在孩子们中产生优者自 傲,差者自卑现象,在师生之间、幼儿之间营造出亲如一家、 平等尊重、融洽和谐的学习生活气氛5、智育教学与全面发展的关系陶行知曾说,对待学生要在"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 处谋自由”,这对于正确把握幼儿智育教育与个性全面发展 的教学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幼儿教育至少要 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方面上都共同发展, 可见幼儿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多方面、综合性的。
在因材施教 中,必须认真把握《纲要》核心精神,充分认识幼儿个性全 面发展的重要性,致力摒弃单纯注重知识、技能、技巧传统 机械的教学模式一是教师要创造宽松条件,让幼儿自由自 信的大胆表现自己;二是努力为幼儿营造更多的社会性活 动;三是十分注重幼儿游戏活动设计与开展,在寓教于乐中 发掘和激发幼儿的个体潜能,这也是幼儿区别于其他学龄人 因材施教的共同点;四是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善待幼儿,避 免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价幼儿;五是加强孩子们情感、社 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意义深远,而幼儿的因材施教,事关百年树 人;因材施教,更任重道远,需要把握的关系有许多许多, 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要殍精竭虑、求知创新,把努力实践因材 施教,推进新时期幼儿教育教学,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的新追求作者单位:霞浦县实验幼儿园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