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胆香鼻炎片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改进.doc

30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59109527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2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前 言1.1 中药提取技术1.1.1 概述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中药生产过程重要的单元操作,其工艺特点、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设备配置都直接关系到被提取有效成分的数量和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等因此探明中药提取的机理、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等逐渐成为中药生产和研究的重点内容广义的中药提取也称为分离,是指从中药材原料开始,经过一道或多道操作工序,最终的到所需要的药物或其半成品的全过程按照分离手段的不同,溶质分离方法重要包括机械方式和化工传质方式机械方式即是榨取发法,通过机械方法使含液固体组织发生体积变化和破裂,进而分离液体和固体化工传质方式是用液体溶媒从固体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的操作过程,称为浸提、浸出或浸取,它是现代中药生产的重要提取方法 由于中药材的药性、有效派成分的不同,所适用的浸取方式显然不同,选择合适的浸取方法与工艺对浸出生产是保持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非常重要目前浸取生产的传统方法按固液接触状态可分为静态方式和动态方式,具体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等[1]1.1.2 煎煮法 煎煮法是以水为提取溶剂,将药材加热煮沸一定时间而获得煮出液,并重复进行若干次,以提取其有效成分的一种传统方法,又称煮提法或煎取法。

      本质上,水煎煮法是一种强化的浸渍提取方法,只是操作温度较高,达到了溶媒沸点,是中药最早、最常用的制剂方法之一但水煎煮法的操作工艺基本上是依据经验指导,其工艺参数,如浸泡及煎煮时间、次数、煎出量等均无最佳操控标准,往往导致产品质量或疗效的显著性差异;另外,水作为一种溶媒并不能完全提取所有有效成分;实际上现代中药理论研究表明,许多中药的生物活性对加热都有不同程度的敏感,因此使煎煮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1.3 浸渍法浸渍法属于静态提取方法,是在常温或在加热条件下浸泡药材,使其所含的有效成分被浸出的方法通过浸渍法所得到的浸出液在不低于浸渍温度下能较好地保持其澄清度;操作简单易行,但所需时间较长,溶剂用量大,出液系数高,有效成分浸出率低;另外,浸渍状态下固液间通常呈静止状态,溶剂的利用率低,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1.1.4 渗漉法将药材粉碎后装入特制的渗漉筒或渗漉罐中,从渗漉罐上方连续通入溶媒,使其渗过罐内药材积层,发生固液传质作用,从而浸出有效成分,自罐体下部出口排出浸出液,这种方法叫渗漉法由于浸出液浓度在渗漉过程中不断提高而密度增大,逐渐向下移动,由上层溶剂或更稀浸出液置换其位置,连续造成较大浓度差,使扩散能较好地进行。

      1).渗漉的特点:渗漉提取过程类似多次浸出过程,浸出液可以达到较高的浓度,其浸出效果好不需要加热,可常温操作溶剂用量少,过滤要求低,简化了渣液分离操作过程操作技术要求高,否则影响提取效率工艺操作周期较长2)渗漉法工艺流程及工作目的 流程:药材 粉碎 浸润 装筒,排空气 浸渍 渗漉渗漉各操作工序目的:渗漉提取前药材需经适当粉碎才能装筒通常,渗漉提取的药材颗粒多为中等粒度以上,不宜过细,负否则增加吸附性,溶剂将难以顺利通过,不利于溶质的浸出,生产中药材切片厚度一般为0.5 mm颗粒过粗则会减少接触面积,降低浸出效率;浸润的目的在于装筒前就使药材组织充分膨胀,避免装罐后堆积过紧或膨胀不均,防止溶剂的流动不畅或不均匀通过,影响提取效果,通常浸润溶剂量为药材量的0.7~1倍,充分均匀后放置时间为1~4 h;装筒时要注意压力要均匀,松紧合适装的过松,溶媒通过速度过快,造成短路,浸提效果不好,且占用容积大,溶媒耗用多装的过紧会使通道阻塞而使渗漉无法进行;扩散的效果与时间密切相关,故渗漉前的浸渍是非常必要的装筒完毕后,自上部缓缓通入溶媒,则罐内药粉间的残存空气便可由罐底部打开的出口排出,至没有气泡为止关闭出口,继续加溶媒至高出药层几厘米处,加盖放置24~28h。

      浸渍时要尽量排出空气,并阻止空气重新渗入否则残存气泡将冲挤药层,使药粉层原有的松紧改变,产生空隙,溶媒由空隙流过渗漉过程中,液面应始终保持高于药层,否则表层药粉会产生干涸裂缝,溶媒将同样由空隙流过而影响渗漉1.1.5 回流法回流法是以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不提取溶剂,对浸出液加热蒸馏,其中挥发性溶剂馏出后又被冷凝,重新回到浸出器中继续参与浸出过程,循环进行,直到有效成分浸提完全本质上,回流是一种热浸法因为溶剂的循环使用,回流法较渗漉法的溶媒用量少,浸提较完全,但由于回流提取需要连续加热,浸出液受热时间较长,故不适用于对热敏感型有效成分的浸出1.2 鼻炎知识介绍1.2.1 病理介绍鼻炎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主要症状是鼻塞,并伴有嗅觉减退,头痛,流浊涕等急行鼻炎一般由感冒引起;慢性鼻炎多由急性鼻炎转化而来其主要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等几个大类[2]1)慢性单纯性鼻炎中医称为“鼻窒”,其鼻粘膜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可逆慢性鼻炎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主要发病原因为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另外,鼻中隔偏曲及邻近病灶的影响,长期吸入污染的空气以致某些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等均可导致慢性鼻炎的发生。

      主要诊断要点:鼻阻塞常为交替发生,鼻涕或多或少,或清或黄重者鼻阻塞为持续性,且伴有头昏、头胀、咽喉不适鼻甲肥大,滴收敛剂后可缩小2)慢性肥厚性鼻炎又名增生性鼻炎,是一中常见的鼻腔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全身慢性疾病、维生素缺乏、鼻粘膜反复急性感染以及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因素有关其特点为鼻腔持续性阻塞,鼻粘膜肥厚、增生3)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多发病所谓鼻窦是鼻腔周围面颅骨的含气空腔,左右共有4对:额窦、上合窦、筛窦和蝶窦因其解剖特点,各窦可单独发病,也可形成多鼻炎或全身鼻窦炎本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其原因很多,较复杂急性鼻窦炎多由急性鼻炎导致;慢性鼻窦炎常因急性鼻窦炎未能彻底治愈或反复发作而形成另外,游泳时污水进入鼻窦,邻近器官感染扩散,鼻腔肿瘤妨碍鼻窦引流,以及外伤等均可引起鼻窦炎诊断要点:急性期:鼻塞,流黄脓涕,眉额或眼眶下压痛鼻腔粘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有积脓常伴有形寒发热,头昏头痛慢性期:不同程度鼻塞,眉额胀痛不适,脓涕不断,味臭,嗅觉减退,头昏头痛上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中药辛荑、黄芩、麦冬、牛蒡子、金银花、鱼腥草、薄荷在治疗其急性期是有重要作用,而牛蒡子、薄荷、苍耳子、藿香、菊花可用于其慢性期的治疗。

      4)过敏性鼻炎 中医称为鼻 其发病机理是由于肺虚卫气失固,抵御外邪能力减弱,风寒乘虚入侵所致主要诊断要点为:多在吹风受凉时突然发作,鼻痒,鼻塞,连续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腔粘膜苍白、水肿生黄芪、防风、白术、桂枝、苍耳子、生姜、红枣常被用此类鼻炎的治疗当中5)萎缩性鼻炎 中医称为鼻藁,俗称“臭鼻子”其是由于肺经有火,日久肺燥阴伤,鼻失滋养所致主要诊断要点为:鼻腔宽大,粘膜干燥萎缩,嗅觉减退结有黄绿色脓痂,具有特殊嗅味,痂块堵塞时感觉鼻塞伴有头昏,头痛,鼻腔及咽喉常感干燥,在脓痂脱落时可引起轻度鼻出血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现代医疗技术已经可以完全予以治愈,但如果粗心大意,不及时治疗,其可以进一步引起其他鼻科疾病,如鼻息肉、鼻出血等疾病1.2.2 常用治疗鼻炎的中药鼻炎的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因此对其的治疗研究从很早就有记载而治疗鼻炎的药方也很多如处方1:苍耳子、辛荑、白芷、藿香、薄荷各10 g,薄荷、桔梗、菖蒲各5 g其专用于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治疗处方2:辛荑、黄芩、山栀、麦冬、牛蒡子各10 g, 金银花、鱼腥草各15 g,薄荷5 g,生石膏30 g其专用于急性期鼻窦炎的治疗。

      处方3:生黄芪15 g,防风、白术、桂枝、白芍、苍耳子各10 g,生姜2片,红枣4个其专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在现代的药药生产条件下,又产生了许多治疗各种类型鼻炎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玉屏风口服液、鼻炎灵冲剂、千柏鼻炎片,藿胆丸等1.3 胆香鼻炎片资料1.3.1 胆香鼻炎片处方及制法以1000片制剂为标准猪胆汁膏15 g 广霍香560 g 白芷560 g苍耳子450 g 鹅不食草375 g 荆芥250 g 金银花250 g 野菊花250 g 薄荷脑1.5 g 以上九味,除薄荷脑、猪胆汁膏外,取鹅不食草50 g粉碎成细粉,过筛,剩余鹅不食草与其余各药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Ⅰ[11]),用65%乙醇为溶剂进行渗漉,以每分钟3~5 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13500 mL,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1.15(80 ℃)的稠膏,与猪胆汁膏合并,干燥,加鹅不食草粉末及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将薄荷脑研细,与上述颗粒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

      1.3.2 处方分析处方各味中药材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1)猪胆汁膏含胆汁酸,猪去氧胆酸等多种成分胆汁酸盐是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解痉、镇静、利胆、止咳、消炎作用胆汁酸为C17上的R为5个的侧链,为24个碳原子构成的类固醇;其侧链末端为羧基,环上无双键;环上的羟基都是α-构型(即在环平面的下面)由于胆汁酸分子中既含有亲水基团(如羟基、羧基),又含有疏水基团(如甲基),故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且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基团在空间的排列上是分布在环戊烷多氢菲的两侧,这样,使分子分为亲水面和疏水面两个侧面,故为很强的乳化剂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3] (2)广藿香含有广藿香醇、广藿香酮、丁香烯、广藿香烯、愈创木烯等多种药用成分,在本药品中主要作用成分为广藿香醇,对常见致病性真菌和多种致病细菌有抑制作用,能消炎、解痉、 防腐、芳香化浊广藿香来源于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 (Blanco) Benth1 的干燥地上部分原产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后传入我国,主要以栽培为主目前在广东省的肇庆地区、湛江地区、广州郊区、海南岛均有栽培挥发油为广藿香的主要活性成分,关于其化学成分的报道很多,其广藿香是临床上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其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能[4]。

      临床上主要用于湿浊中阻,脘痦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腹泻,鼻渊头痛等症的治疗此外,广藿香所含挥发油还可以作为化妆品、定香剂和杀虫剂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配料,是重要的出口创汇的产品3)白芷含欧前胡素、白芷醚、呋喃香豆等成分在本品中主要作用成分为欧前胡素,对多种致病菌有抑菌作用,还可以消炎、消肿、排脓、止痛欧前胡素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乙醚等有机溶剂;呋喃香豆精多为无色结晶,味苦,具特异香气,小分子的香豆精能升华,香豆精苷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与碱液,难溶于苯、乙醚等有机溶剂甙元难溶于冷水,能溶于沸水,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乙醚及碱液香豆素具有α、β一不饱和δ内酯的结构,在稀碱溶液中可渐渐水解开环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但它不稳定,一经酸化,又可复原但时间较长,或有氧化汞存在,则形成反式邻羟基桂皮酸,不易再复原[5]4)苍耳子含脂肪油以及苍耳苷、苍耳醇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通鼻窍、止痛、祛风湿苍耳子脂肪油中的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其中亚油酸64.2%, 油酸26.8%,易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在高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