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项目建议书.doc
125页国家人口根底信息库工程建议书申报单位:2004年6月目 录第一章 工程简介 11.1 工程名称 11.2 承当单位 11.3 建议书编制依据 11.4 建设内容概述 21.5 总投资及来源 21.6 效益 21.7 结论与建议 2第二章 工程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32.1 工程建设的背景 32.2 现状及差距 6 公安 6 人口和方案生育 9 劳动和社会保障 10 民政 12 税务 14 统计 15 公民个人信用 16 其他领域 17 问题综合分析 172.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9第三章 工程承当单位概况 253.1 单位简况 253.2 机构职责 26 国家人口信息中心职能 26 其他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能 26第四章 需求分析 274.1 功能和性能需求 27 概述 27 各部门对人口根底信息共享的要求 28 与其他部门系统之间的关系 34 人口根底信息分类 37 功能需求 38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和分析 454.2 业务流程分析 48 信息资源的建设 48 信息资源的应用 514.3 信息量预测 54 信息量测算的主要依据 54 数据存储量 56第五章 总体方案 585.1 总体目标及分期目标 58 总体目标 58 分期目标 585.2 总体建设内容和规模 58 数据库系统 59 信息效劳系统建设 60 平安体系建设 60 标准法规体系建设 605.3 本期建设内容和规模 61 数据资源建设 61 数据管理系统建设 62 信息效劳系统建设 62 根底性工作 63 开展地方人口根底信息库建设试点 64 本期建设规模 645.4 建设原那么 64第六章 工程本期建设方案 676.1 本期建设目标 676.2 应用系统设计 67 数据管理 67 信息效劳系统 73 数据交换 74 客服系统设计 826.3 网络系统设计 84 网络及硬件支撑平台整体架构 84 局域网 86 广域网 886.4 系统平安设计 89 平安策略 89 网络的平安 90 应用的平安 94 桌面平安 97 容灾备份 976.5 设备与软件配置 98 网络设备配置要求 98 效劳器存储 100 呼叫中心设备配置 104 软件 1046.6 土建及配套工程 105第七章 环保、消防、职业平安卫生和节能 1067.1 环保 1067.2 消防 1067.3 职业平安卫生 1067.4 节能 106第八章 工程组织机构和人员 1078.1 工程组织机构 107 协调组织机构 107 工程法人 1088.2 人员配备及培训 110 人员配备数量 110 人员培训 110第九章 工程实施进度 111第十章 总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1210.1 建设投资估算 112 建筑工程费 112 计算机设备购置费 112 信息库软件系统购置费 112 数据库整合改建费 112 系统集成、数据库管理、平安及根底性工作费 11210.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1210.3 根本预备费 11210.4 投资估算 11210.5 资金筹措方案 113 资本金 113 维持国家人口根底信息库正常运行的费用来源 114第十一章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115第十二章 结论意见与建议 11612.1 结论 11612.2 建议 117第一章 工程简介1.1 工程名称工程名称:国家人口根底信息库1.2 承当单位由公安部牵头,人口和方案生育委员会、国家统计局等作为成员单位参加,共同承当本工程的建设实施。
〔是否考虑劳保、民政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现已成立了由公安部牵头,人口和方案生育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参加的人口根底信息库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系统建设的协调、组织实施鉴于本工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建议成立一个独立机构,可以命名为“国家人口信息中心〞,由它直接承当建设组织及管理维护工作1.3 建议书编制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在电子政务建设部门工作会上的讲话?统一认识、分工协作,扎扎实实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国信办[2003] 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关于人口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及思路的报告?〔国信办[2003]56号〕?关于开展人口根底信息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国信办[2003]62号〕〔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报批文件等〕1.4 建设内容概述……1.5 总投资及来源……1.6 效益……1.7 结论与建议……第二章 工程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1 工程建设的背景人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主体,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对人口信息有着广泛的需求。
在我国,长期以来,按照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对人的状况和活动的管理涉及到包括公安、人口和方案生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税务、卫生、统计等在内的众多部门,相应地,各类人口信息建设和管理任务也分散于各相关部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各级政府部门也不断推进办公自动化和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整个国家以及各部门的人口信息资源管理和应用效劳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l 以户籍管理为根底的公安人口信息系统不断开展,已有12亿人的信息纳入信息库,并开始为公安部门内部业务和其他部门提供效劳,取得了显著成果;l 以育龄妇女信息为核心的方案生育信息系统,已覆盖全国三分之二基层计生组织,为提高计生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跟踪流动人口信息做出了重要奉献;l 各地社会保障系统已经覆盖2亿多城市居民信息,并开始发挥作用,l 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建设了一批专业人才和劳动力数据库,在人力资源开发、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作用;l 税务、金融、卫生、教育等领域在相应的应用中也建设了一批与人口信息相关的应用系统这些与人口信息相关的信息库及应用系统建设各有特色,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为国家推进和完善人口信息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珍贵的根底资源。
尽管人口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已具有一定的根底,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人口信息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总体上还比拟落后,分散和重复建设、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不高、更新维护机制不完备、跨部门交换和共享尚未实现、应用效劳匮乏等问题非常突出为提高国家人口信息资源建设和效劳水平,满足社会对人口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2002年8月5日,以中共中央办公厅[2002]17号文件下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启动包括人口根底信息库在内的4个根底信息库的建设2002年8月29日,在国家计委、国务院信息办联合召开的电子政务建设部门工作会议上,国信办副主任刘鹤同志就人口根底信息库的建设指出“四个数据库建设的承当部门是:人口根底信息库由公安部牵头,国家统计局、方案生育委员会等部门参加……〞和“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根底,各个工程承当部门,一定要注重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注意与应用的结合,充分吸取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以往的经验教训,征求主要应用部门的意见,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根底,不搞重复建设,要特别注意数据源的准确性,保证数据动态更新和维护的可持续性〞根据会议的要求,公安部与有关部委共同协商,于2002年10月成立了人口根底信息库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将组成人员名单报送国信办。
局部省市也成立相应的非常设机构,负责本地区人口根底信息库建设的协调、组织实施2003年8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同志向温家宝总理报送关于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建议信,温家宝总理非常关注,并做出批示“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很重要,应该统筹研究和设计〞根据这一批示精神,国信办会同公安部及相关部门,于2003年9月下旬到北京、上海、湖南等省市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场调查了地方人口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和应用实践,组织跨部门座谈会和专家论证,形成并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我国人口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及思路的报告〞〔国信办[2003]56号〕,为加快国家人口根底信息库建设提出了总体思路和当前主要任务由于人口根底信息库与众多相关应用系统有关系,其建设、维护和提供广泛效劳的难度和复杂性相当高,公安部和其他成员单位的现有职责和选配的技术力量很难保证完本钱工程建设实施和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任务为此,公安部于 向中编办呈报成立国家人口信息中心的申请,方案由拟建的国家人口信息中心独立承当全国人口根底信息的整合、更新、管理和效劳工作,〔反应情况……〕 2004年1月2日国信办、公安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人口根底信息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上海市、湖南省和江苏省扬州市开展人口根底信息共享试点工作,旨在以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为根底,初步建立人口根底信息库,实现与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税收征管信息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探索人口根底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总结试点经验,加快我国人口根底信息库的建设步伐。
2.2 现状及差距2.2.1 公安2.2.1.1 现状多年以来,全国公安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强警〞战略方针,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在公安信息网络和根底设施建设以及人口、治安、出入境、刑侦、交管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8年公安部成立了“金盾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开始对公安信息化工作整体规划、全面推进200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正式批复了?“金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3年9月公安部召开会议,全面部署“金盾工程〞建设和实施工作金盾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在全国公安系统构建起根本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10年公安工作需求的统一的高科技平台,到2007年底根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在公安信息网络建设方面,截止2002年底,全国公安信息一级网带宽已提高到4个2兆,二级网开通率达97%,网络带宽为2兆以上,三级网开通率达77%,基层所队接入网开通率已达26%在人口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人口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经历了以建设集中管理的市县级系统为主,转向以建设公安派出所系统为主,进而开展到建立在网络根底之上的派出所、分〔县〕局、市局、省公安厅、公安部联网的完整的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从单一的常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到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派出所工作对象进行统一管理的人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派出所、分〔县〕局、市局、公安厅、公安部多级联网的较为完整的人口信息管理体系。
截止2003年底,全国共有311个城市和地区建成“百城联网工程〞,实现全国联网,实现了8.8亿人口信息数据网上查询全国共有40327个派出所已建或正在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纳入计算机管理的常住人口已达12亿、暂住人口8205.8万,输入人像6.4亿目前,全国已有315个地级以上城市建成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其中完成联网的有255个,局部省市已经建设了省级人口信息管理系统部级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情况,在其他与人口信息相关的业务系统建设方面:截止2003年底,全国255个一类边防口岸全部实现了利用计算机对出入境人员和交通工具进行登记和查验全国各地车管所全部实现了对机动车和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