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扩大内需的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实证分析.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27201550
  • 上传时间:2021-12-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0.18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要本文运用实证方法证明了研究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变动对于认识经济 发展与促进经济增长是必要的并在此模型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揭示消费结构特 点之后,本文运用持久收入假说构建模型,发现农村消费在不同阶段中,受持 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影响是不同的综合分析后,本文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 收、建立起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保证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消费 需求的根本之策关键词: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持久收入假说因子分析ECM模型邹突变点检 验虚拟变量1引言1.1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1.1.1论文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央政策十分强调扩大内需,转变增长方式十七大指出,要“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 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 协调拉动转变”拉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消费,消费同样是生产的目的及归宿在计划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居民的消费行为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 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四川省是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 近年来,农村有效需求不足是阻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了四 川“新世纪新跨越”战略目标的实施。

      因此,对四川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实 证研究,探寻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规律,对于政府制定农村消费政策、开拓 农村消费市场;对于保证宏观经济的安全运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 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011年通过专家评审一致通过的《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规划》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统筹 城乡发展基本方略,按照“三化同步”和“两个加快”的要求,认真总结“十一 五”取得的成就、客观分析未来5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加注重农民收入增长《规划》提出,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年均增幅达到12%, 比“十一五”增幅目标翻了一番为了确保增收目标的实现,规划同时提出了农 民增收倍增计划、现代农业千亿增收工程、“两个带动”活动等一系列增收工程 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提供充足的条件1.1.2论文研究的目的本论文主要研究1978年以来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动,通过对 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揭示四川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特 点;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提出市场需求 约束下扩大四川省农村消费需求、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从而扩大四川省内需的基本 思路和政策措施。

      论文研究的具体目的包括:(1) 实证研究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变动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 支出法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各构成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行动态比较,旨在 揭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必要性2) 实证研究四川省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动特征和变动 趋势,并通过因子模型揭示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点,旨在为农村居民消费函 数分析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研究提供微观基础3) 构建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持久收入、 暂时收入之间的关系,旨在准确把握收入对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程 度 2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变动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本文第2章主要研究2001-2010年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2001-2010年数据作为参考,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2.1.1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动八 15000三 10000G 50000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份图2-1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经济增长率变动20000 252015105 0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地区经济生产总值迅速增长,2010年四川省GDP达 到17185.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4%,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

      居全国第八■地区支出总额(亿元)T一经济增长率近似;1(%)从2001年到2010年,四川省经济增长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如图2-1所示 经济增长率最高的波峰年份分别是2004年(19.6%)、2007年(21.5%)、2010 年(21.4%);经济增长率最低的波谷年份分别为2001年(9.3%)、2005年(15.8%)、 2009年(12.3%); 2001年后经济增长率逐年上升,到2004年开始波动,直到 2009年下降到12.3%,随后又逐渐增长达到21.4%0继续分析可知,2001年地区支出总额4293.49亿元,到2003年(5333.09 亿元)地区支出总额已超出5千亿元,2007年(10562.39亿元)突破1万亿元, 2009年(14151.28亿元)已接近1万5千亿元,到2010年时已达到17185.48 亿元 2.1.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动四川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6年以后开始有了新 的变化,如图2-3所示元/人图2-3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 消费支出T-人均地区生产 总直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631.3元(当年价格,下同),到2010年 已增长为4748元。

      由图2-3中可看出2001年—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 长较慢,到2004年才人均突破2千元而2006—2010年是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 消费支出增长较快的阶段,从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72元涨到2010 年人均4748元的水平同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707.15元长到8182元2002年,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接近3000 (2914.39)元,2007年超过5000 (5259)元,到2010年已超 过8000元oog.T)鑒―一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指数 (.^=100)-■一人均地区生产总這指数{上 辰 100)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指数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规律(如图2-4躲)□用少「甕就少年份图2-4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岀指数和人均地区牛产总值指数总体上,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波动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波动具有较为一致 的波动方向,且其波动更为频繁,反映出二者之间高度的联动性2001—2010年,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指数(上年=100)总体呈上 升趋势,全都在100以上2008—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较快,且 2010年达到最高,为上年的116.5%。

      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3.1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因子模型依据我国常用的消费资料支出分类方法,按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的去向分为食 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及服务、医疗保健、其 他商品及服务八个部分,它们在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百分比分别记为 X]、X?、X" X4> X,、X6> X7、X8o由《四川统计年鉴》中的资料,整 理得到四川省自2000年到2010年连续11年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具体数据如 表3-1所示资料来源: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由表3-1中的数据,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求得样本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 和累计贡献率(表3-2),由表3-2绘制公共因子与特征值的碎石图如图3-1 (横坐标 为公因子数,纵坐标为公共因子的特征值) 表3-2.解释的总方差合计方差的%累积%合计方差的%累积%X]4.35554.44354.4432.95736.95836.958X’2.04425.55379.9972.84835.59672.553X,1.08613.57293.5681.68121.01593.5680.2703.37496.942X,0.1551.94398.8850.0610.75799.642X]0.0200.25599.8960.0080.104100.000I I I I I I I I1 2 3 4 5 6 7 8成分数图3-1.公因子与特征根的碎石图5-4—3-特征值2-1-0-由表3・2可以看出,若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公共因子,则取3个公共因子包含的信息量占总体信息量的百分比为93.57% ,由图1也可以看出,前三个公共因子变化最大,说明前三个公共因子提供了原始数据8个指标所能表达的足 够的信息。

      相应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3片 F2%%-0.8320.524-0.012X]-0.4060.8940.050X]0.6670.5080.490X’0.9600.1000.1050.594-0.7760.013X,0.135-0.931-0.2630.8840.0760.4040.900-0.375-0.003Xs0.9110.375-0.023Xs0.796-0.2940.5020.2930.681-0.6280.1250.1380.953-0.887-0.2740.218X7-0.6280.409-0.5891-0.6190.4750.4900.0140.870-0.302因子分析不仅要找出公共因子,更要知道每个公共因子的意义,但是,由表3-3中数据可以看出,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并不满足“简单结构原则”,各因子的典 型变量代表性也不很突出,因而使因子意义含糊不清,不便于对因子进行解释因此,对因子载荷矩阵施行正交旋转,使因子载荷的平方按列,尽可能的靠近1 和靠近0,两极分离这就突出了每个公共因子和其载荷较大的那些变量的联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显现出来了,达到使结构简化的目的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后的 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4。

      若特殊因子忽略不计,于是得到消费结构因子分析模型为:Z] = —0.406耳 + 0.894场 + 0.05 佗Z2 =0.96^+0.1^+0.105^Z3 = 0.135耳—0.931 笃-0.263坊7 = f) QF -0 375 F -0 OO3F4-1 2 3其中Z,为X,的标准化值,好为主因子Z5 =0.796^-0.294^+0.502^Z6 =0.125 耳 +0.138场+0.953场Z7 = —0.628 耳 +0.409坊—0.589佗Z8 = 0.014 片 + 0.87 笃-0.302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3-5:表3-5.因子得分系数矩阵F2%-0.0450.3020.094X]0.4630.216-0.165X,-0.043-0.359-0.1790.3720.008-0.206X,0.212-0.0010.181-0.1470.0370.653-0.0870.085-0.292&0.2430.387-0.263由表3-5求得因子得分函数为: = -0.05X] +O.46X2-O.O4X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