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秋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课题1 分子和原子.doc
10页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体系设计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1.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道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了解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转变为离子,培养学生的微粒观3认识表示分子、原子离子的符号,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及应用科学思维1通过化学史实和实验探究活动,学会通过实验想象、推理、假说、模型等方法探索物质的结构,培养学生能够根据事实和逻辑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判断,能根据提供的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作出质疑与批判,培养严谨的证据推理和批判质疑能力2.能基于真实情境,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视角分析有关物质及其变化,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3.能基于“宏观一微观一符号”多重表征认识物质的组成科学探究与实践1.通过观察并解释氨水挥发使酚酞溶液变红,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的实践能力,了解微观粒子(分子)的主要性质2.通过观察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现象,能用图示表征变化的微观过程,培养建构模型的方法和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实验探究、模型拼插等活动或动画模拟等可视化手段,了解研究物质的组成对认识和创造物质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敢于大胆质疑,勇于提出、修正自己的见解或放弃错误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与创新精神,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习目标1.初步形成认识物质成分的微观视角,知道原子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能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判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能说明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2.认识物质是由元索组成的,知道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能对元素进行简单分类,能识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该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3.通过对同种元素不同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比较分析,建立宏观元素与微观原子之间的关联,知道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点,4.通过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智慧,了解人类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探索是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课题1 分子和原子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首先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本课题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花香、水的蒸发、糖的溶解)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探索历程与现代结论联系起来。
课题 分子和原子课型新授课素养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知道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3.形成运用分子的观点来重新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重点1.认识物质的由微观粒子构成,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问题2.从宏观现象来想象微观现象,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品红溶液、水、烧杯2.学生用具:三个相同的小烧杯、一个大烧杯、量筒、蒸馏水、酚酞溶液、浓氨水、酒精、水课前预习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其基本性质有:(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化学反应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备课笔记课堂延伸:到了近代,化学进入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课前预习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新课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带一瓶香水走进教室,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1.你们闻到香味了吗?为什么闻得到?2.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3.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4.湿衣服为什么会变干?而且夏天要干得快些?5.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并用这一设想来解释上述问题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进行新课知识点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过渡]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演示]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品红的量一定要少品红的扩散现象极易观察,但从放入水中到扩散均匀需时间较长可以留一、两份让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用温水做这个实验,时间可缩短[现象]品红在水中迅速扩散,但较长时间后才扩散均匀[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提示学生用科学家提出的设想来解释)[回答]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提问]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分子吗?备课笔记 课堂延伸:微观世界与我们看到的宏观世界不同,它不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但二者也有联系,我们既可以通过宏观现象感受微观粒子的相关性质;也可以运用微观粒子来解释常见的宏观现象进行新课[回答]不可以[提问]用普通的显微镜能观察到分子吗?[回答]也不可以[提问]那怎么样才能看见分子呢?[回答]必须用非常先进的科学仪器如刚才照片中提到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讲解]用肉眼和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跟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分子尽管很小,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算)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如果10 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可见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质量很小,体积很小[过渡]你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分子的知识吗?那么,就请大家按以下建议进行实验[活动与探究](可用多媒体展示探究内容和步骤)已知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①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②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③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实验①的结论]溶液为无色说明:酚酞本身是一种无色溶液把酚酞加入蒸馏水中,以溶液仍为无色[实验②的结论]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备课笔记进行新课[实验③的结论]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回答]分子的运动B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使A中溶液变为红色[教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十分准确其实利用他刚才所说的分子运动的观点也可以解释我们本节课开始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同学回答[总结]以上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分子的同一个特点——在不断运动着。
这也是物理上讲过的“世界是运动的”[过渡]我们知道,物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都有热胀冷缩,这都是为什么呢?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请学生分别取100 mL水与100 mL的酒精,把它们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是否等于200 mL[现象]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不等于200 mL,而是小于200 mL[讲解]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当把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所得溶液的总体积会小于200 mL[提问]现在,请同学们利用这一观点来解释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1)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2)为什么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回答](1)分子之间有间隔,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一般情况下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关系:气态分子>液态分子>固态分子,所以物质一般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2)物质存在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胀大,遇冷时缩小[讲解]夏天自行车的气不应打得太足,铁路上的铁轨之间应稍留些空隙都是这个原因。
可见分子的另一个特点是,分子之间有间隔[总结]微观粒子(如分子)的特点: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总是在不停的运动;③分子之间有间隔知识点2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提问]很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能不能再进行分割了呢?如果能分,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回答]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课件展示]投影展示水分子、氧气分子、氢气分子等的模型[总结]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1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即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渡]前面我们学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分子和原子,那么如何用我们学到的分子、原子的微观角度去解释宏观世界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呢?[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的过程和过备课笔记要点归纳: 无论是物质的三态变化还是热胀冷缩,都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分子本身的体积和数目并未发生改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间的间隔与压强、温度都有关,加压、降温都可以使分子间的间隔减少方法点拨: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类似,也具有以下性质: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在不断运动;原子之间有间隔。
进行新课氧化氢分解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