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docx
13页2021年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 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答案:C 答案:D 第2题 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A.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B.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答案:A 第3题 中共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 A.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B.1979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D.中共八大 答案:A 第4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 A.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B.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C.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D.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D 第5题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外力的推动B.事物的内部矛盾C.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D.矛盾双方的互相联结 答案:B 第6题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哲学的基本问题D.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答案:A 第7题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物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A 第8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新三民主义B.马克思列宁主义C.社会主义D.民粹主义 答案:B 第9题 邓小平完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时间是() A.1980年B.1984年C.1987年D.1992年 答案:D 第10题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B.遵义会议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D.瓦窑堡会议 答案:B 第11题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做出完整表述的著作是() 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D.《论联合政府》 答案:C 第12题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答案:B 第13题 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 A.刘少奇B.朱德C.王稼祥D.邓小平 答案:C 第14题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实现共同富裕B.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C 第15题 提出两岸尽快实现三通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B.叶剑英九条方针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D.《为促进祖国统一而继续奋斗》 答案:A 第16题 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实现() A.小康B.人民生活比较富裕C.人民生活很富裕D.解决温饱 答案:A 第17题 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生产力B.变革生产关系C.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D.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答案:A 第18题 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在于它() A.是否为多数人公认B.是否清楚明白C.是否与自己的对象一致D.是否有用 答案:C 第19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人民民主专政B.多党合作制C.依法治国D.政治协商 答案:C 第20题 在1946年1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是() A.政权和军队问题B.宪章原则问题C.和平与民主问题D.和平建国纲领问题 答案:A 第21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B.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答案:B 第22题 国家本质上是() A.社会秩序的维持者B.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机构C.社会生活的领导者D.阶级压迫的工具 答案:D 第23题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B.中共三大的召开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答案:C 第24题 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是指() A.主观性原则B.主体决定客体原则C.主体的能动性原则D.客体依赖主体原则 答案:C 第25题 毛泽东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答案:A 第26题 1月8日10时( )台儿庄泵站开机运行,标志着东线一期工程2021—2021年度供水开始。
A.南水北调北线 B.南水北调南线 C.南水北调东线 D.南水北调西线 答案:C 第27题 遵义会议上,中央在实际上确立了谁的核心领导地位() A.毛泽东B.王稼祥C.周恩来D.张闻天 答案:A 第28题 为期3天的亚太议会论坛第二十四届年会20日在加拿大西部城市( )落下帷幕,与会代表就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形势、区域经济合作、贸易与投资以及人道主义危机等议题进行讨论,并通过一项联合声明 A.温哥华 B.维多利亚 C.纳奈莫 D.乔治城 答案:A 第29题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客观对象B.认识的主体C.认识的客体D.社会实践 答案:D 第30题 俄罗斯能源部1月13日表示,俄不准备延长向( )供电合同 A.乌克兰 B.阿富汗 C.巴基斯坦 D.澳大利亚 答案:A 第31题 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朱拜尔( )宣布,沙特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责令伊朗外交人员48小时内离境沙特内政部1月2日宣布处决了47名犯有恐怖主义罪行的囚犯据报道,被处决者中包括知名什叶派教士尼姆尔2日晚,伊朗示威者冲击沙特驻伊朗大使馆,打砸使馆门窗并纵火焚烧使馆部分楼体。
伊朗总统鲁哈尼3日谴责伊朗抗议者焚烧沙特大使馆的行为,表示伊朗当局将保障外国使领馆安全 A.1月9日B.1月3日C.1月4日D.1月6日 答案:B 第32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 A.土地革命B.武装斗争C.党的建设D.统一战线 答案:A 第33题 ( ),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新版《2021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取代了2009年由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的版本,对俄外交政策优先方向、军事力量发展以及经济能源安全等作出规定 A.2021年11月31日B.2021年12月29日C.2021年12月30日D.2021年12月31日 答案:D 第34题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B.必然与偶然的关系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D.可能与现实的关系 答案:A 第35题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指() 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系统规律D.矛盾规律 答案:D 第36题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 A.资本主义文化运动B.旧民主主义文化运动C.社会主义文化运动D.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 答案:B 第37题 下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的是() 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C.土地革命D.党的建设 答案:C 第38题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政党制度B.选举制度C.文官制度D.国家制度 答案:D 第39题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B.清政府的腐败C.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D.无产阶级尚不成熟 答案:C 第40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每个人必须事事实践才能有认识B.只有参加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答案:D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41题简答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答案: 错误 理由:(1)1935年1月15—171:1,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和组织领导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2)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才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第42题简答 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答案: 错误 理由:(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 (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反对否认客观规律的唯意志论,又反对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或宿命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第43题简答 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内容 答案: 第一,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第二,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 第三,农村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基地,是开展土地革命,实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第44题简答 简述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案: (1)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三个特点,表现为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 (2)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这表现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也就是说,人们改造世界的需要产生了认识世界的需要其次,实践出真知,人类的一切认识,无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实践的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新的经验材料。
其次,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实践不断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改造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