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腧穴敏化论及其临床意义.ppt
40页腧穴敏化论及其临床意义,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康明非,,腧穴敏化论,一 什么是腧穴,腧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腧穴是疾病的反应点; 腧穴是针灸的刺激点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腧穴脏腑相关,腧 穴,经 络,脏 腑,,,,,(体表),(体内),在生理状态下,人们并不能明显地感受到腧穴的存在 但在病理状态下,与疾病相关的腧穴部位会出现一些变化,病人可以感觉到 如胃肠病可在小腿足阳 明经上出现自发痛,通 过一定的诊察方法,医 生也可以检查出来,如 压痛点脏腑病理信息在体表的反应点,,《灵枢·九针十二原》: 五藏有疾也,应出于十 二原,而原各有所出, 明知其原,睹其应,而 知五藏之害矣二 关于腧穴定位 针灸是用各种方法手段刺激腧穴,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整人体的机能活动,从而取得防治疾病的效果 取穴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针灸疗效 针灸医生都十分重视腧穴的准确定位 怎样才算定位准确呢?却没有明确而又正确的标准古人创立了“骨度分寸法”、“同身寸法”等等,不同程度地描述了腧穴的定位近代又以解剖位置来给腧穴定位,似乎更明确,更科学,其实未必 我们认为这些定位为我们提供了腧穴可能出现的大概位置。
在针灸流传的过程中,过分地强调腧穴的固定位置 由于腧穴的定位明确且固定,而“反应点”的出现部位常有变化,所以“新穴”不断被发现腧穴的数量越来越多,泛滥成灾,物极必反,终于引起人体到底有没有腧穴的非议《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引言摘录,《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序摘录,《针灸经外奇穴图谱》续篇引言摘录,,腧穴的数量越来越多,泛滥成灾,物极必反,终于引起人体到底有没有腧穴的非议 人体到底有多少腧穴? 全身处处是穴 人体只有一个腧穴,既阿是穴三 腧穴的起源,追溯腧穴的起源,源于“反应点” 人们患有疾病,有时会在某些相关部位出现自发痛或其他不适,自然会用手去抚摸、叩打、按压这些部位以减轻病痛,或由别人帮助抚、叩、按,在抚、叩、按时发现压痛点 久而久之,逐渐在人体发现一些能反映病痛或治疗疾病的特殊点长期积累经验,最后形成腧穴的概念四 腧穴的本质,《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何为其要?腧穴的概念起源于“反应点” “疾病反应点”是腧穴在人体病理状态下的表现,是个体化的、动态的、敏化态的腧穴 从“反应点”来认识腧穴就抓住了其要领五 腧穴敏化,腧穴是动态变化的,它随着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而变化。
腧穴有静息态和敏化态两种状态 疾病反应点是人体病理状态下的敏化腧穴 敏化腧穴对适宜刺激呈现出“小刺激大反应”的特征1.腧穴敏化的表现形式 《灵枢·经筋》 “以痛为腧” 《素问·缪刺论》“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痛,立已 《灵枢·五邪》“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 《灵枢·骨空论》“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临床上疾病反应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 (1)形态改变点 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浅表血管改变和色泽改变等;,,(2)功能改变点 腧穴力敏化点(压痛、按之快然)、低阻点和皮温改变、热敏点等2、敏化腧穴的出现规律,敏化腧穴常出现在经穴部位或邻近,尤其是特定穴 经穴定位是古人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是疾病总体的“反应点”的高发区,但是被后人固化;而敏化腧穴定位是个体的现实的发生敏化的点位 敏化腧穴定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重合,但可将经穴定位为参照坐标来探查敏化腧穴定位3、敏化腧穴是最佳治疗点,敏化腧穴不仅是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病理表现,还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 选十四经穴来治疗疾病同样必须以敏化腧穴作为准确定位的标准,通常的腧穴定位可以为寻找敏化腧穴指引方向。
刺激敏化腧穴容易激发感传,使气至病所,因而敏化腧穴应当是针灸治疗的最佳刺激点4、不同表现形式的敏化腧穴 各有其大致适宜的刺激方式,力敏化腧穴的适宜刺激是针刺或按压 热敏化腧穴的适宜刺激是艾灸5、敏化腧穴的时变性,敏化腧穴是随着人体病理状况变化而变化的 类型变化 部位变化 强度变化,腧穴敏化论 的临床意义:提高针灸疗效,,一、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问题,针刺要得气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针道毕矣影响得气的因素:1取穴准确与否; 2行针的手法; 3病人的神态和体位; 4病人的体质虚弱; 5药物的影响; 6个体差异明确而又正确的定位方法,1粗定位:按照针灸处方的选穴原则选择与疾病相关的腧穴 2细定位:在相关的腧穴部位寻找 敏化腧穴 用好押手,揣穴 “知为针者信之左,不知为针者信之右关于背腧穴的定位,《灵枢·背腧》记载:“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二、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问题,(一)特殊的灸感 灸之要,也是气至而有效。
1)透热: 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2) 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3) 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二)正确的灸位 寻找热敏腧穴 1粗定位:按照针灸处方的选穴原则选择与疾病相关的腧穴在选定的腧穴部位施行回旋灸 2细定位:在相关的腧穴部位寻找 热敏点在回旋灸的范围内施行雀啄灸(探感定位)在确定的热敏点上施行温和灸,维持灸感三)足够的灸量 饱和灸量或称消敏灸量 在确定的热敏点上施行温和灸,维持灸感,直至热敏现象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