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章相互作用力第四节实验.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17008338
  • 上传时间:2017-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4.25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4 实验实验一 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2.要学会用列表法和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3.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究能力.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刻度尺、钩码、三角板、坐标纸、重锤线三.实验原理1.如图 2-4-1 所示,弹簧下端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2.弹簧的长度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伸长量可以用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了.四.实验步骤1.如图 2-4-2 所示,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 ,即原长0L2.在弹簧自由端挂上钩码,待弹簧稳定后,记录下弹簧的长度及钩码的个数,填写在记录表格里.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前面的实验过程,再读几组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钩码个数 长度 伸长量 x弹力 F0 =0L1 =1 01Lx=12 =2L2=2F3 =3 03x=3… …… …图 2-4-1m图 2-4-22五.数据处理1.根据所测数据,以弹力 为纵坐标,以弹簧伸长量 为横坐标.用描点作图Fx法画出 F—x 图象.2.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3.以弹簧的伸长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再考虑二次函数或其他函数.4.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六.误差分析1.弹簧拉力大小的不稳定2.弹簧长度测量不准3.描点、作图不准七.注意事项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要注意观察,适可而止.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描的点快尽可能稀一些,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3.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以免增大误差.4.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的两侧.5.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6.坐标轴的标度要适中.八.典型题例例 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妯它的弹性限度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3例 2. (2011·安徽卷)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

      实验测出了砝码的质量 m 与弹簧长度 l 的相应数据,其对应点已在图 2-4-3 中标出.(g=9.8m/s 2)(1)作出 m-l 的关系图线;(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例 3. (2010·浙江卷)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依次逐个挂上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 m=0.1kg,取 g=10m/s2) ,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 X 加 i(下标 i 表示挂在绳下端钩码个数) 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的坐标 X 减 i,绳下端面坐标的值 Xi=(X 加 i+X 减 i)/2 的数据如下表:橡皮绳下端的坐标(X i/mm)挂在橡皮绳下端的钩码个数甲 乙1 216.5 216.52 246.7 232.3 284.0 246.54 335.0 264.25 394.5 281.36 462.0 301.0(1)同一橡皮绳的 X 加 i________ X 减 i(填“大于”或“小于” ) ;(2)________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填“甲”或“乙” ) ;(3)选择一组数据用作图法得出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 k(N/m ) ;(4)为了更好地测量劲度系数,在选用钩码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图 2-4-3m/克l/厘米2.52.01.51.00.50.08.0 10.0 12.0 14.0 16.0 18.0××××××4九. 能力综合训练营1.(2012 惠州调研)某同学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

      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 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 L,把 L- L0 作为弹簧伸长量 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 ( C )2.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 a 和 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 2-4-4 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B )A.a 的原长比 b 的长B.a 的劲度系数比 b 的大C.a 的劲度系数比 b 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3.(2010 年厦门模拟)如图 2-4-5(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 2-4-4 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CD )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B.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200 N/m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图 2-4-5图 2-4-454.(2010·福建理综)某实验小组研究橡皮筋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

      实验时,将原长约 200mm的橡皮筋上端固定,在竖直悬挂的橡皮筋下端逐一增挂钩码(质量均为 20g) ,每增挂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当挂上 10 只钩码后,再逐一把钩码取下,每取下一只钩码,也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增挂钩码和减挂钩码时的橡皮筋伸长量 Δl 与拉力 F 关系的图像如图 2-4-6 所示从图像中可以得出 ( D ) A.增挂钩码时 Δl 与 F 成正比,而减挂钩码时 Δl 与 F 不成正比B.当所挂钩码数相同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比减挂钩码时的大C.当所挂钩码数相同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减挂钩码时的相等D.增挂钩码时所挂钩码数过多,导致橡皮筋超出弹性限度5.某同学用如图 2-4-7 所示装置做“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g 取 9.8 m/s2) (1)根据所测数据,在图 2-4-8 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的刻度 x与钩码质量 m 的关系曲线.图 2-4-6F/N图 2-4-7F/N图 2-4-8F/N6(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    N 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6.(2008 年北京卷)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 k。

      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L0,弹簧下端挂一个 50g 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L1,弹簧下端挂两个 50g 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L2;……;挂七个 50g 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L7.①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 6 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 和 .测量记录表:②实验中,L 3 和 L7 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图 2-4-9 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③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cm,1406.9dLcm, cm251.3627.0dL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 = = cm. 4④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 50g 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 ΔLΔL 用d1、d 2、d 3、d 4 表示的式子为:ΔL = ,代入数据解得 ΔL= cm.图 2-4-97⑤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k= N/m.(g 取 9.8m/s 2)参考答案一. 例题答案及部分解答例 1.[答案] AB 例 2.[答案](1)如图所示;(2)0.248~0.262 均正确例 3. 【答案】 (1)小于 (2)乙(3)57~70N/m(4 )尽可能使伸长量在弹性范围内,同时有足够大的伸长量,以减小长度测量误差。

      解析】 (1)小于(因为橡皮绳在伸长后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2)乙(因为甲同学的数据中只有前几个数据可认为在弹性范围内)(3)改变量(X i-X1)/mm挂在橡皮绳下端的钩码个数甲 乙12 30.2 15.53 67.5 30.04 118.5 47.75 178.0 64.86 345.5 84.5由上表作图得m/克l/厘米2.52.01.51.00.50.08.0 10.0 14.0 16.0 18.0××××××0 15 30 45 60 75 60123456(Xi-X1)/mm8由图得 N/m =570k:乙(4)尽可能使伸长量在弹性范围内,同时有足够大的伸长量,以减小长度测量误差.二. 能力综合训练营答案1. C 2. B 3.BCD 4. D 5.解析:(1)根据题目中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或直线)连接各点,在连接时应让尽量多的点落上,偏差比较大的点舍去,不上的点尽量均匀分布的两侧,如图所示.(2)根据所画图象可以看出,当 m≤5.00×102 g=0.5 kg 时,标尺刻度 x 与钩码质量 m 成一次函数关系,所以在 F≤4.9 N 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由胡克定律 F=k Δx可知,图线斜率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 k,即k= = =25.0 N/m.ΔFΔx 4.9 N19.6×10- 2 m答案:(1)见解析  (2)0 ~ 4.9 25.06. (1) L5 L 6 (2) 6.85  14.05 (3) L7-L 3  7.20(4)   1.75  (5) 28d1+ d2+ d3+ d44×4解析:(1)L 5、L 6两组数据在读数时均没有估读.(2)根据表格已知读数,刻度尺上端的刻度数小,因而 L3=6.85 cm,L 7=14.05 cm.(3)题中三组数据在寻求多挂 4 个砝码形成的长度差,故d4=L 7-L 3=(14.05-6.85)cm=7.20 cm.9(4)每增加 4 个砝码弹簧的平均伸长量 Δ L1= ,则每增加d1+ d2+ d3+ d441 个砝码弹簧的平均伸长量 Δ L= = ,代入数据求得Δ L14 d1+ d2+ d3+ d44×4Δ L=1.75 cm.(5)由(3)(4)可知,弹力 F 和弹簧伸长量 Δ L 成正比,即满足 F= kΔ L,代入数据k= = N/m=28 N/m.FΔ L 50×10- 3×9.81.75×10- 210实验二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一.实验目的1.验证力平行四边形定则.2.培养学生应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二.实验原理等效思想:一个力 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 F1 和 F2 的共同作用效果都F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拉伸长到同一点,所以 为 F1 和 F2 的合力.作出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 F1 和 F2 的 合 力 F 的 图 示 .比较 与 F 的F 大小和方向,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