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阵子》教学案.doc
2页《破阵子》教学案 作者: 加入日期:15-01-25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案 课 题 课型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主备人 审 核 审 批 第 2 课 《破阵子》 新授 2013.8.29 第 9 课时 李淑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背诵积累本课的这首词,积累传统习俗中形成的文化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揣摩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培养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本民族特有的文学样式的喜爱 【学习重点】1.以读带品,以写带品,以品促读 2.以想象为基础设计活动,深入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以品读的方式破译背景 【学习方法】诵读、合作探究 【学习流程】 (一)预习检测 (默写填空) ( )里( )灯看剑,梦回吹角( ) 八百里分( ) ,五十( )翻( )外声,沙场秋点 兵马作( )飞快,弓如( )惊 )( )王天下事, ( )得( )名,可怜白发生 (二)课内探究 1、 细读本词并结合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哪些句子体现 了这种情感? (1)作者简介——辛弃疾,字幼安,号 稼轩 , 南宋词人。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 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注意安定民生,打击贪污豪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 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词作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 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浑有《稼轩长短句》 (2)写作背景——这首词约作于 1188 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 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 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 年,两人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 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词中通过创造 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 愤心情 2、壮词,即雄壮的词,那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壮”字 3、第二句的“梦回”如何理解?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4、 “可怜白发生”这是在写现实还是梦境?请你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5、积累体现爱国报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 (三)延伸扩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 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 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四)训练检测:(11 分) 1.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不忘戍边报国志愿的句子: ———————————,——————————— 2.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概括再现战争激烈的场面的句子: ———————————,—————————— 3、运用典故,通过侧面描写,衬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的句子: ———————————,—————————— 4、借助两物两个动作,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 ———————————— 5、.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 —————————————— 6、将爱国激情升至极点,道出了实现抗金主张,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词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的句子: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