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说唱音乐艺术.docx
12页第三章说唱音乐艺术第三章说唱音乐艺术 说唱也叫曲艺,是一种糅合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用以讲唱 历史、传说、故事的艺术形式我国有说唱曲种341 个 说唱的故事脚本(民间称为“话本”)是我国民间的口头文学长 期发展的产物一、说唱的历史 说唱的别称“曲艺“一词最早见于西汉编订的《礼记》“文王世 子”篇一)萌芽与孕育 我国说唱的远祖一般被认为是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成 相”乃先秦的民间说唱歌谣形式,“相”是一种击节的乐器《荀子- 成相篇》是我国说唱艺术的鼻祖汉代可能是说唱技艺开始萌发的阶段宫廷的优人有“小 说”“杂说”的表演形式,对后世曲艺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长篇叙事歌(《木兰词》、《孔雀东南飞》) 进一步延续了汉代的说唱艺术形式至唐代,“说话”“变文”等说唱形式的出现预示着成熟的说唱 技艺即将登场唐代的说唱艺术日趋完善独立,且具有了职业化的表 演特点,这为成熟的说唱艺术的最终出现奠定了基础二)宋代的市民文化与说唱的正式形成 我国的成熟说唱形式是在宋代大量涌现的这与宋代商品经济的 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宋代许多大城市都出现了专门供市民娱乐的艺术表演场所——瓦 舍、勾栏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曾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市民在街边观 赏说唱的图景。
宋代的说唱品种多样,有:“陶真”“涯词”“鼓子词”“小唱”“货郎儿”“诸宫调” 影响较大的是“鼓子词”“陶真”“诸宫调”鼓子词”形成于北宋,赵令畤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 是目前唯一能确定的宋代鼓子词作品陶真”形成于南宋,最初用鼓伴奏,明代以后改用琵琶伴奏, 可能是后世南方弹词类说唱曲种的鼻祖诸宫调”形成于北宋,是宋代说唱中音乐结构最为复杂的品种, 由勾栏艺人孔三传首创目前保留的一套金章宗时期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全部唱词,共用了14个宫调,444 个曲牌从诸宫 调来看,北宋的说唱音乐已经发展得比较复杂了(三)流变和发展 明、清两朝是说唱音乐中的一个大发展时期,宋、金时代的一些 说唱技艺不断流变发展,衍生出风格各异的曲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弹词、鼓词和牌子曲二、说唱的艺术形式(一)汉族说唱音乐曲种及其分类 按艺术风格的不同,把说唱曲种分为: 评话、快板、相声、鼓曲1. 评话、快板、相声只说不唱2. 鼓曲说唱相间,或只唱不说, 鼓曲类所包含的曲种数量是汉族说唱中所占比重最多的按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风格的不同,把说唱音乐部分分为: 弹词类、鼓词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渔鼓道情类、走唱类。
弹词类:1. 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江浙一带,弹词为“弹唱词话”的简称2. 弹词大多用三弦、琵琶、月琴等弹拨乐器作为伴奏3. 代表曲种: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四明南词、绍兴 平湖调4. 演出形式以一人至数人不等5. 体裁有长篇、中篇、短篇和开篇6. 文词大多为七字的齐言句式7. 唱腔吸收了南方各地的民歌小曲,音乐风格细腻、抒情鼓词类:1. 包含了流行在我国北方各地的大鼓书曲种2. 以大鼓为重要伴奏乐器,用犁铧片或拍板控制节奏,伴奏乐器 还有四胡、三弦3. 代表曲种: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唐山大鼓、乐亭大鼓、东北 大鼓、西河大鼓4. 文词多用七字或十字的齐言句式5. 体裁:早期为长篇,说唱相间,近代改为短篇,只唱不说,或 以唱为主,说白为辅1. 由于使用曲牌连缀的音乐结构形式来讲唱故事得名(也可单支 曲牌反复演唱)2. 代表曲种: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天津时调、福建南音、河 南大调3. 音乐性强,风格抒情、细腻琴书类:1. 因伴奏乐器使用扬琴而得名,起源可以追溯到金元清曲2. 代表曲种:山东琴书、北京琴书、四川扬琴、常德丝弦3. 琴书类有共同历史渊源,曲牌比较接近,有【杨调】、【梳妆 台】、【凤阳歌】、【四平调】4. 音乐结构多朝板腔体发展渔鼓道情类:1. 可简称“渔鼓”或“道情”,是汉族说唱中历史最悠久的类别, 起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最早是道士用于宣讲 教义的艺术形式,后来逐渐演变成讲唱世俗故事的说唱类型。
2. 宋代以来,用渔鼓或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渔鼓道情”就是根 据其历史渊源和伴奏乐器定名3. 近代,流行于各地的渔鼓道情以地名命名代表曲种:山东渔鼓、湖北渔鼓、江西道情、河南坠子4. 唱腔为曲牌连缀的形式,文词为长短句,句尾有人声帮腔1. 因载歌载舞、边走边唱边说的特点得名2. 代表曲种:二人转、宁波走书、凤阳花鼓、粤讴、三棒鼓、河 北莲花落3. 这类曲种在表演上介于说唱和歌舞之间,有的介于说唱和戏曲 之间4. 演出所用曲调来路广泛,既有各地的民歌小曲,也有传统曲牌, 也被称为“杂曲类”5. 在表演上有较高技艺性,如东北二人转的甩手绢、扇子,湖北 三棒鼓的丢鼓击棒二)一人一台戏、综合技艺的展示——说唱的表演特点1. 说唱大多采用一人多角的表演模式,戏曲界常有“一人一台戏” 的说法,它是指说唱演员在台上一人扮演多个角色相比于戏曲演员 一人一角并配合以各种道具、服装的表演,说唱艺人的表演更加要求 神似、精练2. 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使说唱讲究声音的造型性,演员通过不同 的声音来塑造人物、模拟自然界的声响在表现不同人物情绪时,发 生要作不同处理:表达兴奋愉快时的“欢声”,表达气愤激昂时的 “恨声”,表达悲伤时的“悲声”。
3. 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也使它的演出简便易行,一两个演员,几 个伴奏乐手的可以开演了,田间、酒楼茶馆、劳动工地都可以成为表 演场所,所以说唱演员被称为“轻骑兵”4. 说唱的表演讲究技艺性说唱较之戏曲要求演员掌握更加全面 的技艺,演员不仅要会说、会唱、会一定的身段动作表演,还要掌握 乐器的演奏说唱演员要自兼乐器,如单弦演员自兼三弦,鼓词演员自兼大鼓、拍板, 弹词演员自兼三弦、琵琶等说唱的伴奏乐队也有专门的技艺性表演, 如大鼓中的五手联弹、七手联弹5. 为了更好地叙述故事,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说唱艺人还需要 通过口技或器乐的效果来模拟自然界的鸡鸣狗叫、风声雨声等说唱和戏曲共同点:说唱和戏曲都是通过舞台表演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的 说唱和戏曲不同点:1. 说唱大多采用一人多角的表演模式,即“一人一台戏”,一个 人扮演多个角色相比于戏曲演员一人一角并配合以各种道具、服装 的表演模式,说唱艺人的表演更加要求神似、精炼2. 说唱的表演讲究技艺性说唱较之戏曲要求演员掌握更加全面 的技艺,演员不仅要会说、会唱、会一定的身段动作表演,还要掌握 乐器的演奏说唱演员要自兼乐器,如单弦演员自兼三弦,鼓词演员 自兼大鼓、拍板,弹词演员自兼三弦、琵琶等。
说唱的伴奏乐队也有 专门的技艺性表演,如大鼓中的五手联弹、七手联弹三)讲故事的音乐、语言的音乐——说唱的音乐特点 说唱是讲故事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使说唱有两个音乐特点1. 叙事性的音乐特点带有大量半说半唱、似说似唱、唱中有说、说中有唱的曲调2. 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① 音乐与语言声调的密切结合反映在“旋律线”上,要求“字正腔圆”、“依字行腔”,避免 “倒字”遇到腔词不协调,就有“换腔就字”、“换字就腔”② 音乐与语言节奏的结合体现在音乐结构和唱词结构的配合上,唱词的句式类型、词组的 组合和段落的划分影响着音乐的乐句、乐汇、乐段的节奏处理③ 音乐与语言音色的结合体现在唱词的韵脚上,即相同音色的周期轮回和再现《松月绕》用了“中东韵”《风雨归舟》用了“由求韵”我国北方说唱,戏曲多半按“十三辙”押韵,“辙”是说唱、戏 曲唱词的韵脚,是“韵”的俗称十三辙”即13 个韵部,它将汉语 中韵母主要成分相同或相近的字并在“辙”中,供词作者、表演者撰 词选字、审音辨韵之用四)说唱的音乐结构 我国的说唱音乐结构中常见的有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曲牌体:曲牌体也叫联曲体,即音乐由多种不同的唱段组成,根据作品情 节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曲牌演唱。
各曲种的文词多半为长短句式,讲究 押韵和平仄,音乐擅长抒情1. 单曲体,即一个曲调反复叙述故事,类似于民歌中的分节歌, 是一种简单的机构形式,如:陕西的榆林小曲、四川清音中的小调长 短2. 不完备的联曲体,以某一个曲牌为主,再加一个【数板】来构 成长短,较之单曲体有更戏剧性对比,如:山东琴书的唱段多用【凤 阳花鼓】加【垛子板】组成,单弦中的大岔曲音乐把数板段落插入 【岔曲】中构成3. 多曲连缀体,是曲牌体里结构最复杂的,即把若干曲牌相互连 缀成套来构成大段的唱腔最早在宋代的说唱曲种诸宫调中就已出现板腔体:1. 也叫板式变化体,唱词为齐言句,讲究押韵和平仄2. 唱腔以上下句为基础,用节拍变化的手法来发展出大段的唱腔, 同时在曲调上也有变化3. 由于转换板式方便,板腔体较之曲牌体更具戏剧性的张力 曲牌体和板腔体混合结构:四川清音,既有单曲牌的反复演唱,也有多曲牌的连缀,还吸收 了川剧中的板式变化的手法,增强戏剧性效果三、代表说唱曲种介绍(一)单弦 单弦产生于北京,又称单弦牌子曲历史概述:1. 单弦大约形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起源于在北京的满族八旗 子弟中流行的“八角鼓”艺术,并发展出多种演唱方式。
一人独唱数段的“岔曲” 多人独唱的“群曲” 一人自弹三弦自唱的“单弦” 一人持八角鼓击节自唱,另一人操三弦伴奏的“双人头”2. 1880 年前后,旗籍子弟司瑞轩(艺名随缘乐)根据《水浒》 《聊斋》等书编创曲词,自弹自唱于茶馆,自此单弦作为一个独立曲 种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并基本确定了单弦曲牌联套的音乐格局3. 清末民初,单弦进入艺术发展的全盛时期,代表演唱家有: 荣剑尘(荣派):单弦大王常澍田(常派)谢芮芝(谢派)4. 继此三人之后,马慧儒:单弦女王艺术形式:1. 是岔曲,分为小岔曲和大岔曲小岔曲:① 是一种简单的单曲体结构,一一般以六个乐句组成,以三句为 单位,分为前后两段,中间用大过门隔开② 旋律风格优美,内容为抒情写景的诗篇③ 有八首著名的小岔曲作品,俗称“八大曲”,即春夏秋冬 (景),风花雪月(赞)④ 代表作:小岔曲《春景》 大岔曲:① 是在小岔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即在小岔曲的第四句后插入语言 性强的数唱段落,由此音乐结构被扩充,形成大岔曲② 大岔曲可以戏剧性对比更强的故事2. 枣核① 在小岔曲的第三和第四局之间插入一个曲牌,被前后拆开的岔 曲,前半段叫【岔曲头】,后半段叫【岔曲尾】② “枣核”是套曲结构中最为小型的。
3. 腰截① 在【岔曲头】和【岔曲尾】中插入几个曲牌,就成了腰截② 早期形态固定,一般中间插入5个曲牌4. 牌子曲结构 在【岔曲头】和【岔曲尾】之间连缀多种不同风格的曲牌,以讲 大型结构、情节曲折的故事曲牌单弦的曲牌名有100 多个1. 来自戏曲、其他曲艺:【南城调】【哭皇天】【山坡羊】【莲 花落】【什不闲】2. 来自明清俗曲:【湖光调】【叠断桥】【纱窗外】【推倒船】3. 来自民歌和佛曲:【和尚叹】【放焰口】代表作 小岔曲《春景》:八大岔曲中的一首,用了“卧牛“的句式类型 大岔曲《松月绕》 单弦牌子曲《杜十娘》:用了曲牌联套的结构1. 反映清代北京社会生活面貌: 《穷大奶奶逛万寿寺》《青草茶馆》2. 由戏曲改编的: 《罗锅儿抢亲》《合钵》3. 由《水浒》《聊斋》小说改编的: 《杜十娘》《胭脂》《翠屏山》《续黄粱》(二)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是四川省的地方说唱曲种早期称“唱小曲”“唱小 调”,20 世纪 30 年代,成都成立了“清音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