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十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ppt
41页主要相关课文主要相关课文第五册第五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第二单元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第二单元 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第六单元转型、第六单元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第七册第七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专题专题十十近代中国社会的近代中国社会的转转型型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知知识识整理整理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指中国从一个落后的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先指中国从一个落后的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先进的进的现代现代工业社会,从一个封建专制国家转变为一个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工业社会,从一个封建专制国家转变为一个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法制国家,从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法制国家,从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天朝上国天朝上国””转变为一个有着现代转变为一个有着现代民主平等意识的新型国家民主平等意识的新型国家近代近代社会转型社会转型 通常是指社会形态(通常是指社会形态(social formationsocial formation)或社会结构)或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social structure)的变迁,是指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的变迁,是指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现代社会、从农、从农业社会向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向、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开放型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的进程。
在社的变迁和发展的进程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发生明显的变化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发生明显的变化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现代化的关系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现代化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近从某种意义上讲,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通过现代化运动来推动中国社会的转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通过现代化运动来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也就是说,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现代化的结果型,也就是说,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现代化的结果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知知识识整理整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两大动力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两大动力知知识识拓展拓展社会转型与社会思潮社会转型与社会思潮社会转型与国家命运社会转型与国家命运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知知识链识链接接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治史治史视视角角社会转型特点和动因社会转型特点和动因1 1、社会转型是一个漫长和复杂变迁过程,是对旧、社会转型是一个漫长和复杂变迁过程,是对旧体制逐步破除和新体制全面确立体制逐步破除和新体制全面确立。
2 2、社会转型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思想、社会转型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3 3、社会转型的成因很多,而且互动制衡,根本因、社会转型的成因很多,而且互动制衡,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素是生产力的发展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第一时期:第一时期:18401840一一18601860年,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试年,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试图在不变动原有制度基础上进行全面抵抗但反而遭图在不变动原有制度基础上进行全面抵抗但反而遭受到更大耻辱与失败受到更大耻辱与失败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1840年年《《南京条约南京条约》》 1842年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年《《天津条约天津条约》》 1858年年《《北京条约北京条约》》 1860年年影响:政治影响:政治….经济经济…..思想思想开始沦为开始沦为……进一步加深进一步加深……影响:政治影响:政治….经济经济…..观念观念华夷秩序华夷秩序→→正视西方国家正视西方国家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挽救危机:太平天国挽救危机: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背景背景鸦片战争后尖锐的民族鸦片战争后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矛盾和阶级矛盾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过程过程《《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和和《《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失败失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洋枪队、淮洋枪队、淮军和湘军军和湘军农民阶级的抗争农民阶级的抗争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第二时期,第二时期,18601860年代到年代到1919世纪末,随着西方各种影响世纪末,随着西方各种影响在中国急剧膨胀。
传统社会发生了裂变,出现了试图在中国急剧膨胀传统社会发生了裂变,出现了试图在保存中国传统内核前提下的变革运动在保存中国传统内核前提下的变革运动天朝危机:鸦片战争、第二天朝危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次鸦片战争挽救危机:洋务运动挽救危机:洋务运动 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瓜分狂潮和瓜分狂潮 救亡图存:戊戌变法、义和团救亡图存:戊戌变法、义和团19世纪中期世纪中期19世纪末世纪末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第三时期:大约从第三时期:大约从2020世纪初到世纪初到19111911年清王朝崩溃、中年清王朝崩溃、中华民国创立华民国创立 中华民国的创立为大规模的制度变革创中华民国的创立为大规模的制度变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中国的社会转型开辟了新的前景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中国的社会转型开辟了新的前景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 救亡图存: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救亡图存:清末新政、辛亥革命20世纪世纪第四时期:民国时期第四时期:民国时期中华民国的创立为大规模的制中华民国的创立为大规模的制度变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中国的社会转型开辟了度变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中国的社会转型开辟了新的前景。
新的前景 社会习俗的变化、改订新约运动社会习俗的变化、改订新约运动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挽救危机: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挽救危机: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地主阶级的自救1919世纪世纪6060年代年代----90----90年代年代6060年代,年代,““自强自强””为主,重点为主,重点““练兵制器练兵制器””,兴办军事工业,兴办军事工业7070年代,年代,““求富求富””为主,创办民用工业为主,创办民用工业同时,同时, 以以““育人育人””为目的,推动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为目的,推动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创建了新式海军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创建了新式海军————北洋北洋舰队、培养了新式人才舰队、培养了新式人才过程过程成果成果影响影响中国现代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化的开端不可能实现不可能实现富强目标富强目标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大机器生产、催生民族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催生民族资本主义阶级结构阶级结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产业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产业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国防军事国防军事————近代军事工业、新式海军近代军事工业、新式海军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传播西方科技文化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传播西方科技文化坚持坚持““中体西用中体西用””,没有触及政治体制现代化变革,,没有触及政治体制现代化变革,仅停留在仅停留在““器物器物””层层面的改革面的改革。
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瓜分狂潮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 1894年年《《马关条约马关条约》》 1895年年影响:政治影响:政治….经济经济…..思想思想大大加深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年《《辛丑条约辛丑条约》》 1901年年影响:政治影响:政治….经济经济…..思想思想完全陷落完全陷落……帝国主义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起瓜分中国狂潮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门户开放””政策政策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贷款、投资开厂、开矿筑路、倾销商品贷款、投资开厂、开矿筑路、倾销商品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瓜分狂潮 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救亡图存: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救亡图存: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戊戊戌戌变变法法背景背景民族危机民族危机维新思想维新思想过程过程序幕序幕——公车上书(公车上书(1895年)年)动员动员——发行报刊、创办学堂、翻译书籍发行报刊、创办学堂、翻译书籍 ((《《时务报时务报》》)) ((《《天演论天演论》》))高潮高潮——百日维新(百日维新(1898年年6月)月)意义意义性质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资产阶级的改良影响影响——积极:爱国和进步的积极:爱国和进步的;不足:没有能够不足:没有能够下诏鼓天下之气,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变法成天下之治失败失败——戊戌政变(戊戌政变(1898年年9月)月)民族资产阶级改革民族资产阶级改革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救亡图存: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救亡图存: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背景:背景:•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主义之间的矛盾• 民族矛盾激化促成了民族反抗意识的高涨民族矛盾激化促成了民族反抗意识的高涨过程:过程:口号口号---“扶清灭洋扶清灭洋”;范围;范围---起于山东、兴于直隶起于山东、兴于直隶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廊坊、杨村战役廊坊、杨村战役意义:意义:性质性质---下层民众的反帝爱国运动下层民众的反帝爱国运动影响影响---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农民阶级的抗争农民阶级的抗争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清清末末新新政政背景背景“欲救中国残局,惟有变法一策欲救中国残局,惟有变法一策”王朝自救王朝自救过程过程时间:时间:1901----1910年年内容:内容:教育教育——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政治政治——改革官制、修订刑律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经济经济——奖励实业奖励实业发展发展——预备立宪、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皇族内阁意义意义影响:影响:1、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2、、为催生新的政治制度作了准备,在客观上开创了中国为催生新的政治制度作了准备,在客观上开创了中国政治的政治的现现代化进程,也对国人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民主政治代化进程,也对国人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民主政治启蒙教育启蒙教育3、未触及专制制度的根本,清政府彻底丧失了民心,、未触及专制制度的根本,清政府彻底丧失了民心,直直接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接加速了清朝的灭亡目的目的地地主主阶阶级级改改革革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辛辛亥亥革革命命背景背景资产阶级革命党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准备人的准备组织准备组织准备思想准备思想准备军事准备军事准备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各阶层探索不断失败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各阶层探索不断失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兴中会兴中会-----同盟会同盟会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多次武装起义的失败多次武装起义的失败导火线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高潮高潮 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全国响应(全国响应(1911年)年)成果成果1912年年1月月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年2月月 宣统帝下诏退位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年3月月 颁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果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意义意义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影响:影响: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性质 启发先进的中国人,启发先进的中国人,另谋救国救民之路另谋救国救民之路民民族族资资产产阶阶级级革革命命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时期 社会习俗的变化、改订新约运动社会习俗的变化、改订新约运动社会习俗变革社会习俗变革• 剪发辫、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剪发辫、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 改称谓改称谓• 废跪拜废跪拜• 禁止贩卖人口禁止贩卖人口• 易服饰易服饰体现自由平等体现自由平等追求文明进步追求文明进步改订新约运动改订新约运动19281928年,年,内容:中国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和取消领事裁判权,后者内容:中国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和取消领事裁判权,后者没有执行。
没有执行影响:提高中国自主地位,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在影响:提高中国自主地位,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华特权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两大动力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两大动力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 即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中国门户,迫使中国实行即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中国门户,迫使中国实行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来自中国社会内部来自中国社会内部 随着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随着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提出了许多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提出了许多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从部落联盟到早期国家从邦国联盟到专制帝国从专制帝国到近代国家从殖民社会到民族国家从封建等级到等级君主从等级君主到君主专制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从君主制度到民主制度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形态国家形态. .鸦片战争以来鸦片战争以来————国家主权国家主权. .洋务运动以来洋务运动以来————经济转型经济转型. .辛亥革命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政治变革政治变革. .五四运动以来五四运动以来————革命性质革命性质. .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民族独立民族独立. .一化和三改造一化和三改造————初级阶段初级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分邦建国分邦建国————中央集权大一统中央集权大一统主权国家主权国家————半殖民地社会半殖民地社会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现代化的开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现代化的开端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无产阶级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推翻三座大山推翻三座大山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完成…………古代古代近代近代内涵内涵时段时段动力动力世界世界背景背景领域领域 封邦建国封邦建国————中央集权大一统中央集权大一统传统农业社会传统农业社会————现代工业社会、封建专制国家现代工业社会、封建专制国家————现现代民主法制国家、封闭性社会代民主法制国家、封闭性社会————开放性社会开放性社会公元前公元前8 8世纪世纪----公元前公元前3 3世纪世纪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秦统一终告完成秦统一终告完成18401840——1949 1949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内发:铁器内发:铁器牛耕牛耕,生产力飞跃,生产力飞跃外冲: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挑战,探索独立富强之路外冲: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挑战,探索独立富强之路轴心时代,古代诸区域文明轴心时代,古代诸区域文明世界现代化进程,整体世界形成世界现代化进程,整体世界形成经济:经济:青铜时代青铜时代----铁器犁耕;铁器犁耕;井田制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阶级:阶级:自耕农和新型地主自耕农和新型地主政治:政治:分封制分封制----诸侯割据诸侯割据——区域统一区域统一----大一统大一统文化:文化:礼礼乐乐文文化化----百百家家争争鸣鸣----文文化化专制专制社社会会::独独立立自自主主封封建建国国家家--------半半殖殖民民地地半半封封建建社社会会--------实现民族独立实现民族独立 经经济济::自自然然经经济济逐逐步步解解体体,,商商品品经经济济发发展展,,工工业业化化发发展展缓慢缓慢--------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 阶阶级级::中中期期近近代代社社会会两两大大对对立立阶阶级级((无无产产阶阶级级和和民民族族资资产阶级产生产阶级产生)) 政政治治::民民族族资资产产阶阶级级领领导导旧旧民民主主主主义义革革命命;;无无产产领领导导新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主主义革命思思想想文文化化::西西学学东东渐渐发发展展;;思思想想观观念念变变革革----中中体体西西用用、、进进化化论论、、共共和和思思潮潮、、民民主主科科学学、、马马克克思思主主义义;;儒儒学学危危机机;;中西文化论战中西文化论战 外交:外交:不平等条约体系;不平等条约体系;古代古代近代近代结结果果 影影响响差差异异经济:分散小农经济经济:分散小农经济政政治治::专专制制主主义义中中央央集权体制集权体制思想:思想统一思想:思想统一近代:现代化运动层次推进,社会转型艰难近代:现代化运动层次推进,社会转型艰难分为分为4 4个时期个时期--------1 1..1840--18601840--1860年年面面临临西西方方列列强强的的侵侵略略,,试试图图在在不不变变动动原原有有制制度度基基础础上上进行全面抵抗但反而遭受到更大耻辱与失败进行全面抵抗但反而遭受到更大耻辱与失败2 2..1860--191860--19世纪末世纪末随随着着西西方方各各种种影影响响在在中中国国急急剧剧膨膨胀胀,,传传统统社社会会发发生生裂裂变,出现试图在保存中国传统内核前提下的变革运动。
变,出现试图在保存中国传统内核前提下的变革运动3 3..2020世纪初世纪初--1911--1911年清王朝崩溃、中华民国创立年清王朝崩溃、中华民国创立 4 4.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对对中中国国::进进入入大大一一统统帝帝国国时时代代,,中中央央集集权权体体制制传传承承创创新新,,形形成成稳稳定定社社会会结结构构,,文文明明发发展长期领先世界展长期领先世界对对世世界界::东东亚亚儒儒家家文文化化圈圈;;远远播播西西方方((汉汉唐唐----宋宋元元----明明清)清)对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开创历史新纪元对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开创历史新纪元对世界: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对世界: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推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动因:内部发展动因:内部发展/ /外部冲击与内部发展双重外部冲击与内部发展双重;;制度:封建制度:封建——帝制帝制/ /帝制帝制——民治民治思想:百家争鸣思想:百家争鸣——思想专制思想专制/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外交:相对封闭外交:相对封闭/ /被迫开放被迫开放世界影响:以东亚为主世界影响:以东亚为主/ /影响世界影响世界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古代罗马希腊古代罗马希腊————欧洲封建社会欧洲封建社会(476(476年年-11-11世纪世纪) )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形成欧洲封建社会形成产生:产生:6 6世纪,三大因素世纪,三大因素发展:发展:8 8世纪,采邑改革世纪,采邑改革确立:封建化和自由农民确立:封建化和自由农民农奴化农奴化欧洲封建社会特征欧洲封建社会特征政治:封建割据、二元结政治:封建割据、二元结构、封建等级构、封建等级经济:封建庄园经济经济:封建庄园经济文化:封建神学统治文化:封建神学统治从中世纪到现代社会从中世纪到现代社会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欧洲封建社会欧洲封建社会————近代工业社会近代工业社会①①中世纪中世纪曙光曙光 11-1411-14世纪世纪经济:城市复兴经济:城市复兴商品经济活跃商品经济活跃((11-1211-12世纪)世纪)阶级:市民阶层争取城市自治阶级:市民阶层争取城市自治((11-1211-12世纪)世纪)政治:等级君主制形成政治:等级君主制形成((1313世纪)世纪)文化:大学兴起文化:大学兴起②②走出走出中世纪中世纪 15-1615-16世纪世纪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资本原始积累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资本原始积累政治:民族国家出现,君主专制形成政治:民族国家出现,君主专制形成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对外: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对外: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③③西欧现代化西欧现代化 16-1916-19世纪世纪末末2020世纪初世纪初 类型:早发内生型;动力:工业化类型:早发内生型;动力:工业化内涵:内涵:人类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人类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包括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市包括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等。
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等阶段:阶段:15-1615-16世纪,准备阶段西欧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等一系世纪,准备阶段西欧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等一系列的历史运动为现代化准备条件列的历史运动为现代化准备条件;;17-1817-18世纪,启动阶段英国率先走向工业世纪,启动阶段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1919世纪,扩展阶段工业革命推动的现代化进世纪,扩展阶段工业革命推动的现代化进程在欧洲扩展程在欧洲扩展;;1919世纪末世纪末2020世纪初,形成阶段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实现工业化世纪初,形成阶段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实现工业化教训:教训:欧洲欧洲————圈地运动圈地运动、、血汗工厂、环境污染血汗工厂、环境污染、、经济危机经济危机 世界世界————殖民掠夺殖民掠夺、、世界大战世界大战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多元无关的分散世界多元无关的分散世界•多元相关的整体世界多元相关的整体世界•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新航海路开辟、两次工业新航海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革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商业资本主义时代商业资本主义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地中海中心的时代地中海中心的时代•大西洋中心的时代大西洋中心的时代•太平洋中心的时代太平洋中心的时代手工工场手工工场((16-1816-18世纪)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919世纪以后)世纪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020世纪以后)世纪以后)以意大利为中心以意大利为中心以英国为中心以英国为中心以美国为中心以美国为中心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19世纪五、六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年代到20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陈国庆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绪论 有人认为,有人认为,20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两次重要社会转型一世纪中国经历了两次重要社会转型一次是次是19111911年的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这是暴力革命年的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这是暴力革命式的社会转型;第二次是式的社会转型;第二次是1978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是和平变年的改革开放,这是和平变革式的转型将革式的转型将19111911~~19781978间当作历史整体看,国民政府间当作历史整体看,国民政府未完成社会转型,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也由于种种原因错未完成社会转型,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也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深入社会转型的机会失了深入社会转型的机会 有人将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定位在有人将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定位在1919世纪前世纪前6060年,清帝国的根基发生动摇,西方资本主义在向年,清帝国的根基发生动摇,西方资本主义在向全球扩张,中国成为附庸,并由此接受资本主义近代文明全球扩张,中国成为附庸,并由此接受资本主义近代文明影响,为日后社会变革进行了重要积累。
影响,为日后社会变革进行了重要积累 有人强调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一个时段有人强调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一个时段社会结构中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都发生了变动社会结构中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都发生了变动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社会转型与社会思潮社会转型与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思潮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先进的社会思潮又往往引领社会转型先进的社会思潮又往往引领社会转型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西欧近代社会转型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社会转型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社会转型与社会思潮社会转型与社会思潮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西欧近代社会转型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社会思潮社会思潮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文艺复兴• 在在““复兴古典文化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形成的旗帜下,形成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潮思潮• 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幸福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幸福• 提倡个性解放,反对愚昧和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愚昧和盲从启蒙运动• 继继““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后,又一次思想解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放运动• 核心是核心是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既反对教权主义,既反对教权主义,更反对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更反对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 提出天赋人权等学说,形成系提出天赋人权等学说,形成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不仅批判旧制度,而且勾画资本主义不仅批判旧制度,而且勾画资本主义社会理想蓝图社会理想蓝图• 文艺复兴对教会腐败与封文艺复兴对教会腐败与封建黑暗统治的揭露建黑暗统治的揭露, , 使科学使科学开始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得到发展并得到发展, ,为为启蒙思想的启蒙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产生提供了条件和和思想渊源思想渊源•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统治构想的统治构想•11-1411-14世纪,中世世纪,中世纪的曙光纪的曙光 •15-1615-16世纪,欧洲世纪,欧洲走出中世纪走出中世纪 资本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始积累• 17-18 17-18世纪,资本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主义的发展 孕育了资孕育了资产阶级革命和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社会转型与社会思潮社会转型与社会思潮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社会思潮社会思潮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周室衰微、礼崩乐坏、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混战诸侯混战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力的变化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土地所有制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阶级关系的变化化文化形态的变化文化形态的变化国家形态的变化国家形态的变化大动荡、大变革大动荡、大变革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儒家:儒家:孔子孔子————““为仁为仁””、、““复复礼礼””协调人际关系,安定协调人际关系,安定社会秩序社会秩序;;孟子孟子————希望统治者以民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为本,推行““仁政仁政””荀子荀子————礼法兼治、王霸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并用法家:肯定社会变革,提法家:肯定社会变革,提倡法治,主张君主集权倡法治,主张君主集权道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要主张无为而治,要求统治者遵循规律,反对求统治者遵循规律,反对刑罚苛繁,主张宽简政务、刑罚苛繁,主张宽简政务、轻徭薄赋,使百姓能休息轻徭薄赋,使百姓能休息生息生息三家为大,推动春秋战国社会变三家为大,推动春秋战国社会变革和中国古代文明发展革和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儒家儒家::孔孟之道经西汉董仲舒发孔孟之道经西汉董仲舒发展,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展,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大一统局面。
权制度、巩固大一统局面成为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荀子的主张成的主流意识形态;荀子的主张成为汉武帝后历代君主的执政原则为汉武帝后历代君主的执政原则法家:法家:适合变革需求,推动各国适合变革需求,推动各国变法秦以商鞅变法富国强兵,变法秦以商鞅变法富国强兵,完成统一完成统一道家:道家:汉初统治者遵循黄老思想,汉初统治者遵循黄老思想,形成文景之治局面,有利于巩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帝国的统治大一统帝国的统治大发展大发展社会转型与社会思潮社会转型与社会思潮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社会思潮社会思潮社会转型社会转型中体西用中体西用(19(19世纪世纪6060年代年代) )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民族危机不断深化深化先进中国人向西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求真理,由器方求真理,由器而制、道而制、道进化论进化论((1919世纪末)世纪末)民主共和民主共和((1919世纪世纪末末2020世纪初)世纪初)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2020世纪初)世纪初)使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步向现代社会转型。
使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步向现代社会转型成为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使中国在现代成为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使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第一步化道路上迈出第一步维新派以进化论为武器,从思想上、舆维新派以进化论为武器,从思想上、舆论上为戊戌变法的政治实践创造条件论上为戊戌变法的政治实践创造条件戊戌变法在政治上试图建立君主立宪戊戌变法在政治上试图建立君主立宪是当时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当时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推动民主革命发展并最终推翻清王朝统推动民主革命发展并最终推翻清王朝统治,终结两千年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治,终结两千年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传统精神枷锁,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传统精神枷锁,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西学东渐引发中西文化冲突交融,动摇儒学西学东渐引发中西文化冲突交融,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的正统地位近近代代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的的转转型型社会转型与国家命运社会转型与国家命运•能否顺应社会转型的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命运兴衰能否顺应社会转型的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命运兴衰•较早完成向农耕文明转型,中国成为文明古国之一,推较早完成向农耕文明转型,中国成为文明古国之一,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
动了世界文明发展•未能及时完成向工业文明转型,中国一度灾难深重,虽未能及时完成向工业文明转型,中国一度灾难深重,虽经百年的摸索与奋力,当今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百年的摸索与奋力,当今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 德国统一德国统一• 俄国俄国18611861年改革年改革•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之一• 中国古代文化对世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推动界的推动• 近代侵华战争,近代侵华战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各阶层的探索各阶层的探索日日本本明明治治维维新新背景背景佩里叩关佩里叩关——日本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日本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尊王攘夷尊王攘夷——西南强藩积极策划倒幕维新,王政复古西南强藩积极策划倒幕维新,王政复古——建立明治政府建立明治政府措施措施奉还版籍废奉还版籍废藩置县藩置县提高资产阶级的身份地位;提高资产阶级的身份地位;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撤除关卡、有权和买卖权,撤除关卡、行会,允许人民自由择业,行会,允许人民自由择业,鼓励工商,嘉奖贸易鼓励工商,嘉奖贸易政治政治消除藩阀势力和封建割据,建立以天消除藩阀势力和封建割据,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社会社会废除士农工商等级身份,废除士农工商等级身份,倡导四民平等;倡导四民平等;经济经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资本主义,并使政府获展资本主义,并使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得稳定的财政收入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推行教育改革,大办近推行教育改革,大办近代学校;引进欧美科技代学校;引进欧美科技 发展近代教育发展近代教育风俗风俗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社会方式现代化社会方式现代化军事军事实行征兵制实行征兵制加强军事力量加强军事力量意义意义性质: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性质: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影响:为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实现和西方列强平起平影响:为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实现和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目标坐的目标局限:保留封建残余,成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局限:保留封建残余,成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德德国国的的统统一一和和崛崛起起普鲁士普鲁士道路道路农业资本主义改造完成农业资本主义改造完成德意志德意志统一统一背景背景国家分裂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国家分裂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战战争争的的根根本本原原因因核心力量:普鲁士核心力量:普鲁士领袖人物: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领袖人物: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统一道路:铁血政策、王朝战争统一道路:铁血政策、王朝战争过程过程三次王朝战争:普奥对丹麦、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普奥对丹麦、普奥战争、普法战争 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1871年)年)意义意义影响影响——结束分裂,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结束分裂,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统一市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统一市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局限局限——保留君主政体,强化军国主义保留君主政体,强化军国主义德国德国崛起崛起标志:标志:20世纪初,欧洲头号工业强国,居世界第二世纪初,欧洲头号工业强国,居世界第二一一八八六六一一年年改改革革背景背景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内容内容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战败,暴露农奴制弊端,引发沙皇专制制度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战败,暴露农奴制弊端,引发沙皇专制制度危机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措施:措施:农奴在法律上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农奴在法律上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地主不得任意买卖、处罚农民地主不得任意买卖、处罚农民农民可以赎买份地,规定赎买手续和赎金计算方法农民可以赎买份地,规定赎买手续和赎金计算方法意义意义性质性质——资本主义性质改革资本主义性质改革影响影响——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局限性局限性——由沙皇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由沙皇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俄国走上扩张道路俄国走上扩张道路——20世纪,俄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国。
世纪,俄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国练习练习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公民法(背景、目的、范围、构成、作用)公民法(背景、目的、范围、构成、作用) 万民法(背景、目的、构成、范围、地位、发展万民法(背景、目的、构成、范围、地位、发展)) 采邑改革(背景、实施、内容、影响)采邑改革(背景、实施、内容、影响)二、基础问答二、基础问答1 1、、西汉政治的什么局面,标志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西汉政治的什么局面,标志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2 2、、汉初的文景之治汉初的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和的主要内容和形成了什么样的社会景象?形成了什么样的社会景象?3 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4 4、西汉建立的标志和东汉建立的标志、西汉建立的标志和东汉建立的标志5 5、、汉武帝解除匈奴威胁后,为了加强对西域控制,设置的河西四汉武帝解除匈奴威胁后,为了加强对西域控制,设置的河西四郡是郡是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 1、、公民法(背景、目的、范围、构成、作用)公民法(背景、目的、范围、构成、作用)罗马共和国时期,随着古罗马国家的发展与壮大,罗马共和国时期,随着古罗马国家的发展与壮大,为了进一步有效维护罗马公民的政治经为了进一步有效维护罗马公民的政治经济权利,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济权利,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颁布了一系列仅适用于罗马公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颁布了一系列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的民内部的法规和文献法规和文献,被统称为,被统称为““公民法公民法””。
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 2 2、、万民法(背景、目的、构成、范围、地位、发展万民法(背景、目的、构成、范围、地位、发展)) 在罗马共和国后期及罗马帝国时代,在罗马共和国后期及罗马帝国时代,““公民法公民法””不适应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张,罗马国家逐不适应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张,罗马国家逐渐形成了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统称为渐形成了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统称为““万民法万民法””万民法使古代罗马的法律适万民法使古代罗马的法律适用范围空前扩大,内容和程式也趋于系统化用范围空前扩大,内容和程式也趋于系统化公元公元3 3世纪以后,万民法与公民法逐渐统一,世纪以后,万民法与公民法逐渐统一,并最终于公元并最终于公元216216年在公民法的名义下统一起来年在公民法的名义下统一起来3 3、、采邑改革(背景、实施、内容、影响)采邑改革(背景、实施、内容、影响)8 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封,并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并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称为称为““采邑改革采邑改革””。
采邑改革采邑改革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农奴化进程,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而后,有条件的封建主层层分封土地,而后,有条件的封建主层层分封土地,逐渐形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成封建等级制度 1 1、、西汉政治的什么局面,标志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西汉政治的什么局面,标志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布衣将布衣将相之局相之局))2 2、、汉初的文景之治汉初的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和的主要内容和形成了什么样的社会景象?形成了什么样的社会景象?(三十税一、(三十税一、省刑约法、劝课农桑省刑约法、劝课农桑; ;(局面)(局面) ““吏安其官、民乐其业吏安其官、民乐其业””))3 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形成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形成内朝和外朝、创设刺史制度、颁布内朝和外朝、创设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4、西汉建立的标志和东汉建立的标志(前、西汉建立的标志和东汉建立的标志(前202202年年 刘邦刘邦 长安;长安;2525年年 刘刘秀秀 洛阳)洛阳)5 5、、汉武帝解除匈奴威胁后,为了加强对西域控制,设置的河西四郡是汉武帝解除匈奴威胁后,为了加强对西域控制,设置的河西四郡是(敦(敦煌、酒泉、武威、张掖)煌、酒泉、武威、张掖)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等级君主制(背景、标志、内涵、意义)等级君主制(背景、标志、内涵、意义) 城市自治(背景、目的、手段、结果)城市自治(背景、目的、手段、结果)二、基础问答二、基础问答1 1、、东汉末期,统一格局最终演化为三国鼎立局面的主要因素是东汉末期,统一格局最终演化为三国鼎立局面的主要因素是2 2、、三国鼎立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三国鼎立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3 3、、 在丝绸之路鼎盛时期,来往于此最为活跃的商人是(在丝绸之路鼎盛时期,来往于此最为活跃的商人是( )),,通过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商品运往西方最多的三样是(中国商品运往西方最多的三样是( ))4 4、、北魏孝文帝时期,为了摆脱保守势力的影响,迁都至北魏孝文帝时期,为了摆脱保守势力的影响,迁都至5 5、、在民族融合过程中,使汉族席地而坐的传统起居方式改变的是在民族融合过程中,使汉族席地而坐的传统起居方式改变的是6 6、、唐朝宰相议事的处所是唐朝宰相议事的处所是7 7、、文成公主入藏是唐太宗接受吐蕃赞普(文成公主入藏是唐太宗接受吐蕃赞普( )和亲)和亲的的要求要求8 8、、唐朝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出现在( ))练习练习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 1、、等级君主制(背景、标志、内涵、意义)等级君主制(背景、标志、内涵、意义) 中世纪中后期,王权与市民阶层力图携手中世纪中后期,王权与市民阶层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打破封建割据局面1313世纪下半叶,等级君主制登上历史舞台,该制度是王权借助等级代世纪下半叶,等级君主制登上历史舞台,该制度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两国等级君主制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该制度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初步形成该制度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2 2、、城市自治(背景、目的、手段、结果)城市自治(背景、目的、手段、结果) 公元公元1111世纪,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世纪,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城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与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城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与封建领主不断斗争,城市主要通过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争取司法、行政等自治权封建领主不断斗争,城市主要通过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争取司法、行政等自治权二、基础问答二、基础问答1 1、、东汉末期,统一格局最终演化为三国鼎立局面的主要因素是(东汉末期,统一格局最终演化为三国鼎立局面的主要因素是(以豪强地主为社会基础的以豪强地主为社会基础的地方势力日益膨胀)地方势力日益膨胀)2 2、、三国鼎立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三国鼎立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220220年年 曹丕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曹丕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221221年年 刘备刘备 建汉,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建汉,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 229 229年年 孙权孙权 建吴,定都建业,史称孙吴建吴,定都建业,史称孙吴) )3 3、、在丝绸之路鼎盛时期,来往于此最为活跃的商人是(在丝绸之路鼎盛时期,来往于此最为活跃的商人是(粟特人粟特人)),,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商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商品运往西方最多的三样是(品运往西方最多的三样是(丝绸、纸张和瓷器丝绸、纸张和瓷器))4 4、、北魏孝文帝时期,为了摆脱保守势力的影响,迁都至北魏孝文帝时期,为了摆脱保守势力的影响,迁都至((洛阳洛阳))5 5、、在民族融合过程中,使汉族席地而坐的传统起居方式改变的是在民族融合过程中,使汉族席地而坐的传统起居方式改变的是((胡床的传入胡床的传入))6 6、、唐朝宰相议事的处所是(唐朝宰相议事的处所是(政事堂政事堂))7 7、、文成公主入藏是唐太宗接受吐蕃赞普(文成公主入藏是唐太宗接受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和亲)和亲的的要求要求8 8、、唐朝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开元盛世开元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