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传统民居聚落保护利用设计探析.doc
9页优秀传统民居聚落保护利用设计探析摘要:传统民居聚落以其历史文化价值的独特,原真,艺 术,文化和社会性集中体现其地区风貌特色但在快速发展 的城市建设中,古城如何延续传统空间肌理同时为历史街区 的自我更新注入新的活力是研究当代传统民居所共同面临 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保留较为完整的济南将军庙历史文化街 区的相关调研和保护设计,浅谈有关旧城保护与更新的内 容,进而以此为例来面对真正的现实,探讨优秀传统民居聚 落的保护利用设计关键词:传统民居聚落济南将军庙保护设计引言济南古城区地处山东省济南市市区中心位置从元朝奠 定了城基,明朝形成的古城,清朝增建了外城,形成了极具 特色的民居聚落模式:“山一泉一城一湖”济南利用特有 的泉水,组织于聚落之中,又借山势建成了依山傍水的‘泉 城”位于济南古城地段的历史街区民居是最能集中体现济 南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的传统民居聚落但是历史的矛盾是 要面对真正的现实:越是有历史的建筑越是值得我们保留, 同时越是破旧而不适应现今的使用要求文章通过对古城区 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研究,对古城区民居聚落结构和 要素等的分析,探讨了旧城保护与更新的内容,进而以此为 例探讨优秀传统民居聚落的保护利用策划。
一、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济南古城区:北临著名的大明湖,南对著名的干佛山, 称之为“依山傍水”护城河和城墙将古城区界定出边界, 城区内点缀着泉城济南最为骄傲的众多泉眼,形成独具特色 的聚落模式"一城山色半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是其 城区面貌的真实写照在民居研究中,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是必须同等对 待的两大重要因素针对老城区民居聚落,分析其自然环境 和社会文化环境亦有其独特的因素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三个属性为:资源,景观,气候对应于古 城民居,文章分析其地理,水文和气候三个自然条件1、地理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泰山, 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 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 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 拔5米此地理条件为城区提供的是典型的丘陵和平原地形资 源,城区地形基本开阔平整,间隙分布着低山丘陵2、 气候济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 明年平均降水量693. 4毫米,年日照时数2088. 4小时(2006 年)一年之中,冬季寒冷少雪,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 北风。
夏季炎热多雨,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热, 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春季和秋季是过渡季节, 风向多变3、 水文济南素有“泉城”之称;境内泉水众多,著名的“天下 第一泉”跆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老舍著《跆突泉》 一文盛赞跆突泉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 还有环绕老城区的护城河,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清冽甘甜的泉水是济南的血脉,赋予这座城市灵秀的气 质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济南的城市发展、历史沿革、民 风民俗也与泉水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泉水文化二)、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于传统民居聚落的影响是多方面系统 辩证的文章在此针对济南老城区特例分析,仅对城区的历 史溯源和其所承载的齐鲁文化加以分析论证以期铺垫聚落 结构和要素的相关存在性原因1、 历史溯源古城区大明湖至泉城路地区历史悠久北魏至隋唐间, 称‘流杯池”内建“名士轩”,以杜甫“济南名士多”诗 句取名街区内有府邸、王府、将军庙、天主教堂、升阳观、 题壁堂、府城隍庙、状元府等大量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 存其中将军庙天主教堂是济南市第一座天主教堂,“升 阳观”是吕祖庙在济南的三处中较大一处其历史文化价值总结如下:(1) 、独特性一保留着历史延续最长的城市脉络和肌理 特色。
2) 、原真性一保持着传统的街巷格局,街巷,胡同名 称,老字号商店,四合院形态及相关的轶闻故事等历史信息, 可识别性强3) 、艺术性一保存着较完好的街区风貌,和形式混杂, 风格各异的建筑4) 、文化性一底蕴深厚的商业,市井,居住文化相融 的多元文化整体5) 、社会性一保留着传统老字号等商业基础,市井生 活氛围2、 齐鲁文化古城区承载着齐鲁大地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项内容, 而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地位亦是显而易见的重 要齐鲁文化最为璀璨夺目的是儒家文化儒家学说倡导血 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 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孝”是 儒家伦理思想的原点,所谓百行孝为先包括以下几层意 思:(1) 、儒家以家庭为中心,认为个人可以通过自我修养 扩展到家庭、国家和社会2) 、儒家传统中的祭祀祖先是对父母“孝”的情感的 扩充和延展的一种形式3) 、儒家伦理的基本原点是“孝”,而别的伦理意识, 如悌、忠、信都是从“孝”延伸出去的百行孝为先: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百行孝为先的原则深深扎根于普通民众 内心,从古到今,山东人都是最顾家和孝敬老人的典范。
传 统民居的居住空间结构也体现出这一点二、聚落结构和要素在济南的古城区中,局部是简练的,在凌乱布置的后面 有一种隐藏的秩序,使它们适合于人类居住城区结构构成元素:住宅+院落二个体个体+结点二街区街区+水系二脉络脉络+边界二古城区住宅以三开间居多,多后期加建改造向南朝阳房间父 母长辈居住,子女住偏房或是加建房间平面形式较统一, 但同中存异街区住宅个体形式较为统一但街区中并不全部为满足 居住功能的住宅,还有祭祀和宗教功能的寺院,庙宇等因 为水系和地形等原因院落等的排列方式不同,形成不同风貌 的街区街区内穿插交流空间,集体劳作空间等成为街区内 独具特色的结点结构 街巷空间格局:曲曲折折,长短、宽度均不同,时而开放时而收缩,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街巷空间尺度:小巷主要以高大的山墙构成,住宅在墙 后一般来说东西向街巷顺着建筑开间面走向,沿街多以一 层为主,空间感觉较宽敞,高宽比约1: 1,南北向街巷多为 建筑山墙面空间感封闭,高宽比约2: lo街巷空间层次丰富:在平面上通过建筑局部退变和节点 空间的放大来增加平面空间层次竖向通过建筑层高的局部 改变以及利用山墙来增加竖向空间层次街巷的方向性,引 导性很强。
街区与水系的结合,形成最具泉城特色的街巷空间与脉 络这样的街巷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为 古城增添生活的灵动气息脉络的无序决定了民居轴线无序 和建筑分布无序,泉水以井和泉池的形式出现在民居院落 中泉水或穿墙人户,或缓缓流经,或可临窗取水,或聚合 成池,或过桥长流叮咚泉水,青石板桥,质朴民居完美融 合在一起,别具情趣三、保护利用策划探讨摆脱怀旧情结,面向居住者,民居的存在延续和发展问 题必须以更为实际的方式进人民众的视野充分利用各种开 放空间作为标志性节点,赋予文化内涵,延续城市传统空间 精神合理控制街区内巷的宽度和建筑尺度,从街区纵观空 间层面取得肌理协调,空间格局协调,例如保持原有的街巷 空间;维系原有合院布局,材料质感的协调,例如采用与传 统砖石材料或者地域性材料等文章对济南老城区内保留较 为完整的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相关调研和保护利用 设计基地条件: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济南老城区西北 部,东至西公界街、鞭指巷,西至西城根街,南至将军庙街、 启明街,北至寿康楼街、双忠祠街,是现状古城区内唯一尚 未被开发建设的街区,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街巷肌理本街 区内分布有较多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传统民居。
基地南北 长约800米,东西宽约250米,总面积约为20公顷重点解决的三个问题:历史的载体、街区文化内涵的核 心、需要什么样的形态设计的定位:发展具有老济南特色, 以宗教文化为主题的综合休闲,商业历史街区其职能是区 内居民,济南市民和各地旅游者对老济南式”休闲生活要 求及香客,信徒对宗教信仰的要求,体验济南文化保护方式:场地清理:留出保留建筑和空地,形成新的 场地网格控制:引入控制网格,实现尺度控制全面整合: 改善原有街道体系,修缮原有建筑,完善道路网格,整合建 筑空间保留街区内有价值的建筑物,并以此为节点,形成开放 空间,结合泉水作为流动的因素,将文化,商业,旅游业合 理的融入其中,力求在延续老街区文脉的同时,为街区注入 新的活力四、结语传统民居聚落形式背后的文化和聚落本身的历史文化 价值是聚落研究的重要方面其原真性要求延续传统空间肌 理,但同时发展要求为历史街区的自我更新注入新的活力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取合的抉择,在环境的协调下塑造传统 民居聚落的保护利用是优秀传统民居聚落的保护利用策划 探讨的主旨所在传递传统民居聚落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 剖析其独具特色的深邃独创的魅力,阐释其审美和历史的发 展,最终将其引申到我们现今生存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中,是对传统民居聚落的保护利用策划探讨的更深层次要求 和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