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商品和货币.ppt

54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92041485
  • 上传时间:2024-09-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30.52KB
  • / 5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第 二二 章章 商品和货币 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理论、掌握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理论2、认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认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n商品:P37n为交换而生产并且要通过市场交换为交换而生产并且要通过市场交换进入消费领域的劳动产品进入消费领域的劳动产品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为什么研究资本主义经为什么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要从商品开始?济制度要从商品开始? n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n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n第一章 商品 1、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 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最普遍最大量的现象,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资本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它的本质和规律都包含在商品关系之中所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必须从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商品出发,才能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东西 2、商品孕育着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胚芽• 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 ,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只有从分析商品开始,弄清商品的内在矛盾以及这一矛盾的发展现律,才能进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具体内容及其发展的辩证过程,揭示客观规律。

      3、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简单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导致了封建经济关系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所以,只有首先从分析商品开始,才能了解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和经济基础,才能把握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二)、商品的二因素 1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2价值和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1)统一:首先,没有使用价值的价值是不存在的其次,光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再次,不为交换而生产,不进行交换也不是商品 (2)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是以两者分离为条件的 •((3)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三)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叫做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指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2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1)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的过程就是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

      (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人的劳动必须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创造新价值; 劳动者的活劳动是价值形成的源泉;生产过程中的其他一切要素是价值形成的条件 (三)商品、价值表现着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商品与商品相交换,就是价值与价值相交换,实质是什么在交换?•劳动与劳动相交换•物和物的关系掩盖着人和人的关系  (四)商品交换是解决商品生产基本矛盾的形式•1.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为什么?•第一,是商品经济各种矛盾的根源•第二,它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商品交换是解决商品生产基本矛盾的形式•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使用价值不能实现其价值,具体劳动不能实现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不能实现为社会劳动 二、商品的价值量•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个别劳动时间;生产该商品时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2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条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条件下,件下, 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条件 •客观的生产条件客观的生产条件——物的条件:物的条件:•要求生产资料具有正常的性质要求生产资料具有正常的性质•主观的生产条件主观的生产条件 ——人的条件:人的条件:•要求劳动力具有正常的性质要求劳动力具有正常的性质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确定,首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确定,首先是同一部门内部确定同一商品的价值量同一部门内部确定同一商品的价值量的问题• 不同商品之间进行交换,就需要把不同商品之间进行交换,就需要把不同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来互相比较、计量所决定的价值量,来互相比较、计量 2劳动复杂程度与价值量的关系 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 1)在同一时间里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2)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的倍数是在长期的交换中,自发形成的 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1)劳动生产率就是指劳动的效率         产量产量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 单位时间单位时间 (2)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B科学的发展程度•C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等的好坏•D生产资料的数量、质量、效能对劳动生产率有决定性作用•E自然条件 ((3 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相同的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其总价值是相等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劳动生产率  正比 反比  (4)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要注意区分两种不同情况:•*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 投入该部门的劳动总量不变,形成的价值总量也不变,但由于使用价值的增加,平均物化到每一单位商品中的劳动量就减少,因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就减少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而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在投入的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出的使用价值量增加了,因而包含在单位商品中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降低 P47 商品有两个因素,也必然具有两重形式,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一)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羊= 2把斧子 左边:相对价值形式 右边:等价形式 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的产生和货币货币的产生和货币的本质的本质 2扩大的价值形式       =1担米1只羊 =2 把斧子       =10斤茶       =其他 3一般价值形式 2 把斧子=1 担米=10斤茶 =  1只羊其他= 与扩大的形式相比,看起来只是等式左边和右边倒了个,但这却是质的飞跃 4 货币形式 2 把斧子=n1 担米=n10斤茶 =     1两金n其他=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n金银是商品的一种:金银是商品的一种:n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n 由金银自身的特点决定由金银自身的特点决定:n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不易变质,容易保存,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  (二)货币的本质 n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这就是它的本质。

      n参见P54 (二)货币发展的轨迹金银-铸币-不足值铸币--纸币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P61-62 计算货币供应量采用的标准是: (1)现金(M0);n(2)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现金加活期存款;n(3)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在M1的基础上加定期存款在统计上等于M1加企业定期存款,加积累基建存款,加信托类存款,加其他存款,加居民储蓄存款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的流通规律n一、货币的职能一、货币的职能n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货币为什么能衡量商品价值量呢? n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 n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率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率 n 价格标准:由国家规定的衡量货币价格标准:由国家规定的衡量货币本身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本身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 2流通手段:n在商品的买卖上充当媒介n(1)用公式表示:W(商品)-G(货币)(1)用公式表示:W(商品)-G(货币)-W(商品)G是交换媒介这个公式又叫商-W(商品)G是交换媒介这个公式又叫商品流通公式。

      品流通公式n(2)矛盾: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打破了(2)矛盾: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打破了物物直接交换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限制,买卖的物物直接交换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限制,买卖的分离,产生了两个后果:分离,产生了两个后果:nA 扩大了商品流通范围,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扩大了商品流通范围,推动商品经济发展nB 使买卖脱节,产生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使买卖脱节,产生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3贮藏手段 n特点:n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n(不能是观念 上的货币)nB必须是具有实在价值的货币必须是具有实在价值的货币n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起着蓄水池的作用,自动地调节着流通中的货币量 4支付手段n货币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区别:n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货币支付和购买是同一时间完成n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货币支付和购买在同时间上空间上是分离的商品购买在先,当按预定时间支付货币时,商品早已卖出,甚至退出流通n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对商品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也扩大了商品生产矛盾,进一步加深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5世界货币 n主要有以下作用:n(1)作为一般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别国的商品;(n2)作为一般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贸易差额(这是世界货币最主要的职能);n(3)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如输出货币资本、对外贷款和援助、战争赔款、财产转移等。

      n当然也能做价值尺度 归纳:1 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在货币的五个职能中,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二、货币流通规律n1货币流通规律 n是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流通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量呢?它取决于三个因素:n(1)商品数量n(2)价格总水平;n(3)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商品价格总额一定时期内流通中 所需要的货币量= 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次数) 出现支付手段的职能后一一定定时时期期内内流流通通中中 所所需需要要的的货货币币量量=商品价格总额-延期支付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次数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次数 2关于纸币流通,没有专门的纸币流通规律 n纸币流通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n纸币的发行量限于它象征地代表金属货币实际流通的数量 n如果纸币发行量符合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数量时,纸币就可以按金属货币同等价值进行流通 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形成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物价持续上涨:n2-3%:基本稳定n9%以内:温和型通货膨胀n10%以上:恶性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n一国如出现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产生通货紧缩 n物价持续下降: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下降可被视为通货紧缩。

      第四节 价值规律n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n〔包括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两方面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一、基本内容一、基本内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层含义 n1是指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n2是指社会总劳动中按一定比例用来生产社会所需要的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二、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n(1)价格无论怎样波动,总是以价值为基础 n(2)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的商品总体来看,价格和价值总是趋于一致的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对社会生产起调节作用; (价格与供求的变动)2) 社会生产起推动作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生产社会生产力发展 3)对生产者起物质刺激和优胜劣汏的鞭策作用(竞争机制) 价值价格价格生产缩小供不应求买方竞争 生产扩大 供大于求卖方竞争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