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教学计划总结教学“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教学后的思考.doc
9页数学教学计划总结教学“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教学后的思考 我校以“学会学习”为主题预备举行教学研讨活动,一位青年教师要在这次活动中执教研讨课,内容为四年级上册的“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这是建立在“认识万以内的数”以及“认识整万数”的根底之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数经历 第一次听试教,过程是如此的:第一环节复习,教师出示了六个整万数,让学生分别读一读,然后说说整万数的读法第二环节教学例题,教师一一呈现例题,从不含0的数的读写法,到含有0的读写法,再到练习稳定,教师教的扎实,练习检测的情况不错但是,从学生的反响看,他们学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究其缘故,我们认为那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握住教的关键,把学习“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当作一个全新的内容,一个一个出例如题,逐一逐一教学读写,无视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看低了学生的自学才能,把学生本人可以主动学会的内容当成了被动接受的来处理,难怪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同时,作为“学会学习”的研讨课,这节课在协助学生“学会学习”方面表达的不够充分, 为了可以按照学生的情况更科学确实定学生的学习方案,理解这节课的哪些内容学生可以本人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点拨才能学会,我们另选了四年级的十名学生(2个优等生,5个中等生,3个学困生)进展调查,调查内容为两项:读数和写数。
读数有:27569843、8654008、72600097、50084000、2745008、5067844;写数有:三千二百五十六万二千、五千零二万零九百、七百六十万四千零二十调查结果显示:50%的学生全部做对,30%的学生有个别题做错,当教师指出错误的时候能本人改正来,20%的学生感到困难,觉得无从下手,但是经教师提示后,也根天分做对 从调查结果看,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学生可以本人学会,少部分学生需要稍加点拨或详细指导关于如此的内容,到底可以如何教?为此,我们展开了讨论,有的认为,既然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以往的读写数方法进展迁移来“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那么这节课只需引发学生的回忆,而后提供些数让学生小组内读读写写,万一碰到征询题就让他们提出来讨论,没有征询题就pass过去换言之,持这个观点的教师意思确实是把这节课当作练习课来上也有的教师认为,这节课学生尽管有一定的认数经历,但是在读数时,关于含有0的情况特别复杂,不能乐观地认为学生能凭经历就能本人学会,由于从调查中反映的情况看,有一半的学生出现错误,尽管有的是粗心出错,但是这个数据仍然不能无视 最后,中和了双方意见,确定了如下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整万数的读写方法,为新授内容的学习作方法上的铺垫(先复习13280000、90870000、48060000的读法,再复习52390000以及5239的读法、意义)。
第二环节:利用知识的正迁移,先尝试读写不含0的含有万级、个级的数(52395239),比较两个“5239”的在读法上的一样与不同;再小组内互助学习含有0的含有万级、个级数的读写(第一张练习纸的内容:先按照计数器写数,再读数,分别为:3004000、408008、);最后再稳定含有万级、个级数的读写,并从中体会准确快速读写的方法:先分级再读写(第二张练习纸的内容:38053900、90011000、50500500、12501070、53040202、80900708) 第三个环节:练习稳定略) 从调查的情况推断,如此的设计学生应该能比较顺畅地进入学习活动但是事与愿违,在进入到第二环节,教师出示52395239学生准确读数后,教师要求学生取出第一张练习纸,对照练习纸上的计数器分别将数写下来,在组内将这些数分别读一读,碰到不会读的数共同处理,再有困难的,可以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五分钟后,教师组织反响,并没有学生提出需要协助教师就挨着序指名学生说说如何写数的,再让学生读出所写的数不料在第一个数3004000前,就遭遇了为难第一个学生读作:三百万零四千教师一愣,这是一个平时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
再请第二个学生答复:三百万零四千第三个、第四个学生都是这么读教师有些焦急,征询:有不同读法吗?许久,才有学生表示:这里的零不读,应读成三百万四千由于这个环节出现了料想不到的情况,因此阻碍到后续学习的气氛和进程 课上完,我们组织了讨论讨论不约而同地围绕着课堂遭遇的为难说起执教教师觉得特别困惑,那些读“3004000”的学生都是平时成绩特别不错的学生,他们在读数这个征询题上为什么都出现了同样的错误?有教师指出:关于“3004000”的读法,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尝试探究?当学生读错,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告诉他读错了,应该如何去读也有教师指出:错误并不可怕,关键的是面对错误教师采纳如何样的方法去推进课堂的进展,而不是一味的等待读数这个环节的处理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对此,笔者也不禁从中引发了一些考虑: 1.学情分析时,我们应该如何做?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的设定的根底,是教学内容分析的按照,同时也是教学策略选择的落脚点因此,学情分析已经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在上述案例中,执教者进展了试教,又进展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已有的认数经历准确的读写“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调查的结果是真实的,然而在课堂上发生的三四个学生(相对学习情况不错的学生)不能准确读数的情况也是真实的。
从这则现象中,可以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课堂上一切皆有可能发生,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有其独特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尽管作了充分地调查和深化地分析,但是所理解的情况不能代表所有的学生因此,在备课时,学情分析要尽可能充分,不要过于乐观如上例,教师在调查中也觉察有部分学生在读写数的时候存在一些困难,但是教师认为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在组内处理可能出现的困惑因此,当小组讨论后没有学生提出疑征询时,教师就误以为读写数可以顺利过关而当学生读成“三百万零四千”时,教师感到意外了,尤其是接下来的第二个、第三个学生都如此读,教师就有些不知所措这是教师预设缺乏造成的为难,也是教师乐观地可能了小组合作的作用所致 为此,笔者认为学情分析后,关于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都要一一作好应对的预备,甚至于在备课时我们要作“最坏的计划”只有如此我们才不会“慌了阵脚”,才能沉着的面对课堂上突发其来的事件 2.学生出错后,我们应该如何样去应对? “错误是一种资源”这个观点已经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但是笔者认为,错误本身并不是资源,只有合理地利用了它,才能转化成资源,在这转化的过程中,教师的催化作用不可替代如何催化,在什么时机催化那都是应事而宜的。
如上例,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本身确实是一种规定,没有探究的余地,当学生读错之后,教师完全可以明确表态:“这个同学读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征询题,谁听出来了?”相信立即就会有学生指出,“三百万四千”这里的零是不需要读出来的这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之上追征询:“那么刚刚那位同学读的时候错在哪里,从他的错误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何样的结论?”在教师的追征询中,关于“每级末尾的0不读”这个读数规则就可以自然引出而上例中的教师,不切时机的选择了等待(也可能是课堂的情况出乎了意料之外,不得已而等待的),那模糊的态度使得学生的错误接着连续,阻碍了课堂的气氛,也殃及后续学习的推进可能有的教师会质疑,难道教师没有及时评价就会阻碍到后续学习?回容许该是确信的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有如此的体验,当教学在某一环节上卡住以后,课堂的气氛往往就会“一蹶不振”因此笔者并非是要强调当课堂出现错误,教师立即就要纠错只是想表达,学生出错后,教师要及时催化如何催化,使之成为教学的资源?笔者认为,将错误抛还给学生是良策让学生认识到错了,但不告知错在哪?为什么错?而让他们本人去寻找错处,考虑错误的缘故因此,课堂上的处理方式没有“万金油”,详细的情况还需详细分析及时应对。
同时,笔者认为,课堂遭遇的这个为难,关于我们践行“学会学习”的理念提供了一些启发 1.“学会学习”需要我们更充分地进展课堂预设 “学会学习”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学生“唱主角”,教师“退幕后”,更不意味着学生自学、教师“下岗”学会学习”是一种理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浓重,学习方法科学,学习习惯良好它行动于现在作用于今后,即通过目前每一节课有认识地培养而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才能因此,倡导“学会学习”意味着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教材研究透,还要把学生的学情尽可能理解多一些;不仅要考虑每个环节如何推进,还要考虑在各个环节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应对策略;不仅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要考虑如何让学生从中习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而言之,“学会学习”需要教师更充分地进展课堂预设这个预设既不能过低,没有挑战的余地从而使学生觉得学习索然无味,又不能过高,学生跳一跳也不可及,从而使学生觉得学习高不可攀而丧失决心如雅克德洛尔所说:学会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使全世界的人的潜力都得到开展”因此我们的课堂预设就应该是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开展 2.“学会学习”需要我们更灵动地处理突发事件。
“学会学习”阻碍下的数学课堂,是更加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往往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能会出现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和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施行的过程中,要按照学生的反响快速调整预先设计的方案,巧妙处理预设,快速及时应对,促使课堂精彩生成因此,“学会学习”要求教师有更灵敏的课堂调控才能,学生出错了,要引导他们去觉察错误的缘故;学生偏离了研究轨道,就要方法子尽快的让他们转向;学生探究遇到了障碍,就要协助他们越过障碍……这一份灵动来自于对教材的深度把握,同时也来自于对教学各环节目的的了然于胸就如上例,假设教师有足够的智慧,面对学生读数出错,可以引发学生的考虑,那么这节课就可能会因巧妙地处理而显得更为生动自然和有效因此,只有心中有底才能游刃有余因此,“学会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不断的夯实本人的专业知识,提高本人的专业素养 3.“学会学习”需要我们更多的反思课堂得失 “学会学习”的课堂落脚点并非仅仅是知识的掌握,仍然科学方法的构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它更着眼于学生的开展,尤其是可持续开展的可能因此,这更需要教师在上完课后反思,反思课堂的得失,即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获得了什么?知识有没有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有没有习得?环节的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续学习提供了支撑?教师的课堂组织有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小组讨论有没有效果,突发事件的处理是不是得当?等等。
当我们具有如此反思的习惯,具有自我否认的气度,那么 “学会学习”的理念才会真正付诸于行动 可见,课堂遭遇为难并不是坏事,从另一个角度讲,课堂的为难也是一种资源,是提供我们研究改良课堂教学的资源;是一种促进,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去调控课堂,去认识“学习”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