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教师数学基本功试卷6.pdf
12页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 20 分)1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 _ 的科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数学的内容、语言、思想和方法也是人类 _ 的重要组成部分2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了解、理解、_、_ 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使用了经历、_ 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3教材是学生学习的 _,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要充分提供学生感兴趣的、与儿童的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能激发学生的_,有利于调动教师创造性地实行教学4编写小学数学教材的依据是_5小学生数学认知的基本方式是同化与_6估计一个算式的得数叫做_,估计一个量的大小叫做 _,这两者都需要观察和分析思考,并且使用直觉思维,利用已经积累的经验和表象7小学阶段的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统计活动初步、_、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和 _ 四个部分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有_、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素质和 _9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从_、_、_、_、考试、学生评价、教学研究、实践活动等八个方面对教学提出了65 条具体的规范要求,从2007年 9 月 1 日起执行10创造力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新颖性和价值性,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_。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准确的,请将准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 32 分)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A主要方式但不是重要方式B重要方式但不是主要方式C既是主要方式又是重要方式D既不是主要方式又不是重要方式2关于计算教学,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下列说法不准确是()A应重视口算,增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B应重视笔算,增强计算的技能性训练C应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D应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分裂开来3对于四则混合运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能实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这里的“简单”具体指()A以两步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B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C以三步为主,一般不超过四步D以三步为主,不超过四步4现行教材中小数与分数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一般是()A小数初步理解分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B分数初步理解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C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D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5在教学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概念时,渗透的是()A 交集思想B 并集思想C 差集思想D 补集思想6就课标要求来说,小学阶段解方程的主要依据是()。
A移项法则B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C方程同解定理D等式性质7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A弄清题意B设所求的数为 X C找出等量关系D列方程、解方程8关于比和比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只有两个同类量才能相比B“按比例分配”是“平均分”的发展C“比例”概念的教学通常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引入D两个变量间的比例关系是最简单的两种函数关系9下列各项,()最适合作为“小组讨论”或“探究发现”的内容A给数学概念命名B理解计量单位间的进率C为表示某个图形或数量选用一个字母符号D研究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规律10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展开注意力集中的教学研究,宜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A个案法B调查法C观察法D其他方法11在采用问卷调查时,良好问卷的标准是()A注意问卷中问题的量要适宜B问卷中问题的难度要适中C问题的提出要注意广度和技巧D问卷中问题应符合研究目的和受测者实际情况12按评价作用的不同,期末测试相当于()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标准化评价13以学校所存有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实际改造的研究属于()。
A行动研究B质的研究C量的研究D校本研究14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是()A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特点B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C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D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15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C知识与品德之间的矛盾D知识与水平之间的矛盾16在水平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上,下面说法不准确的是()A一个人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他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B水平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C水平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D能够根据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一个人水平的大小三、判断题(每题2 分,共 20 分)1 因为 0比 1小,所以 0的理解一般放在 1的理解之前实行教学2在数的理解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几个或第几个,但不宜介绍“基数”与“序数”等数学名词3在分数乘法中,乘法意义的扩展是教学的重点4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以便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5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竖式演算法则也基本相同6掌握十进制计数法是理解万以上数的一项教学要求。
7教学生写数时,不但要求会写手写体,而且要会写印刷体8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9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与圆周率相关的两项成果,其一,他算圆周率介于 3.1415926与 3.1415927之间其二,他用两个分数与近似表示圆周率10课程标准对“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的速度要求是每分钟68题四、解答题(请选用恰当的策略实行解答,要有主要演算过程,每题4 分,共 48 分)1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个?摘自算法统宗这道题的意思是:一百个和尚共吃一百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吃三个,小和尚每三人吃一个,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2今有女子善织,日自倍,五日五尺问日织几何?摘自九章算术这道题的意思是:有一位善于织布的妇女,每天织的布都是头一天的2 倍她 5 天织了 5 尺布问在这 5 天里,她每天各织布多少尺?(尺为已经废止使用的市制长度单位)3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问问塔尖几盏灯?摘自九章算法比类大会这道题的意思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宝塔,共有七层,每层都挂着红灯每一层灯的盏数都是上一层的2 倍,灯的总数是 381 盏。
这个宝塔的顶层有几盏灯?4钱二十贯,买四百六十尺,绫每尺四十三,罗每尺四十四问绫、罗几何?摘自永乐大典这道题的意思是:用20 贯钱买了 460 尺绫和罗,绫的价格是每一尺43 文,罗的价格是每一尺44 文买了绫、罗各多少尺?(贯和文皆为古代货币单位,1贯=1000文;尺为已经废止使用的市制长度单位)5有一座寺院,共有99 位僧侣其中有 80 人种地,同时有 73 人做寺院杂活,还有 9 人既不种地也不做杂活儿,是诵读经文的长老既种地又做杂活儿的僧侣有多少人?选自我国敦煌石窟残存的算经6设有马四匹,牛六头,共价四十八两;马三匹,牛五头,共价三十八两问牛、马价格各几何?摘自御制数理精蕴这道题的意思是:假如有马4 匹、牛 6 头,总的价格是 48 两银子;假如有3 匹马、5 头牛,总的价格是38 两银子问 1 匹马和 1 头牛的价格各是多少?7有席二领,长阔相同先以一领作囤较之,盛米二石五斗;若以二领作囤,盛米几何?摘自翠薇山房算学丛书这道题的意思是:有同样的正方形草席2 领,以其中 1 领席子围起来作一个粮囤,能够盛米 2 石 5 斗;如果用 2 领草席合起来围作一个粮囤,使盛的米尽可能多,这个粮囤能够盛米多少?(不考虑草席搭口的长度,石、斗是已经废止使用的粮食计量单位,一石=10斗)8今有一人一日为牧瓦三十八枚,一人一日为牝瓦七十六枚。
今令一人一日作瓦,特、牝相半,问成瓦几何?摘自九章算术这道题的意思是:一个制瓦工人每天可制牡瓦38 片,或者可制牝瓦76 片现在要求他在同一天做这两种瓦,并且两种瓦的数量相等,以便于配套他一天能够做两种瓦各多少片?9今有甲、乙、丙三人共同分钱七十一贯九百文,只云乙如甲的五分之三,却多如丙钱一贯八百文问各得几何?摘自算学启蒙这道题的意思是:有甲、乙、丙三个人,共同分七十一贯九百文钱已知乙分得的钱是甲分得钱的五分之三,但比丙多分一贯八百文甲、乙、丙三人各分得多少钱?(贯、文为古代货币单位,1 贯=1000 文)10只闻隔壁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四两一分多四两,半斤一分少半斤试问各位能算者,多少客人多少银?这是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道题,意思是:隔壁有若干个人在分若干两银子如果每人分 4 两银子,就多 4 两;如果每人分 8 两银子,就少 8 两有多少人在分多少两银子?(斤和两都是已经废止使用的重量单位,1 斤=16 两)11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摘自九章算术这道题的意思是:现在有个人带着米要过3 个关口,根据规定,出内关时,每 7 斗米要纳税 1 斗米;出中关时,每5 斗米要纳税 1 斗米;出外关时,每3斗米要纳税 1 斗米。
这个人走出三个关卡后,还剩下 5 斗米这个人原来带多少米?(斗是已经废止使用的粮食计量单位,1 斗=10 升)12 驴和骡驮着货物并排走在路上,驴子不停地埋怨驮的货物太重,压得受不了,骡子对它说:“你发什么牢骚啊!我驮的比你驮的更重,倘若你的货给我一口袋,我驮的货比你驮的货重1 倍;而我若给你一口袋,咱俩才刚好一样多驴和骡各驮了几口袋货物?摘自希腊文选五、简答题(每题4 分,共 12 分)1就知识技能的目标来说,“了解”和“理解”的内涵分别是什么?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二学段的教学提出了哪些建议?3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对个人备课提出了哪些要求?六、辨析题(共 8 分)有人说:接受学习一定是没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一定是有意义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七、案例分析题(共10 分)材料 1:某教师讲授一个新的单元,按以下几步走:(1)先给基础有缺漏的同学补一些没有学好的知识,填平知识缺陷,使他们达到班内的平均水平,以利于接受新的知识2)课内讲授新知识时,照顾班内绝大部分学生的水平3)在教了一段时期之后,同学中出现的新的差别就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教材内容,把学生分成两组,实行复式教学对理解力好的同学只要提一提、点一点,由他们自己看书,做题目;而理解力差的同学则增强,领着他们一起做题目,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走路。
4)在实行复式教学之后,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跟不上,就给他们实行课外5)单元测验后,如还有个别学生跟不上,就把他们请到办公室来一个一个地实行具体最后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合格水平了材料 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摘自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第22 条请就这位老师“分层补缺,逐批过关”的做法,结合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进行分析和评价连云港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技能比赛笔试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 20 分)1数量关系、文化2掌握、灵活运用,体验(体会)3基本线索、学习兴趣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5顺应 6估算,估量7不确定现象、可能性 8教学目标、教学效果9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10创造思维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 32 分)1B 2B 3B 4B 5A 6D 7C 8A 9D 10C11D12C 13D 14A 15A 16D三、判断题(每题2 分,共 20 分)四、解答题(无主要演算过程,只写正确答案的得1 分,每题 4 分,共 48 分)1大和尚 25 人,小和尚 75 人2第一天尺,第二天尺,第三天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