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与人格完善.docx
34页第二讲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与人格完善导入:“人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命题,也是每一个人毕生都在探讨和不断获得 不同答案的问题斯芬克斯最为得意的一个谜语是:“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当午用两只脚 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 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俄狄浦斯一字中底,谜底是“人”,因为“在生命的 早晨,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他用两脚两手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脚走路; 但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着拐杖,作为第三只脚斯芬克斯之 谜、写在太阳神阿波罗神殿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和中国熟知的那句“人贵有自知之明”, 都表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提出了认识人本身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人认为自己是 怎样一个人,比他真正是怎样一个人更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按照他自己认为是怎样一个人 而行动的而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各方面都有比较明确的了解,才能在环境的适应、个体的发 展上,获得较满意的结果所以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人的自我意识常常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在每个人身边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出大量的事 例佐证自己的观点。
因此,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 尤为重要的意义第一节 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一、 自我意识的涵义(自我)(一)定义: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其内容包括自己的生理 状况(生理自我)、心理特征(心理自我)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社会自我)它包含自我 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自我意识中的自我,包括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及I 和me它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一自我认知(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自我体验(我喜欢自己 吗)和自我控制(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二)结构: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不是个别的心理机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 方面对自我意识的构建进行解析:从结构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认识是认知的一种 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内容如我是什么 类型的人、我的言行举止是否落落大方、我的进取心是否很强等,都是自我认识的内涵自 我体验属于情绪、情感的范畴,主要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负、自责、自豪感等方面内 容如我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很满意、我对自己的社交能力弱而感到失望等,反映了个体的情 绪体验。
自我调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调节,主要包括自主、自立、 自律、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等方面如我如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人 欢迎的人等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 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三者之间的和谐程度以及与客观现实的吻合程度,决定了个体自我意 识的健康状况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所谓生理自我,是指个 体对自己的身体、性别、年龄、容貌、仪表、健康状况以及所有物等方面的认识在自我体 验上表现为自豪或自卑,在行为上表现为追求外表美、对所有物的占用、支配与爱护等随 着个体的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个体获得了一定的社会经验,逐步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要担任 一定的角色,在组织中要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这就产生了社会自我简而言之,社会自我 就是个体对自己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名望等方面的认识在自我 体验上,也表现出自豪或自卑,在行为上追求个人的名誉、地位,和他人进行激烈竞争等 与社会自我相伴而生的是心理自我,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气质、兴趣、信念、 世界观等个性特征的认识在自我体验上,常表现为自豪、自尊、自信或自卑,在行为上追 求个人能力的提升、品格的完善等。
从层次来看,上述的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序列,而且 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其中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由于这 些要素不同的组合,形成了不同个体不同的自我意识从存在方式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所谓现实自我就是个 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当前总体实际状况的基本看法;投身自我也称镜中自我,是指个 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对自己的基本看法;理想自我则是指个体想要达到的 比较完美的形象从自我观念存在的形式来看,现实自我是一种能被人感知到的客观存在, 而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是在个体大脑中的一种客观存在,容易受到个体的主观因素影响,往 往不稳定、易变化研究表明,当现实自我和投射自我相一致时,个体会产生加快自我发展 的倾向,反之,个体会感到别人不理解自己,或试图改变现实自我当理想自我建立在个体 的实际情况基础之上,且符合社会要求和期望时,它就会指导现实自我积极适应并作用于内 外环境,从而使自我意识获得快速发展反之,如果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和社会要求三者之 间有矛盾,就会引起个体内心的混乱,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心理疾病刘玉华等《大学生心 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安微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0 月版。
自我意识的心理功能一)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成功的基础 自我意识与个人行为的关系极为密切,意识支配行为,行为反映意识,自我意识对个人行为 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自我画像——“我属于哪种人”, 你把 自己想象成什么人,你就会按照那种人的行为行事例如,有的同学把自己想象成不公正的 牺牲品,认为“注定要失败”的人,就会不断地寻找各种环境来证实自己的观点自我意识 客观的人自我形象健康,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满足从容,处事积极,善于利用每一个成长 的机会,改进自己;与人交往能真情流露,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容易与人建立深厚的情谊 对自己充满信心,能独立地处事,也能作出恰当地自我表达 二)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自我意识在个性结构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决定对现实的看法,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 都起着制约的作用积极的自我意识会增进心理健康,而消极的自我意识会诱发心理疾病 若一个人拥有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有客观认识,能够接纳自我, 则意味着不仅能积极 评价和接纳自我,而且在适应社会过程中,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 则可以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因而心理就越健康。
三、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具 体来说表现为以下特点:(一)、自我认识的内容更加深刻和丰富(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指出:青年期是开始“自我发现”的新时期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自己是否是成人的自我意识如,我是个成人吗?我的行为符合成人要求吗2、关于自己美丽的自我意识如常在镜子面前评价自己3、关于自己能力、性格的自我意识如我聪明吗?我温柔吗?我是一个诚实的人4、关于性的自我意识如我的男性特征明显吗?男生喜欢我吗?怎样才招异性喜欢?5、关于社会归属与社会地位的自我意识如我被重视吗?我在班上名气大吗?6、关于对人生价值的自我意识如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二)自我体验丰富复杂大学阶段是一生中“最善感”的年龄阶段,大多数学生喜欢自己,满意自己,独立、自 信,好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敏感性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许多方面都比较敏感,尤其是与他们相关的事 物,很容易迅速引起情感情绪上的反应,凡是涉及“我”的及与“我的相关的事物或事情” 都很敏感学生开始重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威信,对他人的言行和态度十分敏感,对涉 及自己的名誉、地位、前途、理想及异性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更易引起强烈的自我情绪体验。
2、丰富性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是既丰富又复杂,大学多彩的学习生活为他们发展自我体验的丰富性 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自我认识的发展,大学生意识到自身的成长而产生成人感;意识到自 己是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而产生义务感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体验;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品 德状况,而产生自豪、或自卑等的体验3、波动性大学生的情绪具有波动性,如可能因一时的成功而产生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甚至 骄傲自满、忘乎所以,对自我的肯定多些,充满了自信;可能因一时的挫折而低估自我,从 而丧失自信心,灰心丧气甚至悲观失望,对自我的否定就多些,容易产生自卑,内疚等情绪 受到老师或领导的表扬,就觉得自己满是优点,若受到教师或领导的批评,就觉得自己处处 不行男生自我体验的基调倾向于热情、憧憬、自信、紧张、急躁;女生则倾向于热情、舒 畅、憧憬、愁闷、急躁4、内隐性内隐性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 世界,逐渐失去了儿童期的外露、直爽、天真、单纯大学阶段,大学生有了自己的秘密, 愿意有属于自己的小房间,在无人的时候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入日记,不愿把自己的内心世 界轻易向人敞开,十分注重自己的面子,会有意无意地掩盖自己的缺点和短处。
内隐心理在 当代大学生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妨碍了同学之间新的友谊关系的建立,这样就会产生一种 莫名的孤独感但此时的大学生,内心却强烈地想与人交往,不但交往得多,也想交往得深, 希望能向自己的朋友敞开心扉进行交流5、不稳定性大学生的自我体验还表现出,特别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感到对自己无法进行确认,弄不清 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学生说:“我相信自己最了解自己,但实际上我并不真正 了解自己我有时觉得自己是这样的,有时又觉得自己并非这样,常常自己推翻给自己下的 结论这说明自我体验并未趋于成熟,一般到了大三、大四年级,才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自 我体验四)自我评价的不平衡性大学生自我评价有不平衡性,多样化和不成熟性如大学生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大一 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大四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即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存在两极性:一是 “高估自我”,有着很强的优越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是“低估自我” 产生自卑心理, 使自己想躲藏起来,不敢向前进取五)自我控制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显著增强自我控制的水平明显提高,有强烈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的愿望,大部分同学都奋发向 上、力争成才,并且根据自我设计目标自觉调节行为力图摆脱社会传统的束缚,按照自己 的意愿行事;他们也能够自觉地根据社会的要求来调节自己不合实际的目标和动机。
但大学 生自我控制的水平还不够,有时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顾环境的要求,随意性大常常 是刚捶胸跺脚地下了决心,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有一部分学生每天要下同样的决心,同样 每天都可以找到可以原谅自己没做到的理由大学生的打架斗殴、违反校规校纪等现象就是 不善于控制自我的结果四、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冲突(一)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作为同龄人中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大学生对自我有较高的积极评价,但由于他们远 离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在校园浓郁的学术与文化氛围中生存成长,对社会的了解缺乏切肤的 实际与客观的目光另一方面,社会上对当今大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科 学轻人文”的评价及“本科生不专,硕士不研,博士不博”的看法,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大 众化进程的推进,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增加,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更趋客观大学 生回归本位,身上光环的消失使他们产生失落感二)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理想我是指个人想要达到的完美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它引导个体实现理想中的 个人自我现实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中自我的各种特征的认识在现实生活 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总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是正常的,它可以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 积极向上,向着梦中的方向飞奔;但当现实我距离理想我太过遥远时,大学生会产生各种各 样心理不适甚至自暴自弃,变得平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