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兰亭集序颜体.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249418735
  • 上传时间:2022-02-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0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幼儿园兰亭集序颜体 飞飞的 古人对生死的感慨,王羲之也起了同样的感慨因此也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兰亭集序》以下是我整理的《兰亭集序》颜体图片,以及作品的原文及情感,盼望大家喜爱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1)九年,岁在癸gui(三声)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4)事也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或取诸(26)怀抱,晤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o)(43),不能喻(44)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兰亭集序》创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简介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管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主动向上的,特殊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珍贵。

      《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 ,既有细心支配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改变,特殊是"之'字,到达了 艺术上多样与统一的效果《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书法艺术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深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苦痛的思索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伤,最终以一"悲'字作结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文章,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禊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顺手所如,皆入法则' 如今陈设在兰亭王右军祠内的冯承素摹本(复制品),真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面钤有"神龙'(唐中宗年号)小印,是断为唐摹的一个铁证"神龙本'是现存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摹本。

      因其钩摹细心,故而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不但墨色燥润浓淡相当自然,而且下笔的锋芒、破笔的分叉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十分逼真,从中可窥王羲之书写时的用笔的.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珍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始终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更多 第 4 页 共 4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