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最全总结!考试必备.docx
27页第一单元 总论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 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二、管理的职能信息 决策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创新三、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1、人际角色A、 代表人角色:管理者代表一个组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B、 领导者角色:管理者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指挥和协调作用C、 联络者角色:管理者为了建立和协调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所起的联络作用2、 信息角色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管理者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信息管理者在组织中是信息传递中心和信息传 递渠道管理者所处的管理层次越高,信息需要量越大A、 监督者角色:监控环境变化的相关信息,并从中识别出对组织有用的信息环境变化对组织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监督包括收集和整理(处理)信息B、 传播者角色:就是作好信息的内部传递工作。
C、 发言人角色:就是作好组织信息的外部传递工作3、 决策角色决策角色是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A、 企业家角色:发现内外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机会并及时抓住,比如投资方向决策等B、 冲突管理者角色:解决组织内外部的冲突和问题C、 资源分配者:解决组织资源在不同项目上的分配D、 谈判者角色: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等,主要目的是保证组织目标得实现四、管理者的技能(卡茨)1. 技术技能 掌握和熟悉特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 人际技能 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 概念技能 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第三节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管理理论概述早期的管理思想实际上是管理理论的萌芽现代管理理论最早出现在西方,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以划 分为如下分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 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美欧一)科学管理理论1、泰罗的贡献(科学管理之父——泰罗)2、泰罗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1)、工作定额时间和动作研究,制定工作量2)、标准化操作方法,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作业环境。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教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4)、差别计件工资制制定定额,根据完成情况计件给付报酬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成立计划部门,负责制定定额工作量,工人负责执行4、对泰罗制的评价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 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2)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这是管理理论上的进步,也为管理实践开创了新局面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这就使管理理论的 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4)泰罗把工人看成使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 受最大限度的压榨把人看作使纯粹的“经济人”二)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代表人物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等1、法约尔的贡献: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主要贡献在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 原则的归纳代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主要理论观点: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
管理的十四条原则A、分工 B、权力与责任 C、纪律 D、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 F、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G、报酬合理H、集权与分权 I、等级链与跳板 J、秩序 K、公平 L、人员稳定M、首创精神 N、集体精神(2)法约尔的贡献: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为以后的管 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把组织看成一种封闭系统 管理原则缺乏弹性,实际管理工作者无法完全遵守 2、韦伯的贡献1)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其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 社会组织的基础:等级、权威和行政制(包括明确的规则、确定的工作任务和纪律)2) 评价: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 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二、行为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一)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1、梅奥的历史背景2、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实验 研究照明对生产的影响 照明对生产影响很小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实验 监督和指导方式能促使工人改变工作态度并增加产量 工作态度对生产有影响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影响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时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待遇和工作环境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实验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霍桑实验的成果:(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及他与周围人的关系提高工人的满意度,特别是人际关 系的满意度4)一个新型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解决技术经济和处理人际关系两种能力 1、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贡献对人性作出了不同的假设 扩大了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 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局限性 对经济人假设的过分否定 对非正式组织的过分偏重 对感情逻辑的过分强调三、数量管理理论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 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主要内容:运筹学 系统分析 决策科学化四、系统管理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 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 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五、权变管理理论(20世纪 70年代)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管理变量指的 是各种管理观念和技术。
六、全面质量管理(20 世纪 80、90 年代) 全面质量管理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代表人物:戴明和朱兰(质量管理之父)(1)关注顾客(2)注重持续改善(3)关注流程(4)精确测量(5)授权于员工第二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二、四种道德观1. 功利主义观: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2. 权利至上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3.公平公正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4. 社会契约道德观:5. 推己及人三、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1、遵守道德规范视作责任 2、以社会利益为重 3、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6、具有自律的特征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层次阶段前惯例层次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决策的依据是本人利益,这种利益由不冋行为方 式带来的奖赏和惩罚决定的1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 只在符合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惯例层次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包括对法律的遵守,对重要 人物期望的反应,以及对他人期望的一般感觉2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3通过履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原则层次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的伦理准则的影响。
这些准 则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不一致4尊重他人的权利,置多数人的意见于不顾,5支持不相干的价值观和权利6遵守自己的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 则违背了法律改善道德修养的途径一、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二、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三、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四、设定工作目标五、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六、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七、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员工培训 表率作用 奖惩机制)八、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建立专门机构或由专门门人员对员工进行解惑)经济考核加入道德因素)企业的社会责任观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1、企业对环境的伦理行为;2、企业对员工的伦理行为;3、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4、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伦理行为;5、企业对投资者的伦理行为;6、企业对所在社区的伦理行为社会责任观利润企业参与社会活动会使(1)自身的社会形象得 到提升;(2)与社区、政府的关系更加融洽因而 增加利润,特别是增加长期利润股东利益符合股东利益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通常被认 为其风险低且透明度高,其股票因而受到广大 投资者的欢迎权力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所拥有的权力均是有 限的,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接受社会舆论的监 督责任企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权力,根据权责对等的 原则,它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社会基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缺之社会基础,近年来舆论对企业追求社会目标的呼声很高资源企业拥有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资源,如企业拥 有财力资源、技术专家和管理才能,可以为那 些需要援助的公共工程和慈善事业提供支持(2)在社会经济观下,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表明,与不承担社会责任相比,承担社会责任或许会使企 业的短期利益受到损害(承担社会责任通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换来的却是比所损害的短期利益多得 多的长期利益,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其利润取向相容。
补充:四、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一)赞成的理由1、满足公众期望; 2、增加长期利润; 3、承担道德义务; 4、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5、创造良好的环境;6、阻止政府的进一步管制;7、责任和权力对称; 8、符合股东利益;9、拥有资源; 10、预防胜于治疗二)反对的理由1、违反利润最大化原则; 2、冲淡目标; 3、不能补偿成本 4、权力过大; 5、缺乏技能;6、缺乏责任; 7、缺乏广泛的公众支持第三章 全球化管理第一节 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第二节 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一、国际化经营的环境要素(一)政治与法律环境1、国家政治体制; 2、政治的稳定性; 3、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4、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 5、法律环境二)经济和技术环境1、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2、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 3、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4、科技发展水平; 5、社会基础设施三)文化环境 文化因素,是指企业所在的国际或地区中人们的处事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准则、教育程度 风俗习惯等构成的环境因素1、权力距离; 2、不确定性的避免; 3、个人主义; 4、男性化或女性化四)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一般是指非人为因素所形成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地形、 气候等因素。
供应商 销售商 顾客 竞争对手二、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决策出口直接间接 非股权安排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 国际直接投资合资独自新建购并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五、信息的利用指有意识地运用存储。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