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生虫学总结.docx
5页寄生虫学小结总论一、 人体寄生虫学⑴10 大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淋巴丝虫病、盘尾丝虫病、利什曼病、非洲锥虫病、美洲锥虫病、麻风、结核和登革热⑵伤残调整生命年:在伤残状态下生存的时间和因疾病早逝而丧失的时间表示疾病的负担,值越大,对健康损害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越大⑶食源性寄生虫病:由于生食/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⑷人体寄生虫学: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生活活动、生殖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⑸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地寄生于人或动物的体内或体表以获取营养,赖以生存并损害对方,这类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动物统称为寄生虫 ⑹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生活史类型:① 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体,如蛔虫② 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才能感染人如丝虫、血吸虫二、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1.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生活史类型:① 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体,如蛔虫。
② 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才能感染人2•寄生虫及其类型:⑴按寄生生活方式分: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偶然寄生虫⑵按寄生部位分:体外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⑶按生活史阶段分:长期寄生虫、暂时性寄生虫⑷按致病机制:机会致病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一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该种寄生虫 称为机会性致病寄生虫3•宿主及其类型⑴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⑵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⑶保虫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以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能传播给人,流行病学上称这类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⑷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的状态三、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㈠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 ㈡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全部清除/部分清除/不能有效控制㈢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并具有抵御再感染能力、宿主清除部分寄生虫,并具有部分抵御再感染能力、宿主致病或死亡,宿主不能有效地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大 量繁殖,引起寄生虫病或致死。
四、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感染阶段/感染期:寄生虫多个生活史阶段中,能使人体感染的阶段称为感染阶段 寄生虫感染:即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称寄生虫病1、 带虫者、隐性感染和慢性感染1) 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且能传播病原体的这些感染者称带虫者,包括人和动物,往往是重要的传染源2) 隐性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无明显临床表现,又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测出病原体的寄生现象(如机会致病寄生虫感染)3) 慢性感染:寄生虫感染人体的数量不多,临床症状较轻,若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时,则逐渐转为慢性持续感染2、 多寄生现象:人体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的寄生虫现象,称多寄生现象3、 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⑴ 幼虫移行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活,在皮下、组织、器官间移行、窜扰,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病变,称为幼虫移 行症,如斯氏狸殖吸虫等幼虫移行症类型:分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 幼虫移行:某些寄生虫侵入正常宿主(人)后,幼虫在发育为成虫之前,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移行过程后,才能发育为成虫,如蛔虫等。
⑵异位寄生: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内的寄生,引起寄生现象称为异位寄生,如卫氏肺吸虫常见寄生部位是肺部,但可异位寄生于脑部、肝脏等由 异位寄生引起的损害称异位损害⑶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地传播的寄生虫病五、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㈠、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 传染源:指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传播途径: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借助于某些传播因素,进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包括: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胎盘感染等 易感者:是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处于易感染状态的人或动物㈡、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㈢、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㈣、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第一章:吸 虫一、吸 虫 概 论 寄生于人体的吸虫都属复殖目复殖目吸虫种类繁多,生活史复杂,具有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交替,无性世代在软体动物动物中寄生,有性世代大多在脊椎动物内 寄生多数复殖目吸虫成虫身体扁平,呈叶状或舌状有2 个吸盘即口吸盘与腹吸盘 消化系统完整,包括口、前咽、咽、食道及肠管绝大多数虫种两肠管后端形成封闭的盲端,少数吸虫(裂体科)两肠管后端联合成单一的盲管。
吸虫无肛门复殖目吸虫的神经系统不发达,但生殖系统发达,除裂体科外,其他吸虫均是雌雄同体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梅氏腺、卵模、卵黄腺、子宫及劳氏腺 雄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阴囊袋、前列腺和阴茎雌雄生殖孔开口于生殖窦复殖目吸虫的生活史复杂,不但有世代交替,还有宿主转换现象复殖目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或软体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依虫种不同鱼类、甲壳类或节肢 动物等,终宿主多为脊椎动物和人复殖目吸虫的生活史离不开水,虫卵必须入水或者被水中的软体动物吞食后才能孵化出毛蚴发 育 史:虫卵f毛蚴f胞蚴f雷蚴f尾蚴f囊蚴f童虫f成虫二、各吸虫的形态、特点及发育史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形体型狭长,前段稍窄,后端 钝圆,活虫肉红,死后灰白 虫体后端1/3可见白色睾 丸呈分支状虫体肥厚,前窄后 宽,形似姜片,活 虫肉红,死后灰白, 睾丸高度分支虫体肥厚,背面隆起,红虫红褐,死后 青灰雌雄异体,虫体呈圆柱形 雌虫呈黑色,雄虫呈白色, 有抱雌沟;发育过程不包括 雷蚴和囊蚴成虫椭圆形,两端钝 圆,半边黄豆状, 虫体中部最宽虫体狭长,两端较 尖,梭形,虫体前 1/3处最宽态虫卵形似芝麻,黄褐色,为蠕虫 中最小,卵盖大而明显, 卵鞘厚,盖周围增厚呈肩 峰,另一端有小疣,卵内 含毛蚴长椭圆形,淡黄色, 为蠕虫中最大,卵 盖薄而不明显,内 含卵细胞和数个卵 黄细胞椭圆形,金黄色,卵盖大且常略倾斜, 内含卵细胞和数个卵黄细胞成熟虫卵椭圆形,淡黄色, 卵壳薄厚均匀,无卵盖,卵 壳一侧有侧棘,卵内含毛蚴感染 阶段囊蚴尾 蚴生感染 途径经 口 感 染经皮肤(接触疫水)或经口 感染寄生 部位成虫寄生于人和肉食哺乳 动物的肝胆道内成虫寄生于终末宿 主小肠上段成虫寄生于肺,可累及全身成虫寄生于人和多钟哺乳动 物的门脉一肠系膜静脉系统活排出 途径随胆汁进入消化道,随粪 便排出随粪便排出,入水 化为毛蚴随气管排出或随痰吞咽后随粪便排出产卵于肠黏膜下层静脉,一 部分经肠壁入肠道随粪便排 出,另一部分随门脉系统进 入肝组织史宿主关系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涵 螺、纹沼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终末宿主:人和肉食类哺 乳动物第一中间宿主:扁 卷螺;植物媒介:菱角、 荸荠、茭白; 终末宿主:人、猪第一中间宿主:川 卷螺;第二中间宿主:溪 蟹、蝲蛄;终末宿主:人等第一中间宿主:拟 钉螺;第二中间宿主:溪 蟹、蝲蛄;终末宿主:人,犬、 猫科等动物第一中间宿主:钉螺; 终末宿主:人或哺乳动物主要是成虫在寄生部位内造成机械性损伤,争夺宿主营养,以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和炎症反应等致病作用 与临床症 状严重者可引起肝胆炎、阻塞 性黄疸、肝硬化和肝腹水等 临床症状机械性损伤为主; 影响消化与吸收、 大量感染时刻引起 肠梗阻。
多表现为 消瘦、贫血、水肿、 腹水等主要是童虫在组 织器官中移行、 窜扰和成虫定居 或移行引起的机 械性损伤幼虫移行症:局部、 全身性病变; 主要表现:游走性皮 下包块和结节尾蚴引起的尾蚴性皮炎、速发 型超敏反应;童虫移行症;成 虫引起的静脉内膜炎、迟发型 超敏反应;虫卵主要沉积于肝 及结肠肠壁等处,引起的肉芽 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 要病变实验诊断粪便中虫卵检查、十二指肠 胆汁引流胆汁检查;免疫 学检査;影像学检査??粪便中虫卵检查痰或粪便中虫 卵检查、摘除皮 下包块中找虫 体痰或粪便中找不到 虫卵;应摘除皮下包 块中找虫体粪便中虫卵检查;直肠粘膜活 检首选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硫双二氯酚?、吡喹酮吡喹酮流行与防治保虫宿主第二章:绦 虫一、绦 虫 概 论 寄生人体的绦虫可分为圆叶目和假叶目因成虫背腹扁平、长如带状而得名绦虫生活史各期都营寄生生活,成虫绝大多数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幼虫需 1~2 个中间宿主体内发育成虫虫体白色或者乳白色,扁长如腰带状、左右对称、分节,无口、消化道及体腔,靠体壁吸收营养,绝大多数为雌雄同体体长因虫种不同可从数毫米到数米不 等虫体前端细小,虫体分附着器官的头节、纤细不分节的颈部和分节的链体。
其中颈部具有生发功能链体的每一节片内均有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链体节片成熟后 发育成孕节,孕节内充满虫卵并从链体上脱落或从子宫孔随粪便排出圆叶目绦虫的头节多呈球形,固着器官常为4 个圆形的吸盘,头节顶部可有能伸缩的顶突,顶突周围常有小钩;卵黄腺聚集成一块,位于卵巢之后,生殖孔位于节 片侧面,无子宫孔生活史中需要2个中间宿主虫卵多呈圆球形,外面是卵壳和很厚的胚膜,卵内是已发育的幼虫六钩蚴;虫卵必须入水发育成钩球蚴-在第一中间 宿主剑水蚤中发育成原尾蚴-在第二中间宿主中发育成裂头蚴-必须进入终宿主肠道内发育为成虫假叶目绦虫的头节多呈梭形,固着器官常为 2 条吸槽;卵黄腺呈滤泡状,散布在节片表层中,卵巢以前;生殖孔位于节片中部,子宫孔通向体外生活史中只需 1 个中间宿主虫卵多呈圆球形,外面是卵壳和很厚的胚膜,卵内是已发育的幼虫六钩蚴;虫卵在子宫中已经发育成六钩蚴 -发育成中绦期幼虫:囊尾蚴/棘球蚴/泡球蚴/ 似囊尾蚴-进入终宿主肠道内受胆汁激活发育为成虫二、各绦虫的形态、特点及发育史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 (假叶目)形成虫体扁平带状,前细后粗,乳 白色,稍透明,全长2~4米 头节成球形,有4个吸盘、 顶突,有两圈小钩;头颈节 连为一体;子宫向两侧分支 不整齐,每侧约7〜13支; 卵巢分3叶体扁平带状,大且肥厚, 稍带乳黄色,全长4〜8米 头节成方形,有4个吸盘, 无小钩及顶突;子宫向两 侧分支整齐,每侧约15〜 30支;卵巢分2叶扁平带状,虫体较小,全长 2~7毫米;幼节、成节和孕 节各一节;头节梨形,有顶 突和4个吸盘。
有两圈大小 相间的小钩头节成指状,背腹面各有一纵 行的吸槽链体有1000个节 片,均宽大于长;成节与孕节 结构基本相似,中部有一重迭 蟠曲的子宫态幼虫囊尾蚴:囊状,黄豆大小,乳白色,半透明,内充满囊 液棘球蚴:球形囊状体,较蚴 小,乳白色;内有原头蚴、 囊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