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课《诗词五首》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语文版八年级上).ppt
12页对 联,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下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诵诗歌,感悟诗中所包含的感情 2、理解诗歌内容 3、背诵诗歌关于杜甫,杜甫(712~770)唐代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被誉为“诗圣”,与李白合称为“大李杜”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写 作 背 景,自学指导一:欣赏朗诵 1:听课文朗诵 要求:(1)把握感情基调 (2)注意节奏、重音、语速 2:大声朗诵诗歌自读课文,讨论文意;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予以明确;,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景 茅草被顽童抱走和诗人 的叹息 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身处漏雨的茅屋却不忘忧国忧民推己及人心怀博大,精读诗歌,思考: 1.文中第一节中系列动词有什么作用? 2.你如何理解”盗贼”一词? 3.句子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有何作用? 4.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刮破,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表达了他怎样的理想?,,风之猛,损害之严重,诗人愁苦与无奈,,,战乱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贫苦,自然环境阴沉昏暗,作者心境黯淡,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蓄势,“安得广厦….受冻死亦足” 推己及人\甘于牺牲,课 堂 练 习,一、按原文填空,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 ),2、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发出了( )的呼喊?,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课 堂 练 习,1、会当凌绝顶,( )2、烽火连三月,( )3、窗含西岭千秋雪,( )4、读书破万卷,( )5、朱门酒肉臭,( )6、出师未捷身先死,( )二、杜甫名句填空,一览众山小,家书抵万金,门泊东吴万里船,下笔如有神,路有冻死骨,长使英雄泪满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拓展延伸,作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