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政治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47页
  • 卖家[上传人]:资****亨
  • 文档编号:216397455
  • 上传时间:2021-11-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78.50K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标与考纲解读(一)课标要求1.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溶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二)考纲呈现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三)学习提示1.结合史料、史实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2.通过文字、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特征理解包容性的含义、意义3.高考命题可能对某方面或几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查,也可能运用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复习备考中,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2. 考点梳理与突破考点一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考点梳理1.源远流长这个特点是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1)古代辉煌的历程殷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隋唐宋元明清3.学习小贴士以上七个时期,在复习时要抓住其中的几个关键时期,如秦的统一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代;宋元明文艺、科技等方面成就巨大。

      4.(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学习小贴士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但不是唯一见证5.(3)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a.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b.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b.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6.2.博大精深这个特点是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地位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科学技术地位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7.(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8.(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a.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b.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c.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9.学习小贴士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也不能理解为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10.(二)题眼突破1.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区别 概 念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内涵,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或遗存物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心,经过一定的开发而形成的具有该地区特点的文化所谓民族文化,就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特 征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具有地域性特征,即具有明确的地理范围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涵延性与主导性的统一、兼容性与选择性的统一11.联系(1)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大的视野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从小的视野看,中华文化又可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从中华文化内部看,中华文化呈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3)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二者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同一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区域,这样同一民族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区域文化,比如同是汉族的齐鲁文化和中原文化;不同民族可以生活在同一区域内,这样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 就会呈现共同的区域性特征,比如滇黔文化就是由若干不同的民族文化组成的12.2.中华文化的特点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1)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我们既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13.(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5)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14.例1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 B.C.D.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表明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当选;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一直流传至今,熔铸了中华文化,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当选;各民族文化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错误答案 C15.迁移训练1 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同地域文化之间既渐趋融合又保留各自的特色,B、C排除;中华文化与各地域文化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错误本题选A16.2.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B.C.D.答案 B解析 本题采用排除法即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是“直接”转化,故错误答案为B17.考点四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一)考点梳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1.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包容性的意义: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18.(二)题眼突破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侵蚀、冲击,处境尴尬(1)在当今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中,作为发展中的中华文化确实在遭受西方文化的侵蚀、冲击。

      2)面对侵蚀、冲击,中华文化要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既要“求同存异”,又要“兼收并蓄”在文化交往中既要与其他各国的文化和谐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国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这样中华文化才不会走向衰落,而会走向辉煌19.2.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点不同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见证不同汉字和史学典籍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联 系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20.例2 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惠安女服饰汲取其他文化的精华,体现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和平相处,共同发展,D正确。

      答案 D21.迁移训练2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答案 C解析 本题通过京剧的形成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材料体现的是京剧经过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秦腔之长而形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因此应选C22. 课时知识建构23. 时政热点链接少数民族运动会,展示中华文化的舞台【背景材料】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11年9月在贵阳举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同于现代竞技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各族人民喜爱24.本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分别以“和之美”、“圆之美”为主题,集中呈现了贵州世居少数民族的独特风貌,展示了全国各少数民族的美好风情本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吉祥物则以贵州独有的“贵州龙”化石为造型基础,将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的“旋涡纹”图饰结合时尚化、拟人化的卡通形象设计而成。

      宣传画将牛角和民族刺绣作为整套宣传画的基本元素,色彩绚丽、生动和谐,民族气息浓烈而奔放25.【理论链接】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并存与发展,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来文化的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