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docx
10页一、学校心理的基本原则(一)价值中立原则价值中立原则是指在过程中,者要尊重求助者的价值信念体系,不要以自己的 价值观念为准则,对求助者的行为准则任意进行价值判断尽管人们对这一原则的理解会不 太一致,但心理学家都一致同意尊重求助者的价值准则,者不能以任何方式向求助者强 行灌输某一价值准则,或强迫求助者接受自己的观点、态度价值中立原则既是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目前实践尤其要注意的的涵义、 本身的人际互动性、者和求助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以及的根本目标是自助等 都决定了者在工作中,要尊重求助者,置求助者于平等的地位,而不能利用专家或 助人者身份所带来的优越感来强迫求助者服从自己,尤其是遇到求助者的价值观与自己的相 冲突的时候,要暂时放下自己的价值观体系,认真倾听,了解求助者的态度、观点,在准确 了解的基础上,予以接纳和理解,然后再进行分析、比较,引导求助者自己来判断是非,最 终作出自己的抉择对求助者的那些与心理问题无关的价值观体系,比如求助者的喜好、 审美观、生活方式等,者可以不欣赏、不赞同,但也没有必要枉加评判和指点,更不要 好为人师要求求助者改变在目前的实践中,者,尤其是学校心理员往往“是 非清晰、爱憎分明”,遇到与自己价值标准不一样的求助者,很容易自觉不自觉地滑向 即是一种教育的倾向,而没有充分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直接造成了者和求助者之间 的情绪对立和冲突,使得过程匆匆结束,既损害了求助者的利益,也损害了心理的 声誉。
当然,价值中立原则不是不要价值准则,更不是要者去赞同和迎合求助者的价值观 念相反,者必须有非常明确的价值概念,并且对此心中有数只有如此才能在实践中 对自己的价值信念体系给求助者施加的影响有足够的预见性,并在求助者自愿的前提下,有 意识地利用自己的价值观影响求助者二)信息保密原则信息保密原则是指未经求助者同意,者不能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或机构透露求助者 的一切信息几乎所有的者都同意,信息保密原则是心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原则, 有的甚至称它为心理的“生命原则”有违这一原则,工作将毁于一旦信息保密原则之所以提到如此高的高度,一方面是因为求助者是基于对者的信任和 者将为自己保密的前提才来寻求帮助的在过程中,求助者不可避免地要谈到自己 的个人资料、生活情况、内心深处的隐秘,如果没有足够的信任感和内在安全感,者和 求助者之间的交谈将流干表面和形式,不能深入到内心,也就不能满足的需要另一方 面,从反面说,如果者违背了为求助者保密的原则,将直接损害求助者的利益即使表 面上没有直接或外在利益的损害,即使求助者的名誉没有受到损害,但实际上已经损害了求 助者的尊严,有可能使求助者不再信任者,不再信任心理,甚至不再信任任何人, 其结果是求助者“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后果十分严重。
尽管信息保密原则受到如此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要完全做到却并不容易,甚至不时有 违规的事件被报道出来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者对保密的范围理解有误, 认为只要将求助者的姓名等背景资料隐去就算是保密了,殊不知求助者的一切信息,包括会 谈内容、者通过观察或心理测验所获得的信息都属于保密的范畴二是在课堂教学和科 研论文中引用案例资料,保密处理不够严密导致他人可以对号入座三是者面临某些方 面的冲突和压力而致使自己有意无意地泄密如果不幸碰到有关人员对工作缺乏正确的 认识和理解,那者所面临的压力和冲突就会很大比如学校心理员在面对自己的领 导和学生家长时,没有处理好对学校和家长负责与为来访学生保密之间的关系,或是屈从于 领导和家长的压力而未尽到保密的职贝为了更好地在实践中遵从这一原则,者必须对 以下几点予以特别重视和注意:(1)过程中所获得的求助者的一切个人信息都属于保密的范畴;(2)机构和者个人在记录、保存和处理求助者信息档案的过程和行为都应该 有明确、详细的保密规定和要求,如不能将档案带出室,无关人员不能随意或轻易 地接触或查阅档案;(3)不能将求助者的信息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话资料;(4)在课堂教学、科研论文或案例研讨中引用有关的案例资料,必须加以适当的保密 处理,并避免涉及与主题无关的个人隐私资料;(5)在学校心理工作中,者要审慎处理为学生保密及与校方和家长合作之间 的关系,首先要保护来访学生的利益。
6)在某些特殊或紧急情况下,如有必要,者可以向有关机构或个人,适当披露 求助者的信息这些特殊或紧急情况包括求助者自杀、伤害他人以及破案、法庭调查等,在 这些情况下的信息披露,者应遵循一定的程序、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披露范围三)方案守法原则方案守法原则是指在过程中,者和求助者共同制定的方案不能包括直接或 间接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利益的内容之所以提到这一原则,一是提醒者注意不要片面理解以求助者利益为重、尊重求助 者等信念和准则,无原则地迎合或迁就求助者,对求助者的要求有求必应,而应确保辅 导目标和方法定格在合乎法理和伦理的准则范畴内;二是提醒者作为个人要在法理和伦 理方面做一个合格公民,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在实践工作中遵从这一原则,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求助者在过程中陈述了自己明显的犯罪行为或犯罪意向,如杀人、放火、盗窃、 强奸等等,无论是已有事实还是行为意向,者都要有明确的态度,或劝其自首,或报告 有关机构或个人;二是如果求助者的要求有违社会公德,者有必要向求助者明确指出其中的利害 关系,清楚表明自己的态度,引导和帮助求助者辨明是非,从而做出正确的行为抉择例如, 一个学生求助者在过程中谈到他的室友有小偷小摸的习惯,多次谈话和抗议也无济于 事,碍于情面,他没有报告老师,于是想到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妙招”,可是又 发现自己胆量太小、心虚,因而请者训练自己的胆量。
对此,者应正确把握的 目标和方向四)真诚尊重原则真诚,即“真诚可信”,它是指教师与来访者赤诚相见,坦率地表示自己的看法, 诚心诚意地帮助来访者摆脱心理困惑,从而使当事者产生可信可靠的信念这是个别 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尊重,即“尊重事实、尊重当事者”,它是指老师要尊重当事者的人格,尊重当事 者的真实问题当事者一般都受过一定的心理挫折,他们的自尊心受过伤害,或者受到伤害 的威胁,感到无人能理解他们的痛苦,才来室寻找帮助的如果老师能够尊重当事 者,这个尊重的本身,就是一帖“良药”有的来访者到咨询室痛契了几次,他们的悲痛情 绪得到了宣泄,“心病”就不治而愈,因为她感到咨询者尊重她,理解她当事者带着心理问题,前来寻找心理上的帮助,对教师是抱有一定的期望的,但 是与教师过去又不相识,对教师是否能真正帮助自己又有些疑虑,这是一种矛盾心 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对当事者赤诚相见,就有可能使当事者的顾虑初步解除, 从而向教师畅开心扉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对当事者必须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当事 者的心理问题是可以帮助的,他是诚心来寻找帮助的,是对我的信任教师要尽力帮助 当事者体会到者的诚意,才会对教师产生可信的感觉。
古语日:“诚则灵”有了这 种真诚可信的感觉,个别就有一半成功的把握,另一半则要靠教师扎实的技术 与技能以及丰富的阅历,敏捷的思维尊重当事者,要在聆听当事者的诉说时适当地运用开放式或闭锁式的提问,并且注意 与当事者保持适当的距离,面部的表情,眼光的接触,身体的姿势等一系列非语言的体态, 使当事者感到自如、舒适要尊重事实,通俗来讲就是尊重当事者所需要的心理帮助的事实这个事实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教师要运用扎实的心理学基础,丰富的生活经验,仔细的 观察能力,认真地从来访者的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中觉察出当事者的心理问题,在过程中 一定要谨慎,切忌主观武断否则,就达不到的目的这好比医生认真地诊断病人的毛 病一样,病症找准了就能对症下药当事者的心理问题找对了,工作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五)理解原则理解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很多人会曲解理解与同情,往往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混淆,其实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 别同情”只涉及到对方感情上的安慰和物质上的帮助而理解则要进人对方个人的精神 世界理解原则要求教师进人当事者的精神世界,就如进人自己的精神境界一样,要求 教师理解和分担当事者的各种负荷能力。
为了更好地区别同情和理解,下面举一例来说 明当一个当事者谈到自己在班级里当众被辱一事时说:“我当时真是气极了,真想拿把刀 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同情)教师:“你告诉我,他是谁,我去找他算账,帮你出一口气理解)教师:“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这 件事对你的伤害太大了?”显然,前者,非但失败,教师还可能犯法后者,既表示理解,进入了当事者 的精神世界,又清醒地保持教师的角色因而同情与理解是有原则的区别,有的学者将 理解翻译成“同理”,也有的译成“共情”‘同理”与“共情”到底是什么,这儿不作深究, 只要能把握好与同情的区别就行了六)整体原则做事情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有一个预先的框图,来引领、指导、统筹我们做这件事情 也是如此,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整体的原则概念所谓咨询的整体原则,是指教师要用系统论观点指导,注重来访者心理 素质与心理问题的整体联系,个体心理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辩证唯物主义 告诉我们: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人的心理障碍既与人的 整个心理活动有联系,也与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学校教育有联系教师对当事者必须 要有深人的、通盘全面的了解。
例如,当事者有学习障碍,就要了解他的智力情况/智力因 素,学习习惯,居住环境,家庭中父母受教育情况,父母关系,父母教育方式,师生关系, 交友等方面的情况,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当事者心理障碍 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才能正确地对当事者进行心理上的帮助,才能取得心理的效果整 体原则,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也不是教师走出室去改造社会环境,而是为了通过 全面的了解情况后,分析出当事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从而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因素,集中 力量打歼灭战,有效地帮助当事者克服心理障碍七)差异原则如同世界上找不出两片一样的叶子,对象也都是不同的,产生的问题也是不同的 这样,的时候就要注意差异对待,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即“差异原则”在进行此那 个的时候,要注意对象的个别差异,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也是心理的活的灵魂心理要 有成效,必须对当事者作具体分析,否则就是瞎子摸象、对牛弹琴,心理则一事无成差异原则要求教师从当事者的年龄、性别、语言、体态语言、智力情况、非智力 因素、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等方面人手,找出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他们的心理障碍 教师还要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谈话口气、体态语言对当事者 作出不同的建议。
每个当事者都有自己的一个神秘的心理世界,教师要用心去区别只有区别清楚, 才能正确帮助当事者排除心理障碍八)自律原则自律原则源于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疗法”因而自律原则又称“当 事者中心原则”,它是指教师帮助当事者挖掘出自己的心理潜能,来克服自己的心理障 碍每个来访者身上都蕴藏着丰富的心理潜能,咨询者的责任是帮助来访者将这些潜能发掘 出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