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情境类默写(含答案).doc
10页必修二情境类默写《氓》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 2、“ , 写女子责怪“氓”没有请媒人来正式提亲,故而没有立即答应“氓”的求婚3、“ , 两句写女子面对生气恼火的“氓”,在无奈之下与他约定婚期,既写出了女子的温柔体贴,也反映了男子的暴躁易怒4、写出女主人公的焦急和期盼的两句是“ , 5、《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到心上人而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写出女主人公见到心上人之后白欣喜和激动的两句是“ , 6、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 , , 7、表明女子和氓顺利成婚的句子是“ , 。
, 从中可看出女子当时的迫切心情8、以桑叶之润泽有光,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年轻貌美,或用桑叶之茂盛喻男子情意深厚的句子是“ , 9、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女子过于沉迷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 10、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两句是“ , 写男女在爱情中承担的不同后果的是“ , , 11、以桑叶的枯黄飘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容颜憔悴的两句是“ , 暗示了女主人公被抛弃的命运12、写女子遭遗弃返家途中的情景的诗句是“ , 淇水大而急,测湿了车帷,暗示了女子内心的纷乱不平13、女子对爱情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文中体现这种鲜明对比的语句是“ , 。
14、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 15、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 , 16、“ , 写日子好过一些之后,男子便变得暴戾残酷17、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 18、“ , 两句,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也总会结束《离骚》1、概括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塑造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象的两句是“ , 2、“ , , 这四句写诗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及其原因,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3、“ , 两句,诗人直抒胸臆 ,表白心态,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 5、运用比喻,写自己才能优秀却遭人嫉妒和中伤的两句是“ , 6、屈原在诗中揭露楚国朝政的黑暗,其中,“ , 两句揭露佞臣巧于言语,违背先圣之法,投机取巧,恣意妄为 , 两句揭露人臣不修仁义,背弃忠直,随从奸佞,苟合于世,以求容媚7、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在诗中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 , 忳”“郁邑”两个词的连用,表现了作者心忧闷之深8、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 9、用比喻写自己承继并发扬先圣遗德,执分守节,不随波逐流,正道直行,方正廉洁,与奸佞圆滑的群小不相为谋的语句是“ , ”10、诗人对自己不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再次表明自己要以先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 。
11、写诗人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后悔当初没有认清形势,选准道路,从而开始思考是否需要退隐的两句是“ , 延伫”一词,让我们看到一位犹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12、含有让步意味,又带有倔强意味,表现诗人不计功利得失的语句是“ , 13、“ , 两句,诗人通过“芰荷”“芙蓉”这类芬芳的花草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志向14、写诗人虽然遭到贬抑,但仍要一如既往地修身洁行,而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句子是“ , 15、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加长自己的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句子是“ , 16、诗中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的两句是“ , 17、诗人反顾游目,表明自己仍眷恋故国,希望有所作为的决心仍然未泯,反映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心的句子是“ , 。
18、屈原在诗中写自己饰物的高洁的句子是“ , 作者详细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表明自己修身之严19、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诗人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诗句是“ , 20、诗中用反问句表明诗人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诗句是“ , 《涉江采芙蓉》1、“ ,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同时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2、一问一答,点明主人公的忧思源于对爱人的思念,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为黯然痛苦做铺垫的两句是“ , 3、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 4、视角发生转换,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的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的句子是“ , 5、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 。
《短歌行》1、“ , , 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促,年华渐逝而功业无成在欢乐中隐含着深沉的忧愁看似苍凉,实极悲壮,充溢着慷慨的激情,蕴藏着奋进的沉思2、“ , 两句,用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消愁的方式——饮酒3、“ , 两句,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4、诗人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 , , 表达了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5、“ ,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6、“ , , 四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7、“ ”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 , 则比喻贤士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8、“ , , 四句,借用《管子形势篇》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诗人渴望多纳贤才,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11、“ , 两句,诗人以周公自比,说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殷勤接待人才,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这两句卒章显志,是画龙点晴之笔《归园田居》1、“ , ”两句,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质性自然、与俗不和的性格,是诗人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2、描写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极端厌恶之情的句子是“ , 用此愤激之语指斥官场,在诗人此前的诗歌中没有出现过,表明诗人此时已彻底醒悟过来一个“误”字饱含了无限的辛酸、悔恨之情3、“ , ”两句,以“羁鸟”“池鱼”做对比、衬托,表明诗人跟“羁鸟”“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
4、表现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5、“ , , ”四句,写诗人的住宅及周围的环境,衬托出了作者恬然自足、怡然自乐的愉悦心情6、“ , ”两句写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舒缓、柔和远景描写,静中寓动7、“ ”写远闻,“ ”写近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平和8、通过“ ,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9、“ , ”两句,用比喻表达出诗人脱离官场的舒畅欣喜之情《兰亭集序》1、交代了在兰亭集会的人的句子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