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文阅读——重点句子.pdf
4页1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考纲要求: 阅读散文应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包含信息: 1、重点考查散文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C) 2、重点考查鉴赏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表现力,赏析散文作品的内涵D) 3、考查探究散文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的意蕴F)一、重要句子的含义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可以表现为: 1、能够概括文章的段落或全文的语句 2、在文中起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的句子 3、内涵丰富或生动形象的句子 4、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二、提问方式 (提问常式) 1、解释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2、请赏析“ ,, ”这句话 3、 “,, ”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4、作者在文中说“,,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提问变式) 1、 “,, ”题目在文中有什么内涵 2、某某词在文中用得好,为什么? 三、答题原则 解题基本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一个语段、一篇文章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句子构成的,因此理解句子的含义,只有在其所 属的相应的层次中,才能准确把握它的内涵。
把握这个原则的实际 目的是为了 确定答题区域 确定答题区域的方法:分析句子在文中所处的地位 重要语句往往在文中或语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注意考虑它在文中所处的地位譬如 说,如果在文章中是起着领起下文的作用,那么就要分析句子所领起的内容;如果句子在文 中起小结作用,那么答题区域基本上就在它的上文无论是总起还是小结,关键要看句子的 “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内寻找答案四、答题策略 句意的阐发都不可能从文中找到现成的答案,需要对文章的主旨和所表达的情感有一个 准确的把握,并能从文章中找到理解这些句子的相关材料,并加以合理整合,才能较好地作 出答案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句子结构 ,理解句子意义基本方法 ) 对句子的理解,从句子结构入手,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如果是单句,就要明确句中 重点词,留意限制词因为那些起到修饰、限制作用的词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 涵的作用如果是复句,则还要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不同层次内涵 单句:明确重点词,留意限制词 (特别注意 指代词) 复句:分清句间层次关系(并列、递进、转折,, ) 例:2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 实在在存在的空间。
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过的东西, 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 歌德的故居是一幢三层楼房,, ——张炜《歌德之勺》辨析: 1、指作者以探访歌德故居的方式从物质上接近了歌德,有别于以往通过阅读其作品在精神上 接近歌德的方式 2、通过参观歌德的故居拉近与歌德的距离 3、指来到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事实在在的空间,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 4、指作者“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用手抚摸诗人 触摸的东西”以及“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 5、作者与歌德生活的年代相聚很远,无法直接接触歌德,而通过参观歌德故居的方式,作者 抚摸诗人触摸过的物品,漫步于诗人生活过的空间,由此接通了诗人那颗伟大的灵魂,因而 说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接近了诗人 参考答案: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 的灵魂 (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过的东西,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例: 有灵魂,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现代人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席,它表现在 各个方面,例如使人不得安宁的快节奏,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人与人之间亲密关 系的丧失,等等。
因此,现代人虽然异常忙碌,却仍不免感到空虚 一个人无论怎样超凡脱俗,总是要过日常生活的,而日常生活又总是平凡的所 以,灵魂的在场未必表现为隐居修道之类的极端形式,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恰恰表现为日常 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能够真正享受日常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今天 日常生活变成了无休止的劳作和消费,那本应是享受之主体的灵魂往往被排挤得没有容足之 地 参考答案:现代人的生活变成无休止的劳作和消费,但忽略了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所 以感到空虚 2、把握层次中心,体会作者感情 有些考点句子,在文章层次中起到解释层义中心的作用,或者是对作者感情的形象表达, 这种情况下,层义中心或作者感情就可以理解文句子的含义 例: 据说,桂树开花,既需要一定的湿度,还要一定的温差所谓“桂花蒸”,桂花,原来是 要蒸出来呢 张爱玲有《桂花蒸——阿小悲秋》 ,笔下人生略带酸苦味的一面,慢慢地被蒸出 来了曾经,因着合适的湿度和温差,爱玲之花,被慢慢地蒸出来了但,如今爱玲之香, 明显过分浓烈了,不再属于幽香,她已经走到市声喧嚣的高层 ——语文周报 39 期《桂花香》 辨析: 1、桂树开花,既需要一定的湿度,还需要一定的温差。
就如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他们的辛酸 悲苦被一点点地蒸出来 2、这里除了表达作者对于桂花开花要经桂花蒸的感叹之外,也暗指好的文学作品的价值需要 经历时间、需要过程,才能最终体现其文学价值 3、桂花需要一定的湿度和一定的温差,才能绽放,引出下文作者对张爱玲的情感 参考答案:桂花需要在合适的湿度和温差条件下慢慢开放3 3、分析句子手法 ,由表及里 ,挖掘隐含意义 在散文中,作者常常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将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的更充分因此,我们在 理解句子的含义时,也可以从文章所运用的修辞入手思考句子的隐含含义 例如: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一首凄恻的歌 ”的理解 文章最后一段: 仲兄过去了,我深深地怀恋他人间待你甚薄甚凉,你却对人间甚厚甚暖,你的一 生,是一首凄恻哀婉的歌,一首诚挚不欺之诗,你没有带给人们一点点欺骗和谀诈,有的人 也许会忘记你,但我不会 例如: 直到现在,我仍然固执地认为,渔鼓的悠长韵律是被寂寞擦亮的,这就仿佛寂寞雪野里 的一枝雪莲 在缺少生机的雪原上,雪莲的开放就是照亮这片寂寞荒野的炽热火焰 我的家乡晓塘冲虽然有许多的竹子,许多的枣树,许多的麻雀和画眉,这些生灵足可以 让我的村庄婉约而灵秀。
可是,我的村庄却又总是被一种很宽广很深厚的寂寞覆盖着 这当然是一种精神的寂寞,一种最令人恐怖而又无奈的寂寞 ——凌鹰《民间花朵》 辨析: 1、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渔鼓戏打破了村庄的寂寞,使人们的精神得到解 放,激起了人们心中的激情 2、运用象征手法,“缺少生机”象征“我”的缺少精神生活的被寂寞覆盖着的村庄,“雪 莲”则象征老艺人和他的儿子运用象征手法,生动写出了老艺人的到来为“我”的家乡带 来了生机与活力 3、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民间戏曲的珍惜与喜爱,还有戏曲自身具有的对中华文 明的传承与体现 4、本义说,在缺少生机的雪原上,雪莲的开放带来了蓬勃生机,本文中运用比喻手法, 将渔鼓的悠长韵律比作雪莲,生动形象地表明渔鼓的悠长韵律驱逐了村庄的寂寞,带来了生 机与活力 参考答案:表面上说雪莲开放给寂寞荒凉的雪原带来勃勃生机,实际上运用比喻手法,形 象说明渔鼓给寂寞的村庄带来精神享受以上的方法并不是孤立使用的,它们是交叉使用的,因此在理解句子含义时要综合理解 例如: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 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
车轮飞转, 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的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 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 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 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 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 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城,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 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 关已被流沙掩埋,当年筑城用过的石头也几经风化为红尘,只有在沙丘之间暴露出的板结地 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 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 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成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4 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得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 暖意了 ——寅公《阳关古道苍凉美》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写出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之大,表现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2、城砖磨制成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温暖了 练习: 周国平《灵魂的在场》——报纸44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