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焦对人体的作用.docx
12页三焦对人体的作用一.三焦的生理功能三焦是六腑之一,主要有三大功能:1、运化水谷精微2、通调全身水道3、 调整全身气化气化指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的推动变化作用如把精化为气,气化为 神等《难经•三十八难》说三焦有“主持诸气〃的作用,上列三大功能都靠此“主 持诸气〃的作用得以实现气有六大功能:推动、温煦、濡养(营气)、防御、 固摄、气化气的运转机制出现障碍,叫“气机失调〃,出现这种情况人就要生病; 所以《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从上述可知,三焦的功能活动关系着人 体的营养代谢、水液代谢并调节着整个生命活动二.三焦的位置和形态三焦如此重要,它在人体的什么位置呢?是什么形态呢?《灵枢•本输篇》 说:“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是孤之府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说它是体内起 沟渠作用的腑,是一个单独的腑,六腑都结合在三焦上《灵枢•决气篇》说:"上 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说上焦的作用象雾露一 样充满全身的每一个角落由此看来,三焦这一腑是全身无处不在的《金匮要 略》第一篇解释腠理说:〃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 皮肤脏腑之纹理也〃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腠理就是从皮肤到脏腑的纹理,三焦 中的元气、真气在这里流通、聚会,是血气灌注的地方。
〃机体组织的纹理,是 组织微小结构之间的间隙肉眼易见的,如骨骼肌纤维之间的间隙一条肌纤维 是一个肌肉细胞,就古人的认识水平,可将最小的间隙,理解为细胞之间的间隙, 大一点的间隙如肝小叶、肺小叶间的间隙,小的间隙叫腠理,大的间隙是分肉, 指肌肉与肌肉,肌肉与皮肤,肌肉与骨骼之间的间隙;还应当包括脏腑之间,以 及骨膜与骨质之间的间隙等气血要灌注在这些地方以营养机体天真按摩就以 注重疏理分肉,使气机畅达,成其特色之一腑都是空腔器官,简略言之,三 焦这一腑就是机体组织间的大空隙和机体组织微小结构间的小空隙所在,所以, 这一腑是有空腔而无实体的这些空隙外通自然界,内至骨骼、脏腑,气血通过 这些空隙营养机体,外邪也通过这些空隙侵犯人体所以,《素问•皮部论》说: “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 腑脏也〃三焦在人体的作用犹如空间在万物中的作用万物在空间中生存发展, 获取阳光、雨露和空气,又把垃圾、废物排放到空间细胞也从三焦中获取营养, 把废物排入三焦从现代生理学可知,机体细胞间有细胞间液(又称组织液), 由毛细血管送来的营养物,首先渗透到细胞间液中,再渗透入细胞;细胞代谢的 废物也渗透到细胞间液中,再渗透入毛细血管,由静脉带走。
简略地说,这细胞 间液,就是中医生理概念"三焦〃中的水液,其中生理、病理产物都有,成分复杂 若是其中水分太多,就形成水肿;气体太多,就形成气肿;废物太多,就结为痰 湿淤血体外的空间是万物生存的外环境,体内的三焦是细胞生存的内环境若 要细分,上述概念仅属上焦范畴,但为三焦概念的偏重部分三焦又分为上中下三部《灵枢•营卫生会》说:"上焦出胃上口,并咽以 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 与营俱行〃又说"营出中焦,卫出于上焦(上字原为下)〃"营在脉中,卫在脉 外〃据此则上焦循经脉的分野运行,分布在经脉之外《灵枢•经脉》说:“经 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经脉在分肉之间,上焦在经脉外,也是 在分肉之间即是经脉运行在上焦之内,但有的分肉间有经脉运行,有的分肉间 无经脉运行《营卫生会》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 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 于经隧,命曰营气〃中焦也和上焦一样并合在胃之中,但它是怎样出于上焦之 后呢?《灵枢•痈疽》是这样说的:"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分肉间的小会合 处叫溪,大会合处叫谷。
而渗孙脉,津液合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 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分肉间的溪谷属于上焦,水谷 的精微之气,是先进入上焦,再进入血脉的《灵枢•五味》说:"血脉者,中焦 之道也〃上文说,中焦所出的营气独得行于经隧,可见中焦就在血脉之中,水 谷精微先入上焦,后入血脉,所以说,中焦出上焦之后这样就明白了,上中二 焦都在分肉腠理之中;上焦在脉外,中焦在脉内我这里好像是提出了标新立异 之说,但细考经文,似乎只能如此理解这和现代生理、解剖学的见解也大致相 当,小肠绒毛所吸收的营养物是先进入绒毛内的细胞间液,再渗入毛细血管,进 入血液循环;另一部分渗入淋巴管,最后也汇入血液循环古文简略,稍一疏忽,就造成误解上文"中焦亦并胃中〃之"亦并”二字, 说明了上中二焦都合并穿插在机体组织之中血脉有脉管可见,但脉外的上焦因 是体内的空间,就无形可见了所以《难经•三十八难》说三焦"有名无形”从 宋代名医陈无择起,一些医家发生了误解,认为三焦有形陈无择说:“名以名 实,无实奚名? 〃其实,象空间、时间这些概念,哪里会有实体可见?由此造成 千年争论,真不知是什么道理!上中二焦的概念和现代生理学"内环境〃的概念大致相当。
"人体内所含水 分,约占体重60%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体液总量的 大约66%在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液;其余34%在细胞外,称为细胞外液后者包 括细胞间液、血浆、淋巴液及脑脊液等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也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组织细胞代谢需要的各种营养物 质,如氧气,就是由细胞外液供应的;而组织细胞活动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又是 先排泄到细胞外液去因此,常把细胞外液称为人体的内环境,以区别于整个人 体所生存的外界环境引自山东医学院编《人体机能学》)联系引文来看, 属上焦所辖的体液是细胞间液、淋巴液、脑脊液,属中焦所辖的体液是血浆内 环境的概念是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于1865年首次提出,是生理学中的 重要概念下焦在什么地方呢?《营卫生会》说:“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 渗入焉〃从前,西医也认为水是从肠道通过大网膜渗入膀胱为尿19世纪,德 国的路德维希才对肾脏的泌尿生理提出有价值的设想Krogh于1920年才发现 调控毛细血管的机制,肾循环机理的发现是近代事根据现代的科学发现,理当 修正《营卫生会》的说法为:"下焦者,别肾,注于膀胱。
〃这样下焦也成为有形 可见的腑:"肾小球囊一一肾小管一一集合管一一肾盂一一输尿管”小便从肾小球滤出后,经此路线进入膀胱中焦是脉管,上焦才是有名无形《灵枢•五瘾津 液别》论三焦生理、病理说:〃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 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媵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天寒 则媵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尿与气〃以上是三焦形态说,即中、下焦有形可见,上焦无形,上中二焦遍布在 全身的空隙中三焦中运行的是气血津液,若从功能归类,肺主一身之气且通调 水道;心主血脉,是气血津液的动力,合于上焦〃宣五谷味〃的功能,故心肺属上 焦营养物质主要在血脉中运行,脾胃是营养物质的来源,故脾胃的功能归属中 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属水,属北方,位在下(这是古人的方位概 念),合于下焦通膀胱,位在下部的特点,故肝肾归属下焦这种功能归类概念, 不能与形态概念混为一谈中医又将身体部位与三焦的功能分布挂钩,则膈上属 上焦,膈至脐属中焦,脐以下属下焦也不能把这种功能分布,认为是解剖概念, 肝肾的解剖位置在功能分布的中焦部位,膈下脐上三.三焦与经脉、血脉、 神经之间的关系这里我有两点想法,写出来供读者参考,也是进行三焦按摩需要搞清楚 的概念。
一)应当把血脉和经脉的概念区分《内经》中血脉的概念包含了经脉、络脉和孙脉,是营气的专用通道《营卫生会》说营气〃独得行于经隧〃《灵枢•决气》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 是谓脉〃可以看成是现代解剖学中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而其中的经脉是 血脉的主干,在解剖上却看不见;但你按压在有经脉循行的分肉之间,得气感明 显强于无经脉循行的分肉之间;按在穴位上,其得气感又强于非穴位的经脉上; 若是有气机痞塞的穴位,其得气感又更强一一经脉是经气的运行线路,必须与血 脉分开在古人的概念中,经脉和血脉是混在一起的我建议把经脉与血脉分开 来看:经脉是真气的专用线路,行于血脉之外,即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其物质 基础还有待研究;血脉即解剖学意义上的血管元真之气通过经脉系统调控整个 生命活动兀气来自先大,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真气是什么呢?《素问•离合 真邪》说:〃真气者,经气也〃真气是经脉之气的实质〃真〃有生命真正本质 的意思针灸按摩经脉穴位治病,其实质是调动元真之气以调控生命活动在解 剖学如此发达的今天,经脉循行处明明不是血管,再把经脉与血脉混在一起说, 太被人笑话中医学要进步,要发展,必须融会新的科学知识,对原有学说进行 修正,或给以新的解释。
为把问题说透,再谈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真气从哪里来?《灵枢•刺节真 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这个〃天〃字的理解有争论, 还得从《内经》中求解《素问•宝命全形》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 气,命之曰人〃是说人的形体出于地,生命的动力靠天气《素问•六节藏象论》 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天有五行御五 位,以生寒暑燥湿风〃说明天是以寒暑燥湿风五气以养育人《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说:〃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清阳发媵理,浊阴 走五脏〃说明进入人体的天气统属清阳之气《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 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阳气运行失常,人就会短命以上说明真气就 是天的清阳之气真阳之气在三焦中运行,经脉是真气、卫气运行的主干,这个主干运行在血脉之外的分肉之间真气和属于地气的营卫之气结合以充养形 体,维持生命活动,又共同受先天元气的调控《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 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气即元气;别使,是另一个 发挥支配作用的地方;三气就是真营卫三气三焦穿插在所有机体组织之中,所 以能经历于五脏六腑,调节整个生命活动。
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也反过来调节三 焦中气血水的运行三焦与经脉、血脉的区别与联系何在呢?经脉处于上焦之中,运行真气 (经气)血脉(即中焦)内运行营气卫气与真气结合亦运行于血脉之外,上 焦之内但无论血脉内外,都有水液运行其中三焦是气血水的通道,上焦是气 和水的通道,经脉是气的通道,血脉是血和水的通道,下焦是水的通道脉内和 脉外,中焦和上焦,又是相互沟通的《素问•调经论》说:“夫阴与阳,皆有俞 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这里的“阴〃指脉(这里的脉 是经脉和血脉的混合概念)内,"阳〃指脉外脉外的真气、卫气要灌注于脉内, 脉内的营血也要溢出脉外我这里把阴阳解为脉内、脉外,是据张景岳、张志聪 之说其他解释尚多,但不能通贯全篇,且把一篇严谨的经文解得支离破碎,东 拉西扯,莫名其妙有兴趣者,可参考拙著《调经论中阴阳析疑》,见《成都中 医学院函大首届毕业论文选》第二集张景岳说:"虽卫主气而在外,然亦何尝 无血;营主血而在内,然亦何尝无气,故营中未必无卫,卫中未必无营,……此 人身阴阳交感之道,分之则二,合之则一而已〃与西医的内环境说相比,西医 对血脉在内环境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认识得清楚。
中医则更看重脉外元真之气的 作用惜乎近代中医多不知三焦为何物!由于经脉是一个纵向运行系统,对三焦的认识就为按摩手法的全方位用 力提供了有力依据机体组织中,除了经脉、血脉系统外,还存在着广泛的全方 位相通的上焦系统按摩和针刺不同,针刺主要作用在经脉上,按摩则皮、肉、 脉、筋、骨、脏腑多层次涉及三焦的概念对疏通皮、肉、筋、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