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在韩文世界_朴宰雨.pdf
21页鲁迅在韩文世界韩 〕 朴宰雨一 、序言年是 自韩 国接受鲁迅多年 以来相 当有 意义 的一年 ,正是这一年开始 出版卷的韩译本 《鲁迅 全集 》 , 目前 已出版 了第一卷《坟 》、《热 风 》、第 二 卷《呐 喊 》、《仿 徨 》、第 七 卷伪 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 等卷 ,估计两三年之内将全部 出齐 笔者曾在 《韩 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①“结语 ”中预言过 ,随着鲁 迅的主要杂文 与书信在韩 国被翻译 出版 , 《鲁迅全集 》韩译本的出版也是不久的将来可以期待的事情 目前来看 ,我们 的期待 已经开始 实现 了 因此 ,我感怀 至深 ,这可以算是鲁迅诞辰周年之际献给鲁迅先生在天 之灵 的一个小礼物吧 年月日 ,有 “韩 国鲁迅 ”之称 的李泳禧先 生因病逝世 ,韩国许多媒体对韩国民主变革运动的“思想恩师 ”李泳禧先生为韩国民主化献身 的艰难一生 以及 硬骨而温和的人 品作全 面报道 ,并表示深切的哀悼 ,一 时造成 了李泳禧现象 自然 ,对李 泳禧受到最深刻影 响的 “恩师鲁迅 ”也多有提及 ② 如果有人提到 日本仙台 ,相当一些韩国人会想到那是鲁迅 留学的地方 。
年最初简单介绍到韩国来 的 “鲁迅 ” ,经过几个 曲折艰难 的阶段 ,到 了现在 ,鲁迅在韩 国已经普通名词化了 确实 ,韩 国的知识分子与市 民上海鲁迅研究秋已经对鲁迅这个名字耳熟能详 ,相 当一些读者喜欢 阅读这个平凡而伟大的世界经典作家 本文拟从新的角度分个阶段 ,对鲁迅给韩国社会的影响 ,一一进行介绍与论述 第 一阶段一包括 以前 的分 期 法上的黎 明期一与黑暗期一第二 阶段一就是一时露面期 第 三阶段一包括 以前分期 法上 的潜迹 期一与长期 开拓期一第 四阶段年代 就是 急速成长期 第 五阶段年代 是成熟发展期 新的第六个 阶段年以后 就可以命名为平淡 的扩大深人期 二 、 第一个阶段一黎明期与黑暗期年梁 白华最早把小说家鲁迅介绍到韩国在东亚世界里对鲁迅的介绍与接受 ,除 了鲁迅的母 国中国之外 ,韩国与 日本几乎是同步开始的 但是由于两个 国家的历史语境上 “殖民 ”和 “被殖 民 ”之天壤之别 ,又 由于鲁迅 的留学与缘分 问题上也有根本差距 ③,最后 由于年侵华 战争之后把鲁迅的著作列于禁止书 目之内 ,所 以韩 国对鲁迅的接受与研究 ,不能活泼地展开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接受土壤与引起共鸣的程度也一样 比日本薄弱 。
韩 国的报刊上最早报道鲁迅名字的是梁 白华 ,他把 日本青木正儿写 的 《以胡适 为 中心打漩 的文学革命 》一文 翻译 成韩文 ,从年月号 到年月之间分次连载于韩国的 《开辟 》杂志 ,这 篇 文章 里包 括简 单介 绍 小说 家鲁 迅 与 《狂人 日记 》的部分 柳树人年把鲁迅作品 《狂人 日记 》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发表 ,是世界上第一个翻译鲁迅作品的外国人巧 年从被殖 民的韩 国流亡到 中国东北地 区定居 的韩 国中纪念鲁迅诞辰周年—鲁迅在 当今社会学生柳基石 ,读鲁迅 《狂人 日记 》以后感动得几乎发狂 他 以为鲁迅先生 “不仅写了中国的狂人 ,也写 了朝鲜 的狂人 ” ,以后鲁 迅就成了他崇拜的第一位中国人 ④ 这位柳基石 笔名柳树人后来在年春访 问鲁迅 ,得 到他 的允许 把 《狂 人 日记 》翻译 成韩 文 ,年月在首尔的 《东光 》杂志上发表 这篇 《狂人 日记 》的韩译文是鲁迅作品第一次 由外 国人 翻译成外语在 国外发表 ⑤,这是特别值得一提的 第一个阶段里翻译成韩文 的鲁迅作 品 ,还可 以举 出 《头发 的故事 》 梁 白华译 ,收载于年开辟社出刊的 《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里、《阿正传 》 梁 白华译 ,、《伤逝 》 丁来东译 ,、《在酒楼上 》 金光洲译 ,、《故 乡 》 李陆史译 ,等几篇 。
年代丁来东 鲁迅和他的作品 与李 陆史鲁迅追 悼文 》颇见研究水平第一个阶段里 ,在韩国多多少少发表过介绍鲁迅 的短文 不过 ,能算作 “鲁迅研究 ”水平的文章 ,只能举出丁来 东从年月日到日在 《朝鲜 日报 》上分次连载 的 《鲁迅 和他 的作品》与李陆史听到鲁迅逝世的消息后 从年月日到日 在 《朝鲜日报 》上分次连载的 《鲁迅追悼文 》两篇 后者虽然采取 “追悼文 ”的名义 ,但应算是真正意义上的 “鲁迅论 ”韩 国记者申彦俊采访鲁 迅后 ,于年 发表 的 《中 国大 文豪鲁迅访 问记 》 载韩 国 《 新东亚 》杂志,虽然可以说是宝贵的资料 ,但不能算是研究 ,只是采访记而 已 丁来东早就留学 日本 ,后来年又去北京 ,留学 民国大学 ,年从该校英文系毕业 ,到年 回国之前 ,他一面参加无 政府主义式的韩国独立运动 ,一面潜心研究中国文学 他从年开始 ,把《中国现代文坛概观》 、《中国两大文学团体概观》 、《变化中的中国文坛的最新动态 》 、《中国最新的新文学展望 》等论文和上海鲁迅研究秋许多作家论 寄来韩 国发表 《鲁迅和他的作 品 》共分章 ,可谓韩国鲁迅研究史上有纪念碑意义 的专著 ,足以代表初期韩 国学界的观点与水平 。
李陆史 《鲁迅追悼文 》算是一种鲁迅论 ,也保持相当的水平 ,他很重视鲁迅作品改革社会的思想与其社会效果 ,认为“无数的阿们 已经从鲁迅那里学到了掌握 自己的命运 ,找到了自己该走的路了 ” 还有值得一提 的就是李 明善 ,他年代后期读本科 的时候 ,已经 翻译 了一些鲁迅作 品 年 ,以毕业论文 《鲁迅研究 》毕业于京城帝 国大学支那文学部 三 、 第二个阶段一一时露面期金光洲等首次把 《鲁迅短篇小说集 》翻译出版年月 日帝投降 ,韩 国得 到光复 从光复后到年月韩 国战争爆发之前 ,韩 国一 时活泼地恢 复了鲁迅作品翻译与介绍活动 这一时期的主要介绍或研究学者有丁来东 、 金光洲 、 李明善诸位 翻译上最重要的成果 ,就是年金光洲与李容默合译 出版的 《鲁迅短篇小说集 》 首尔 出版社刊 全卷 这套翻译本几乎包括鲁迅《呐喊 》、《仿徨 》里的主要短篇小说 ,在鲁迅作品翻译史上有开路之功 在研 究 方 面 , 丁 来 东 发 表 《中 国文 学 上 的 鲁 迅 与 巴金 》,金光洲发表 《鲁迅与他的作品 》综观他们的鲁迅观 ,丁来东主要 以彻底 的民族主义者看待鲁迅 ,金光洲主要以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看待鲁迅 。
在第一个 阶段里开始活动 的李 明善 ,在年到年担任首尔大学中文 系助理 教授 ,继续 翻译鲁迅 的一些作 品 ,也发表《鲁迅的文学观 关于文学批评 》等一些研究鲁迅的文章 年韩 战中 ,李明善在统治下的国立首尔大学担任临时校长 ,在纪念鲁迅诞辰周年—鲁迅在 当今社会战争中死亡 高丽大学剧艺术研 究会首次表演 《阿正传 》 ,首尔大学文理学院举办鲁迅演讲会这个时期 ,韩国知识界对鲁迅的纪念活动 ,还有学生剧表演活动与演讲会活动等 根据 《艺术通信 》年月日的报 道 ,高丽大学剧艺术研究会从年月 巧 日到日表演鲁迅《阿正传 》这次表演 ,使用作品翻译由尹世重担任 ,导演由安英一担任 ,还有阿等各种角色由个人担当 这个周报 《艺术通信》在月日更进一步登载 《名作鉴赏 鲁迅先生原作 阿正传 解题 》一文 ,对鲁迅的纪念活动多加宣传 到了年月日 ,为了纪念鲁迅逝世周年 ,又在 国立首尔大学文理学院 “中国文学研究会 ”举 办演讲会 ,宋志英等几位讲师以 “鲁迅 的一生 ” 、“鲁迅与中国现代短篇小说 ” 、“鲁迅与 中国文学 ”等为题做 了演讲 ,对鲁 迅 的生涯 与文 学作 了详 细 的介绍 。
⑥ 由这些活动可 以知道 ,当时韩 国知识界里有过一定 的鲁迅追慕热 ,真是难能可贵 四 、 第三个阶段一潜迹期与长期开拓期丁来东等的 《中国小说史略 》与李家源的鲁迅小说全译本出版年月日韩 战爆发 ,进步的评论 与文学创作都销 声匿迹了 作为外 国进步作家鲁迅的文学也不属例外 ,直到年才出现了一篇评论文 综观风气极盛的世纪五六 十年代 ,对鲁迅的介绍与研究基本陷于低潮期 不过 ,年丁来东与丁范镇合译 的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还是得以出版 锦文社 刊,这是 由于这本书是纯粹 的学术 书籍 ,没有和政府 的文化政策相抵触 ,所 以才能问世 到了年 ,资深汉学者李家源翻译 的 《阿正传· 狂人 日记 》 东西文化社上海鲁迅研究秋刊 出刊 ,这是第一个鲁迅小说 全译本 ,另外还包 括散文诗集 《野草 》中的全部作品 ,以及 《朝花夕拾 》中的 《藤野先生 》和 《范爱农 》两篇 ,在翻译历史上有不小的意义 金品沫 、河正玉 、 李玲子开拓鲁迅研究新路这一时期做研究活动的主要学者可以举 出金品沫 、 河正玉 、 李玲子等诸位 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好几 篇 “鲁迅论 ”出现 ,不过 ,几乎都属于尝试性 的一次性的介绍文或者 比较简单的论文而已 。
这些论文的观点与丁来东等相似 ,或者强调鲁迅的民族 主义与爱 国主义特点 ,或者强调其启蒙主义的思想和文学特点 到 了年代金品沫的硕士论文 《鲁迅研究 》 成均馆大学 ,出现 ,这篇论文是年的 “四一九 ”学生民主革命与年的 “五一六 ”军事政变之间 ,在追求 民主与进步的大学氛围里写成 ,算是一个新开拓的里程碑 不过 ,从现在的观点看 ,亦属 于概论性 质 几年 后河正 玉的论文 《鲁迅 文学 的背景 》出现 ,对鲁迅 文学的时代背景与性格作 了比较有 深度 的分 析 河 正玉 的思想较 为开放 ,后来继续做鲁迅研究 ,成为开拓期代表性 学者之一 ,对后来 的鲁迅研究有一定 的影响 年 代他在 大众 杂志 与报纸 上发表 了一些有关鲁迅 的文章 ,唤起 了一般韩 国大众对鲁 迅文学 的意义与重要性的认识 到了年代初 ,李玲子的硕士论文 《鲁迅小说研究—其作品中所表现的民众像 》 国立首尔大学 ,出现 ,这篇论文使用有系统的分析方法 ,对 《呐喊 》里 的几篇小 说分章进行深刻 的分析 ,每章就作 品 中的具 体情节 ,详尽地分 析 民众形 象 ,堪称为第一篇有水平 的论 文 这篇论文 的 国际视野也相 当广泛 ,第一次参考并引用不少 中国大 陆发行 的原 书与研究 书 ,以及 日本学者 的研究书 ,对 后来年代 与年代初期 的研究有一定 的影响 。
纪念鲁迅诞辰周年—鲁迅在当今社会五 、第四个阶段年代急速成长期“韩国鲁迅 ”李泳禧运用鲁迅杂文批判韩国黑暗现实 ,以扩大鲁迅的影响力年代朴正熙军部政权对 民主化运动 的弹压极 其狡 猾并残酷 ,但不屈从 于压制 的进步知识分子与学生 、 工人势力坚持搞民主化运动 ,最终迫使朴正熙政权于年倒台 但继之而起 的全斗焕法西斯军事集团掌权后 , 民主化运动 的胜利成果被新军事集团彻底剥夺 ,酿成 了年激烈 的光州 民众抗争运动 ,几百个光州民众在此流血牺牲 了 虽然军部政权 的弹压变本加厉 ,但知识分子与学生 向左倾方向急速转换的意识化运动也从此开始 这反而向知识界与中文学界提供了鲁迅研究 的新土壤 从年代开始 ,一些对鲁迅感兴趣 的进步知识分子与后来接触到鲁迅 的年轻学生们对鲁迅 的生涯 、 思想和文学更感到由衷的共鸣 ,他们从变革韩国现实的角度探讨鲁迅所处的时代条件 、 鲁迅思想以及文学 年春 ,朴宰雨发表的 《 鲁迅的时代体验与文章意识 》⑦ 就是从这样的立场写作的一篇文章 这一个阶段里 ,从社会影响的角度看 ,首次要论及的就是李泳禧先生 李泳禧是世纪七八 十年代韩国最出名 的怀有 良知 的批判知识分子兼社会活动家 ,他用杂文对 当时韩 国政治与社会 的种种矛盾加 以深刻揭露 和批判 。
可 以说 ,他是 当时韩国民主变革运动的思想导师 ,这点在本报告序言里 已经提到 李泳禧先 生本来不是中文学者 ,但他 自学了中文 ,从鲁迅 的人生态度 、思想和文学中吸取了精神营养 在年严酷的形势下 ,针对当时军事独裁政权 以及保守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