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9331”一节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doc
7页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9:3:3:1”一节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建阳二中 詹文英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前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本节的基础,从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到研究两对甚至多对相对性状,同时与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密切联系,从现象到本质教材贯彻假说——演绎的思维方法,依次介绍了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实验、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接下来教材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来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最后讲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介绍表现型、基因型、等位基因等概念本节内容是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在《考试说明》知识列表中要求掌握的程度均为 II层,即“理解所列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下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为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实验探究思路;解释自由组合现象并与分离定律进行比较;说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离比的变式应用,求解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概率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孟德尔所提出的解释自由组合现象原因的假说;②概述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并阐明其实质;③明确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④理解基因组合比变形的条件和原因2)能力目标:①解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杂交实验的设计思路、过程、结果和目的;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遗传现象并进行概率计算;灵活运用先拆分后组合方法解题。
③通过互助、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领悟“假说—演绎法”在遗传学分析中的思路;②体会用证据论证观点的科学思路和方法;③培养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三、学情分析 遗传现象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生物学问题经过高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孟德尔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本内容有了初步理解,并且基本都可以利用两个重要的遗传规律解决一些常见的遗传问题高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思维的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严密虽具有强烈探索欲望,又往往缺乏目的性,对科学探索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学生在学习遗传规律时,经常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用于提出假说的杂交后代性状比例尤其敏感,陷入了对“3:1”、“9:3:3:1”、“1:1”、“1:1:1:1”等比例的死记硬背,这是学生没有理解教学内容内涵的体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领学生利用“假说—演绎法”的思路,以孟德尔遗传规律为基础,对复杂遗传现象进行探究分析,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知标不知本的问题,促进学生建立生物学科思想,理解遗传学核心概念。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编写学案,课前下发,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充分利用教材,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了解学情,在“学生知道什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设计采用假说演绎法为复习主线,设计丝丝入扣的教学环节,达到夯实基础和提升学生素养的教学目标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的遗传图解,2分钟后,投影学生答案,让学生自主评价复习巩固相对性状、性状分离等重要概念,重温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指出孟德尔并没有停下科学探索的脚步,而是继续研究更为复杂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寻求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二)知识点聚焦: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解析及延伸【活动一】:“假说—演绎法”思路的构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厘清“假说—演绎法”的实验探究思路,明确双杂合子自交产生“9:3:3:1”的特殊分离比1、(发现问题) -----第一小组提出问题 P: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 F1: __________ ↓自交F2 : ( ) ( ) ( ) ( )2、(提出假说)-------第二小组作出假说请按照孟德尔的解释,完成下列内容假说:黄色(Y)和绿色(y),圆粒(R)和皱粒(r)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之间 。
F1产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各 种,受精时雌雄配子 P: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 ↓ 配子 ↓F1: ____________ ( ) ↓自交F2: 黄 色 圆 粒 9 ( Y R ) ( ) ( ) ( ) ( ) ( ) ( ) 总结:F1自交:(1)F1配子的基因型: (2)F2代结合方式 种,(3)F2代遗传因子组合形式 种, (4)F2代性状表现 种,(5)F2代能稳定遗传的比例占: (6)F2代双杂合子的比例占: (7)F2代黄色圆粒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占: 3、(演绎推理,验证假说)——第三小组学生上黑板写遗传图解(1)验证的方法是---------__________(2)根据孟德尔的解释写出测交遗传图解,并预测测交的实验结果(3)验证假说(进行测交实验):孟德尔做了多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结果均与预测的结果___________,说明了孟德尔的解释是正确的。
4、(总结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四小组总结规律(1)实质: 染色体上的 基因自由组合2)时间: 3)范围: 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 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设计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回顾孟德尔提出“自由组合定律”的思路,构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演绎推理,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假说—演绎法”的遗传学研究思路明确“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和1:1:1:1两种比例产生的原因5分钟后请不同小组同学公布他的答案从学生回答中发现学生们存在的问题,随后通过多媒体公布正确答案供其订正教师需特别关注学生是否将9:3:3:1的表现型比误解为基因型比,同时在小组讨论中提示学生“亲本型”、“重组型”的概念,从而为之后的教学环节打下基础活动2】典例分析(2016高考生物)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
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设计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讨论归纳自由组合定律基本解题思路:运用先独立后综合的方法,由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推亲本基因型教师指出孟德尔提出的分离定律是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扩展到3对 及3对以上杂交实验产生配子、杂交后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相关问题,由学生完成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表(见教辅材料) 等位基因对数1对AaxAa2对AaBbxAaBbn对F2基因型种类33x3F2基因型比例1:2:1(1:2:1)x(1:2:1)表现型种类22x2表现型比例3:1(3:1)x(3:1)表现型比例之和44x4【活动3】小组对复杂遗传现象遗传规律的探究例题: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
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 :6 :1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 :6 :1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 :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 定律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 ,扁盘的基因型应为 ,长形的基因型应为 设计思路:5分钟后请3个小组写出上面3个实验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双杂自交产生的“9:3:3:1”和测交正常产生的“1:1:1:1”,过渡到9∶6∶1”和1:2:1”,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探究基因组合比变形的条件和原因,帮助学生对复杂的遗传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最后再延伸到“9∶3∶4 ; 15∶1 ; 9∶7 ;和“1:1:2; 3:1; 1:3; 上。
活动4】利用概念图师生共同小结归纳,总结提升1、自由组合比变形归纳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归纳五、 教学反思 学生再次体验到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创新之处,领悟 “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