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入式心脏电极导线注册申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docx
26页指导原则编号:□□口□□口□□口植入式心脏电极导线注册申报指导原则目录、前言二、 适用范围三、 基本要求四、 参考文献 附录I风险管理 附录H生物相容性 附录皿动物试验 附录IV临床试验植入式心脏电极导线注册申报指导原则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是对于植入式心脏电极导线的一般性要求,制造商应依据其具体产 品的特性对注册资料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并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判断指导原则中 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用于在特殊临床情况下使用的植入式心脏电极导线,可以不完全适用本指南的 要求但是制造商需要在技术文件中说明产品的特征及不适用的理由,并提供相应 的证明资料证明其安全和有效性(包括非临床试验及临床试验等相关资料)本指导原则是对制造商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审评审批所涉及的 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它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 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随着法规和标 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 整。
在本指导原则中将植入式心脏电极导线简称为电极导线;将植入式左心室电极 导线简称为左室电极导线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同匹配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连接、并在心腔内提供起搏和感 知的电极导线的注册申报指导原则中提及的电极导线不包括适配器部分被动固 定电极导线用于右心耳、右心室心尖部及冠状窦的起搏和感知;主动固定电极导线 用于右心房/室任何部位起搏和感知;左室电极导线适用于通过心脏静脉途径的左心 室外膜起搏和感知本指导原则不包括除颤电极导线和心外电极导线三、基本要求(一)技术资料 制造商应提供电极导线的技术说明文件,至少包括以下对产品技术特征的说明 对同一注册单元申报的多个产品应提交不同型号技术特征的对比表,说明产品的特 点1、对电极导线的结构、特性的描述:1.1、电极导线结构图:包括详细结构(剖面图、正视图、侧视图)、尺寸、各部分名 称;1.2、 电极导线性状:如直型、J型、S型、螺旋型等,电极数目,电极接口类型(IS-1, IS-4 等),头端电极直径、环端电极直径、电极间距、电极环表面积,电极长度、植 入方式、固定方式等主动电极导线:应描述主动固定的方法,提供工作原理图及 操作注意事项。
1.3、 其他附件:如静脉拉钩、固定套筒、塑形钢丝(stylet)、操作扳手、导引钢丝 夹、电极头保护套等并应给出这些附件的尺寸及示意图1.4、 药物组件:若电极导线含有药物,且该药物或该药物的衍生物输送到患者体内 (即使该药物为电极导线的整体部分),则该药物应是安全的和对该电极导线的功能是有利的;并且该电极导线在设计和制造上均应与药物兼容应提交药物及基质材 料(包括赋形剂),药物剂量及释放特征,“原料药物”和“药物产品”的相关研究 资料和/或文献资料;及电极导线与药物兼容的设计验证资料原料药物技术资料中,应明确药物来源和执行标准,并包括所使用的药物定性 分析和定量检查的相关资料药物产品技术资料中,应明确药物剂量选择依据,基质材料及其与药物的配比依据,基质材料的来源及标准,药物与基质的混合制备工艺,药物含量、杂质、释 放度(洗脱曲线)等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数据,药物产品稳定性考察的 试验资料和/或文献资料2、对电极导线的所有材料进行描述,包括植入材料和非植入材料、附件;如电极头、 电极环、电极导线绝缘层(涂层)、固定套筒、塑形钢丝、静脉拉钩等提供材料的 种类、成分、和质量控制等信息。
2.1、制造商应提交对植入材料信息的详细说明,应明确植入体各组成部分的所有组 成材料的基本信息:通用化学名称、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及分布(如适用)、 商品名/材料代号(牌号)等应提交该材料符合长期植入要求的支持性资料2.2、应明确各种材料的来源、成分及质量标准对所选用的每种、每批次原材料都应当能够实施验证,并提供每一种材料的验证报告若原材料外购,应具有固定的供货渠道以保证产品质量,提供材料供货方名录、相关资质证书及购销合同与发票若材料为自行合成,应阐述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并论证其可靠性,同时 提交相关的验证报告如企业采用的材料为新材料,制造商应提交生物学试验或评价报告证明植入材 料的安全性应当考虑灭菌对于材料和潜在的可滤出物的影响,以及因灭菌产生的 毒性副产品2.3、说明电极导线的货架有效期,并提交验证报告2.4、提交产品包装及灭菌工艺的验证报告2.5、预期用途:适用于心脏的起搏和感知;被动固定电极导线用于右心耳、右心室 心尖部及冠状窦的起搏和感知;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用于右心房/室任何部位起搏;左 室电极导线适用于通过心脏静脉途径的左心室外膜起搏和感知2.6、涂层(如有):应按基质材料管理,明确材料、与绝缘硅胶的结合方式、相互影响 及临床意义。
2.7、电极导线连接器的密封性:制造商应说明连接器密封的原理,提供模拟实际使 用条件下对连接器密封性和防腐蚀性的验证资料2.8、其他要求:对患者热伤害的防护、对电极导线引起的非预期作用的防护、对机 械力的防护、对大气压力变化造成损害的防护等应提交相关的文件资料证明产品符 合安全要求二)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要求应贯穿于电极导线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产品上市前的研制阶段 和上市后的阶段应对产品可能的危害和风险进行估计和评价;有针对性地实施降 低风险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措施,并对所有剩余风险进行客观评价,达到可接受的 水平并应在产品附机文件中告知上市后制造商对风险管理程序及内容进行的任何 更改都应形成文件制造商应参照 YY/T 0316-2008建立电极导线风险管理文档电极导线相关的具体风险管理内容见附录I三)注册产品标准我国现行有效的电极导线的标准是YY/T0492-2004《植入式心脏起搏电极导管》、 YY/T0491-2004《心脏起搏器 第三部分植入式心脏起搏用的小截面连接器》鉴于ISO 14708.1-2000 和 ISO14708.2-2005 正在转化中,本指导原则编制时考虑了以上两个标 准。
注册产品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电极物理特性和结构的描述:包括长度、电极的几何表面积、经静脉电极导线的 插入直径(不包括连接器末端)和适用的导引器尺寸、电极(双极或多极心内膜电 极导线)之间的距离、(如适用),插入组织的最大深度、电极导线的标志、连接器 的几何形状(长度和直径),所有指示和标记;结构图应包括剖面图、正视图、侧视 图及导线体结合方式;2、电极直接接触人体的植入材料的说明,包括涂层(若有)3、药物释放装臵的结构图、尺寸、材料、定性、定量及释放特性要求4、性能要求4.1、电极导线的表面物理特性(不应有导致超出植入手术本身以外的反应过度或发 炎的表面特征,比如不光滑面(锐角或锐边)等,或不应有电极导线正常发挥作用 所必须避免的粗糙表面4.2、连接要求;4.3、 直流电阻(Q);4.4、 绝缘性能(kQ);4.5、 塑形钢丝的插拔性能要求;4.6、 顺应性要求;4.7、 热冲击试验要求;4.8、 寿命模拟实验;4.9、 电极导线的起搏阻抗(Q);4.10、 电极导线的感知阻抗(Q);4.11、 电极导线连接器电极导线采用的IS-1连接器应符合YY/T 0491-2004《心脏起搏器 第三部分植入 式心脏起搏用的小截面连接器》的要求。
如采用非IS-1的特殊连接器,制造商应提 交对该连接器的设计参数、尺寸的详细描述,并且应引用相应标准,若无相应标准应制定对该特殊连接器的技术指标要求和试验方法5、附件应明确所包含的附件,并给出这些附件的尺寸及示意图6、化学性能要求和生物相容性6.1、化学性能6.1.1、环氧乙烷残留量;6.1.2、 溶出物的化学要求:色泽、PH值变化量、蒸发残渣、还原物质、重金属、紫 外吸收度;6.1.3、 无菌;6.2、生物相容性生物相容性评价应依照GB/T 16886系列标准进行电极导线材料直接与人体组 织接触对于所有直接接触组织和/或体液的电极导线的材料应进行生物学评价制 造商应参考国食药监械[2007]345 号文件《关于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出 具《生物学评价报告》生物相容性评价应当对经灭菌后最终产品或代表性样品进行 具体内容见附录II四)注册单元划分原则: 注册单元的划分应考虑产品功能、性能、预期用途、安全指标、主要部件、结 构及其组合方式等,划分原则如下:1、 适用的连接器结构不一样,如IS-1、IS-4、LV-1,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2、 电极个数不同,如单极、双极、多极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3、 电极导线材料不同,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4、 不同的头端设计(形状如翼状、螺旋状、锚定方式)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5、不同的导线体内部结构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6、左室电极导线作为单独的注册单元;7、不同的药物和药物释放方式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五)检测单元划分原则:1、 对连接器结构不一样,如IS-1, IS-4、LV-1,应划分为不同的检测单元;2、 主体材料不同应划分为不同的检测单元;3、 不同的头端设计(形状如翼状、螺旋状、锚定方式)应划分为不同的检测单元;4、 不同的导线体内部结构应划分为不同的检测单元;5、 左室电极导线作为单独的检测单元;6、 不同的药物和药物释放方式应划分为不同的检测单元;(六)随机文件和包装 产品使用说明书应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 、YY/T0492-2004《植入式心脏起搏电极导管》及ISO 14708.1-2000、IS014708.2-2005的 要求。
七)动物试验基本要求 对于新研制的电极导线,在进入人体临床试验之前进行动物试验是必要的动 物实验室应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进行动物实验之前应由伦理委员会批准临床试 验附录III八)临床资料 对电极导线进行的临床试验应满足《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临床 试验规定》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上市前临床试验的 产品,实验室研究和动物实验验证研究应基本完成,并且结果可基本证明产品安全 有效具体内容见附录IV九)货架有效期 制造商可参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技术审评中心的《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 货架寿命申报资料指导原则》中对植入医疗器械货架有效期的相关要求提供技术文 件制造商在制定货架有效期的同时应考虑申报导线植入后能保证合理的临床使用 时间制造商至少应证明在最大货架有效期时植入后,当处于随机文件中制造商公布的标 称使用寿命的工作条件下,能达到其公布的标称使用寿命十)质量跟踪报告 应提供上市后的临床随访资料以下内容应着重描述:1、 国内植入的电极导线数量和所报告的植出和死亡的病例数量;2、 所报告死亡病例与电极导线相关或不相关的故障;3、 对于植出病例:应有与机械故障相关、与临床并发症相关的数据,及通过使用者、 申请者、或其他相关人员提交的关于安全有效性的数据;4、 对于数量的要求:应包括当前分析的总的数量、正确的数量、失败的数量(应描 述故障原因),以及导线整体和部分导线的故障;5、可能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异常的电极导线的性能(包括但不限于起搏阻抗 / 起搏阈值升高、不夺获、不起搏),电极导线绝缘损坏、隔/横膈神经刺激、心脏穿孔、 电极导线移位、感染、导线周围血栓等。
四、参考文献1]《植入型心脏起搏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