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玉文化常识讲座7生活用玉器.ppt
26页古代玉文化常识讲座7——生活用玉器n主要指一些玉制器皿最早始于商代,如 玉茛(gèn)古玉中常见的玉器皿有:玉角 杯、玉奁、玉灯、玉羽觞、玉碗、碟、杯 、瓶、文具(砚、笔、印盒、笔筒、笔架 等)、酒具、玉璇玑等 1、玉觚(gū)n仿青铜觚的玉雕器物(图5-2-36),主要用 作酒器和礼器,盛行于商周时期造型为 圆形细长身,喇叭形大侈口,细腰,圈足 外撇觚身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与近圈 足处用两段扉棱作为装饰2、玉爵n主要用作酒器和礼器(图5-2-36),流行于 夏商周时期圆腹,也有个别方腹,一侧 的口部前端有流(倒酒的流槽),后部有 尖状尾,流与口之间有立柱,腹部一旁有 把手,下有三个锥状长足3、玉角杯n主要用作酒器(图5-2-36)流行于夏商周 时期,造型与爵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口沿 无柱,后变形成与爵尾相同的尖形角状, 多有盖,有的盖制作成禽鸟殿翅的飞翔形 ,非常美观4、玉尊n主要用作酒器(图5-2-36),基于造型是侈 口,长颈,圆腹或方腹,高圈足玉尊流 行于商周时期,春秋以后偶尔有所见5、玉卣(yǒu)n主要用作酒器和礼器(图5-2-36),盛行于 商周时期造型多为椭圆体,颈微束,垂 腹,圈足,带提梁,俗称提梁卣,也有方 形和直筒形卣。
6、玉斝(jiǎ)n主要用作酒器和礼器,盛行于商周时期, 是由新石器时期的陶斝发展而来基本造 型维持口,口沿有柱,宽身,体侧有把手 ,下有长足7、玉盆n是大型炊食器与水器(图5-2-37),流行于 春秋战国时期器形为圆形,折肩,深腹 ,平底,双环耳或兽耳,多数带盖,有底 设三足的8、玉匜(yí)n主要用作水器,流行于西周和汉代玉匜 器身为椭圆形,前有注水的流,后有端持 的把手,下有足 9、玉盘n主要用作水器,流行于商代和战国时期 商代的玉盘为敞口,平缘,腹较深,圈足 上有十字孔或方孔四周玉盘多为圈足, 附耳有的玉盘前有宽流,后有兽首形把 手,也有的作环耳出现的兽蹄形三足盘 战国的玉盘多式样接近于汉代的洗耳10、玉洗n主要用作盛水器(图5-2-37),流行于汉代 器形为圆形口沿宽平,自中腹部折面内 收,平底或圆底,两侧多有带环的兽形耳 ,素面或在器底心部用双鱼纹作装饰,也 有的在器底铸有吉祥语11、玉鉴n主要用作盛水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鉴就是大盆,造型为圆形或方形,大腹, 兽首形双耳或四耳,平底或圈足,器身装 饰有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纹饰12、玉簋(guǐ)n是仿青铜器簋而制造出来的玉制容器(图5-2-37) ,始出现于商代。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两件玉簋 ,一件为碧玉簋,直口平唇,腹微鼓,短圈足, 饰波形雷纹、云纹及目纹;另一件是青白玉兽面 纹簋,圆形敞口,下腹部渐鼓,圈足,簋体外侧 的口沿下饰有三角几何纹,腹上部饰有三组兽面 纹,兽服为臣字眼,大鼻,巨眉;腹下部饰菱形 和三角形组成的几何图案,圈足饰云纹和目纹, 阴线雕刻,线条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3、玉杯n主要用作饮酒器(图5-2-37),始见于西汉 时期,隋唐、明清也较常见南越王赵昧 墓出土有青玉角形杯,器口呈椭圆形,器 璧较薄,器身腹部琢刻浮起的勾连云纹, 器底是纤细婉转而巧妙自然的绳索式浮雕 纹饰,缠绕于杯身下部纹饰的制作采用 浮雕、线刻相结合的琢制手法,制作精美 ,抛光精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n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