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研究.doc
9页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研究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研究1.李述森《“新经济政策”失败原因探析》 , 《山东社会科学》2004 年第 4 期 2.陈榕《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斯大林抛弃列宁晚年社会主义理论的原 因探讨》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2 年第 2 期 3.王彪《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贡献的再评价》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 年第 6 期 4.孟庆仁《从哲学上看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启示》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年第 1 期 5.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 年第 6 期 6.靳晓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两点思考》 , 《沈阳工程学院院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3 期 7.王力军《列宁的“退却”思想与新经济政策》 , 《济南大学学报》2007 年第 2 期 8.曾长秋、王千慧《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之比较》 , 《青海社会科学》 2005 年第 2 期 9.赵长茂《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 《中心 组学习之友》1996 年第 12 期 10.马徒《列宁关于选拔人才的思想――论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党建思想之 四》 , 《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1 期 11.任晓伟《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和苏联计划经济的确立》 , 《陕西师范大学 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4 期 12.彭红胜《列宁探索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思路及其对我国建设的启示》 , 《前沿》2004 年第 2 期 13.陈立旭《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 《理论学习》1996 年第 12 期 14.杨建军、李建勇《列宁新经济政策改革与邓小平经济改革之比较》 , 《辽宁师范大学 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3 期 15.马立党《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的创新路径探析》 , 《前沿》2006 年第 4 期 16.高继文《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的思想渊源》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2 年第 2 期 17.朱宗友《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 《阜阳师范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2 期 18.冯爱霞《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 年第 1 期 19.魏中海《列宁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期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2006 年第 1 期 20.刘剑飞《略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 《文教论坛》2007 年第 3 期 21.龚廷泰《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及其法哲学基础》 , 《法学评论》2003 年第 3 期 22.王晓丽、刘鹏《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 《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5 期 23.冯书泉《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2 年第 5 期 24.李述森《论政治因素与“新经济政策” 》 , 《 东岳论丛》女 004 年第 2 期 25.王晓荣《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比较》 ,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 年第 1 期 26.滕向红《浅析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的思想渊源》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 年第 2 期 27.王瑞军《试论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法律价值思想》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 年第 3 期 28.王晓荣《试析 20 世纪 20 年代苏联新经济政策终止的思想理论根源》 , 《陕西师范大 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 年第 4 期 29.郑异凡《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之比较》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 年第 4 期 30.王世涛、季开胜《苏联“新经济政策”终结的原因及启示—-兼与李述森同志商榷》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6 期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观点摘录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观点摘录一、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想渊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着力研究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揭示帝国主义的本 质及其发展前景。
此时提出的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为1921年后探索经济文化落后的 俄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如何利用商业和市场关系打下了思想基础 列宁在论述新经济政策问题时,多次强调新经济政策与夺取政权后上半年特别是1918 年春天的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新经济政策初期与1918年春的政策还没有本质区别, 而在新经济政策第二阶段提出发展商品和货币关系后,与1918年春的政策相比就有了明显 不同 这表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是不断发展的1918年春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的重 要思想来源 由于从指导思想上深刻反省了犯错误的原因,列宁已认识到实行新经济政策决不仅是 克服战争造成的危机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要从根本上纠正过去那种脱离小农国家实际的政 策和做法,把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建立在适应小农国情的基础上,与小农经济结合起来, 实现社会主义理论和模式的根本转变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有了突破性发展,与对战时 共产主义的进一步认识有很大关系 ------------滕向红滕向红《《浅析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的思浅析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的思 想渊源想渊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2002 年年第第 2 2 期期市场经济思想在列宁经济理论体系中是个核心问题,它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列宁各个时 期大量理论论著中。
在列宁所处的时代,国际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革命形势 的需要,既为列宁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条件,又向列宁提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 商品经济的迫切要求正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研究,成为列宁萌生社会主义可以 利用市场经济的观念的逻辑起点列宁早期主要是研究俄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演 变及其内在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着力研究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提示 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前景这两个阶段列宁提出的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为 1921 年后探索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如何利用商业和市场关系打下了思想 基础高继文高继文《《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的思想渊源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的思想渊源》》 ,, 《《江西江西 师范大学学报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002 年第年第 2 2 期期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总之,新经挤政策的实质,是一种战略退却,是因过去的进攻走得太远而进行的退却, 是准备好了阵地的退却,是战争中改“强攻”为“围攻” ,是用“新的迁回方法”继续进行 斗争决不是放弃社会主义而搞资本主义当年列宁就有针对性的指出:一切阶级敌人“无 不对我们的退却、对我们的‘下山’ 、对我们的新经济政策幸灾乐祸,或者洒下几滴鳄鱼的 眼泪。
让他们去幸灾乐祸吧让他们去演练丑角吧各有所好嘛,我们决不会陷入错觉, 也决不会灰心失望 ” ----------陈立旭陈立旭《《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 《《理论学习理论学习》》 19961996 年第年第 1212 期期综上所述,我们很清楚地看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巩固工农联盟和 无产阶级专政正如列宁所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和改善工人和 农民的生活状况,利用私人资本主义井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新经济政策的 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列宁在此完整 地阐明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此外的其他有关新经济政策实质的观点,都带有片面性,比 如把实质说成是“纯粹的巩因工农联盟” ,就忽略了提高生产力这方面,其本质是没有看到 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上的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租让制的作用而把实质当成是“两种经济 成份的斗争”也是片面的诚然,新经济政策实施中,由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确实存在 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成份的斗争,但由于规定了资本主义的活动范围,在无产阶级 掌握政权的前提下,社会主义成份最终会战胜资本主义成份。
所以,我们不应把两种经济 成份的斗争看成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提高了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 生活水平,它代表着苏俄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探讨其实质应从根本利益出发,多层次、 多角度去分析才能抓住它 ----------刘剑飞刘剑飞《《略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略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 《《文徽论坛文徽论坛》》 20072007年第年第3 3期期从今天的经验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在苏维埃国家发展市场经济要实现新经济 政策的这一目标,执政的布尔什维克党必须做到以下儿点:第一,把市场机制看作是生产力 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载体和手段,市场经济属于“技术性”而非“政治性”范畴;第二,把 社会看作是一个由多元利益构成的有机整体,确立社会之于国家的主体地位;第三,合理 界定国家的职能,把国家权力限定在必要的范围之内 ----------李述森李述森《“《“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失败原因探析失败原因探析》》 ,, 《《山东社会科学山东社会科学》2004》2004年第年第4 4期期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列宁发动的一次经济改革,可以看作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的第一次 经济改革实验列宁当时提出的问题和答案是:“苏维埃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能不能同国家 资本主义结合、联合和并存呢?—当然能够。
”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实质就是一种既有自 由竞争又有政府干预的资本主义,也就是一种“混合经济” 列宁认为在“新经济政策”这 一“混合经济”的体制中,应该存在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合法性地位:“在我们苏维埃 共和国内,社会制度是以工人和农民这两个阶级的合作为基础的而现在也容许耐普曼即资产阶级在一定的条件下参加这个合作在对外政策上,列宁也主张寻求苏维埃国家与帝 国主义妥协及和平共处的道路他问道:“跟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我们能不能避免将要发生 的冲突呢?” “现在西方和东方日益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和冲突,会不会像过去 那样,再给我们一次延缓我们同帝国主义国家冲突的机会呢?”所以新经济政策是在俄国那 种落后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上的一种改革运动从今天的角度看,它实质上是以社会主义 体制(共产党执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 ----------靳晓光靳晓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两点思考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两点思考》》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版)2005)2005年第年第3 3 期期三、列宁新经济政策终结的原因在一党执政的条件下,执政党拥有健全的体制和充分的民主就成为国家政策具有稳定 性、连续性的关键。
然而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布尔什维克党的党内民主不断呈姜缩之势, 体制也始终没有健个起来俄罗斯的历史表明,个人集权的合法性只能来自于民族主义,来自于强国的目标 而要强国,就必须发展工业,尤其是发展重工业要发展重工业,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榨取 社会,尤其是农民这一切决定着新经济政策必然会最终成为个人集权体制的牺牲品 ----------李述森李述森《“《“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失败原因探析失败原因探析》》 ,, 《《山东社会科学山东社会科学》2004》2004年第年第4 4期期一、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 主义的惟一途径,它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二、斯大林理论上不承认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内容之一 三、斯大林在实践中曲解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直到完全抛弃 ----------陈榕陈榕《“《“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没有坚持下为什么没有坚持下 去去――――斯大林抛弃列宁晚年社会主义理论的斯大林抛弃列宁晚年社会主义理论的 原因探讨原因探讨》》,,《《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