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对儿童生理特点的认识.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39392041
  • 上传时间:2023-11-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5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医对儿童生理特点的认识小儿,自出生到成人,一直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 中,无论在形体结构,还是在生理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 和规律,与成年人有显著不同,年龄越小,这种区别越显 著历代医家,对小儿生理特点论述很多,归纳起来,主 要表现为稚阴稚阳,阳强阴弱;纯阳之体,生机旺盛;三 有余,四不足一、稚阴稚阳,阳强阴弱清代医家吴鞠通从阴阳学说出发,在《温病条辨•解儿 难》中提出小儿生理的“稚阴稚阳”说稚”指幼小、幼稚而 未成熟;“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 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 “稚阴稚阳”是从阴阳学说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小儿时期脏腑 器官及体格发育未成熟,功能不完善,与成人相比,是处 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 的状态正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说:“小儿五脏六腑,成 而未全……•全而未壮即其脏腑阴阳虽俱,但阴气不足, 阳气未充,属幼稚阶段,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处于不稳定 状态故称“稚阴稚阳”同时,“稚阴稚阳”又揭示了小儿的 病理反应性与成人不同,即生命力脆弱,容易受到伤残; 阴阳稚弱,容易出现阴阳不足、阴竭阳脱二、纯阳之体,生机旺盛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著作《颅囟经脉法》首先提出“纯阳” 学说,云:“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这里的 “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 命活力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 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并不是指有阳 无阴或阴亏阳亢纯阳”学说也提示了小儿对致病因子的反 应性,具有潜在的反应强烈、泛化的特点以及小儿患病易 趋康复的特点由于小儿生机旺盛,活力充沛,“脏气清 灵”,患病之后对于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灵敏,“随拨随 应”,因而易趋康复古代医家对“纯阳”的理解不尽一致《宣明论方•小儿门》 说:“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医学正传小儿 科》说:“夫小儿八岁以前日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 炎《小儿药证直诀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说:“小儿纯阳, 无烦益火《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 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上述医家多从小儿病理角度阐 述“纯阳”,但从《颅囟经脉法》原文,结合小儿生长发育过 程看《幼科要略总论》中的观点更为确切,“纯阳二字, 须善体会,是生气之极惩阳气之已充也"纯阳、稚阴稚阳、阳常有余,三者之间不是对立的矛盾, 而是统一的认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小儿阴 阳的本质,充实、完善了小儿阴阳特点,丰富了小儿阴阳 学说的内容。

      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气未充,是言小儿阴阳 皆稚弱;而纯阳、阳常有余言稚弱之阴阳中阴稚尤甚,而 阳稚稍逊,即阴阳不均衡,较稚阴稚阳的认识又有进一步 的深化总之,若从阳气充实、完善的程度来看,小儿阳 气是稚弱的,即稚阳;若从小儿阴阳对比而言,阳常有 余,阴常不足;若从气阳功能活动上小儿为纯阳之体三、三有余,四不足之说明代儿科名医万全,根据钱乙的五脏虚实证治,提出小儿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又 在朱丹溪理论的影响下,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 点,称“三有余,四不足”说一)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且 脏腑功能不足,脾胃负担比成年人相对较重,加之乳食不 知自节,择食不辨优劣,因此小儿脾胃功能易于紊乱,而 出现脾胃病,称之为“脾常不足”再者,小儿“肝常有余”, 脾受克抑因此,小儿“脾常不足”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 特点,也预示了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饮食停滞、气血两虚 的病证 (二)肝常有余 肝主人体生发之气,肝气生发则五脏俱荣;小儿生机蓬 勃,精气未充,肝阳旺,肝风易动,故有“肝常有余”的生理 特点肝应少阳春木,内寄少阳生长之气,“此有余为生长 之气自然之有余”,但“少阳生长之气方长而未已”(明•万密 斋)所谓“肝常有余”,主要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其性刚 而不柔,为将军之官,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并 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正如《幼科发挥五脏虚实补泻之 法》中说:“云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者,此却是本脏之气也。

      盖肝乃少阳之气,人之初生,如木之方萌,乃少阳生长之 气,以渐而壮,故有余也其次,小儿肺常不足,肝少克 制,自然肝常有余小儿肝之“有余”又是稚弱的、相对的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肝亦不例外,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肝亦是从无 到有,从小到大'其形与气亦未成熟完善;其次,小儿肾常 虚、脾常不足,肝无以滋生;再者,小儿气血尚未充盛'则 肝血不足因此,“肝常有余”是相对的有余,是稚弱的有 余,是相对于其他脏腑而言的,并非强实、成熟之谓也 “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也预示了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肝火 上炎、肝阳上亢、肝气横逆、肝风内动的实证与虚证三)肾常虚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府,小儿肾常虚,是针对小 儿脏腑虚弱,气血未充,肾中精气尚未旺盛,骨气未成而 言肾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于父 母,后天之精源于水谷,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满则泻溢贮 于肾小儿甫生,先天禀受肾精未充,既生之后,又赖后 天脾胃摄取水谷之精的滋养,才能不断补充和化生,需至 “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肾气方盛;其次,肾为先天之 本,内寄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各脏之阴依赖肾阴的滋 润'各脏之阳依赖肾阳之温煦,肾之精不断被消耗;再者, 小儿“脾常不足”,不能充养肾精,而且君火、相火消烁肾 精,“一水不胜二火”。

      因此,明•万密斋在《育婴秘诀•五脏 证治总论》中将此总结为“肾常虚”小儿“肾常虚”的生理特 点,也预示着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诸如解颅、胎怯胎弱、 五迟五软、佝偻等肾精不足之疾患四)心常有余 所谓“心有余,,是由于小儿阴常不足,木火同气,心肝之火 易亢;肾阴之水不足,水不制火,心火易炎的生理状态心为火脏”,火性属阳,其性炎上、亢奋、外现;其次,小 儿“肾常虚”、“阴常不足”,水不上济心火,心少克制,故言 “心常有余”所谓“心常有余”是小儿心气旺盛有余,乃自然 之有余,从而保证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并不是指 小儿心火亢盛有余心之“有余”又是相对的、稚弱的:脏腑 娇嫩、形气未充,心亦不例外,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心 亦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小儿阶段心亦未完善成熟; 其次,“肾常虚”、“阴常不足”,心无以滋助;再者,小儿气 血尚未充盛,则心血不足,心主血脉、心藏神功能稚弱, 突出表现在脉率、语言、智力上心常有余”,为相对有 余,并非强实、成熟、完善之有余小儿“心常有余”的生理 特点,也预示着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心火亢盛、心火上炎 的证候五)肺常不足 肺为华盖,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小儿肺脏娇弱,肌肤不 密,加之“脾常不足”,脾虚则不能散精于肺,而肺气亦弱, 卫外不固,故有“肺常不足”之说。

      小儿出生后,肺气始用, 娇嫩尤甚,需在牛长发育过程中,赖脾胃运化之精微不断 充养;其次,小儿“脾常不足”,水谷精微不足,则肺养不 足;再者,小儿“心常有余”,肺受克伐,所以“肺常不足” 小儿“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同时预示着小儿病理上容易出 现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肺系疾患六)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人体(包括小儿)之阴阳,只有在平衡中才能维系生命活 动的正常,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但平衡是相对 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小儿之阴阳,稚弱、不完善是其共 同特征,但阴阳的稚弱、不完善又是不均衡的,阴稚尤甚 而阳稚稍逊,阳强阴弱是小儿阴阳的又一特征,即所谓小 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所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 指小儿在健康水平内,阴阳相对平衡状态下的相对有余、 相对不足而言:其一是指小儿的气阳功能活动、生机旺盛 有余,精血、津液、形体结构不足;其次是指阴阳对比而 言,即在稚弱的前提下,阳强于阴,阴稚较阳稚更为明 显、更为突出正是由于小儿阴阳之相对不平衡性比成人 更为明显,更为突出,才构成了小儿生机旺盛、蓬勃发育 的基础这也是小儿“阴平阳秘”与成年人之“阴平阳秘”的主 要区别小儿阴阳之“阳强阴弱”,同时也揭示了小儿容易发 病、易见热证的根源。

      由于小儿阴阳之相对不平衡性比成 人更为明显,因此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而致阴阳失调, 发生疾病小儿纯阳之体,活泼好动,心跳、脉息较数, 得病从阳证、热证转化;小儿生长旺盛,营养物质相对不 足,精、血、津、液等常因机体的需要及热证的消耗,而 表现不足,因而产生了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体质状 态上述“三有余、四不足”之说,是小儿生理特点在脏 腑中的表现,是生长发育需要与营养物质供给之间的差异 引起的生理现象对了解小儿脏腑发病特征及指导临床均 有重要意义小儿脏腑强弱不均衡,导致五脏生克承制关系失调,突出 表现在五脏生克乘侮的偏向性由于小儿五脏有“三有余、 四不足”,通常可见脾虚肝旺、肾虚肝旺、肺虚肝旺、肾虚 火旺及肝乘脾、肝侮肺、心侮肾这种乘、侮,既有以强 凌弱,又有自虚受乘(侮),其结果又加剧了脏腑的强弱不 均衡,从而变生脏气不平诸证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娇嫩、稚弱虽然是小儿脏腑的 共同特点,但小儿脏腑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发育又是 不平衡的,相对的强弱不均是其另一特点小儿脏腑强弱 不均,其具体表现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 有余、肺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即“三有余,四 不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