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竖井设备安装.doc
2页电气竖井设备安装1.1 、电气竖井大小宜满足布线间隔及端子箱、配电箱布置所必需的尺寸外,宜在箱体前留有不小于0.8的操作、维护距离,当建筑平面受限制时,可利用公共建筑走道满足操作、维护距离的要求,此时强电竖井的深度不宜小于0.51.2 、电气竖井内高压、低压和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之间应保持不小于0.3m的距离,或采取隔离措施(采用隔板时,间距应不小于0.1m),并且高压线路应设有明显的标志1.3 、电气竖井间的构造材料可以用砖、混泥土和钢筋混泥土等竖井间内地坪宜高出本层地坪50,或采用200高的门槛,以防止水浸入2.1 ——《08D8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电气竖井设备安装说明》-P142、竖井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规模、用电负荷性质、各支线供电半径及建筑物的变形缝设置和防火分区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宜靠近用电负荷中心;2 不应和电梯井、管道井共用同一竖井;3 邻近不应有烟道、热力管道及其他散热量大或潮湿的设施;4 在条件允许时宜避免与电梯井及楼梯间相邻注释】电气竖井的数量和位置选择,应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并减少电能损耗1 靠近负荷中心,特别应注意与变电所或机房等部位的联系方便,以减少损耗、节省投资;电气竖井不能与电梯井或其他管井共用,是为了保证竖井内电气线路及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规定: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等竖向管'井内线路的绝缘强度降低、金属部件锈蚀等;4电气竖井与电梯井或楼梯间相邻,会使由竖井内引出的线路通道狭窄,影响出线电气竖井与电梯井道为邻,竖井内墙面利用率减少且产生震动不利于线路运行另外,由于电梯是反复短时工作制负荷,在靠近其控制电器及线路部分,易带来对竖井内线路的干扰,这也是应注意的问题竖井大小除应满足布线间隔及端子箱、配电箱布置所必需尺寸外,宜在箱体前留有不小于0.8m的操作、维护距离,当建筑平面受限制时,可利用公共走道满足操作、维护距离的要求注释】电气竖井的大小应根据线路及设备的布置确定,而且必须充分考虑布线施工及设备运行的操作、维护距离在一些建筑工程中受土建布局的限制,电气竖井的尺寸较小,给使用和维护带来困验,应予重视1.2 、竖井内垂直布线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 顶部最大变位和层间变位对干线的影响;2 电线、电缆及金属保护导管、罩等自重所带来的荷重影响及其固定方式;3 垂直干线与分支干线的联接方法注释】竖井内布线,在建筑较高(有资料介绍超过100m)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 高层垂直线路的顶部最大变位和层间变位是建筑物由于地震或风压等外部力量作用而产生的。
建筑物的变位必然要影响到布线系统实践证明,这个影响对封闭式母线、金属线槽的影响最大,金属套管布线次之,电缆布线最小为保证线路运行安全,路的固定连接及分布上应采取相应的防变位措施;2 线路敷设时,在每个支持点处同时承受了三个荷载:1 )导线、电缆及金属管槽等的自重;2 )导体通电以后,由于热力和周围的环境温度经常变化而产生的反复荷载(材料的潜伸);3 )线路由于短路的电磁力而产生的荷载因此,在支持点处存在着损坏导体绝缘或管槽的危险因素,所以要充分研究支持方式及导体被覆材料的选择3 垂直干线与分支干线的联接方法,直接影响供电可靠和工程造价,必须充分进行研究特别应注意铝芯导体的连接和铜一铝接头的处理1.3 、竖井内高压、低压和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之间应保持不小于0.3m的距离或采取隔离措施,并且高压线路应设有明显标志电力和电信线路,宜分别设置竖井当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电力与电信线路应分别布置在竖井两侧或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强电对弱电的干扰注释】为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避免相互干扰,方便维护管理,强电和弱电竖井宜分别设置1.4 、竖井内应设电气照明及单相三孔电源插座1.5 、竖井内应敷有接地干线和接地端子。
注释】竖井内接地干线(PE设置,是为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需要,应桉本规范第12章第条的规定执行1.6 、竖井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等通过1.7 、竖井内各类布线应分别符合本章各节的有关规定——《JB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8.12.3、电气竖井、智能化系统竖井应符合下列要求:1 高层建筑电气竖井在利用通道作为检修面积时,竖井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0m;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竖井在利用通道作为检修面积时,竖井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60m;多层建筑智能化系统竖井在利用通道作为检修面积时,竖井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35m;电气竖井、智能化系统竖井内宜预留电源插座,应设应急照明灯,控制开关宜安装在竖井外;智能化系统竖井宜与电气竖井分别设置,其地坪或门槛宜高出本层地坪0.15〜0.30m;电气竖井、智能化系统竖井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不燃烧体,检修门应采用不低于丙级的防火门;电气竖井、智能化系统竖井内的环境指标应保证设备正常运行GB50032-2005-建筑设计通则》4.1、配电间的空间大小应视电气设备的外形尺寸、数量及操作维护要求确定需进人的配电间,其操作通道宽度不应小于0.8m,不进人操作的,可以只考虑管线及设备的安装尺寸,但配电间的深度不宜小于0.5m。
4.2 、进人的配电间,应设有照明、火灾探测器等设施4.3 、配电间的电缆桥架与照明箱、或照明箱与插接母线之间净距应不小于100mm4.4 、配电间内高压、低压或应急电源线路相互之间应不小于300mm,或采取隔离措施,高压线路应设有明显标志——《全国名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措施》。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