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地球仪和地理坐标.doc
9页基础地理教学课案1. 2第二节 地球仪和地理坐标【教学目标】① 地轴、两极、赤道的含义及图示② 纬线的含义、特点及图示③ 纬度的标注与分布规律;北纬与南纬的识别;纬度差的距离;南、北半球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 五带划分及其重要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以及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④ 经线的含义、特点及图示⑤ 经度的标注与分布规律;本初子午线;东经与西经的识别;经度差的距离;东、西半球划分;东、西时区划分; 重要经线(0゜和180゜、20゜W和160゜E;以及30゜E、120゜E、60゜W)【知识要点】地球的模型,称为地球仪我们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运动,画出经纬网,标注地理坐标一、地轴、两极、和赤道地球自转的轴,称为地轴地轴通过地心连接两极地轴同地表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为北极(N);另一端为南极(S)两极是地面上确定南北方向的依据我们把向着北极的方向定为北,北极是地面上的最北点站在北极,前后左右都是南而向着南极的方向定为南,南极是地面上的最南点站在南极,前后左右都是北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面上除了两极之外的各点都能在空间旋转成不同大小的圆,只有南极和北极是两个旋转的原点。
地球表面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做赤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N S二、地理坐标地球仪上,一条经线与一条纬线相交的点,称作地理坐标通常人们使用经度和纬度标注地理坐标,用于表示地理事物在地球上的位置1. 经线、经度和经距:(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又称子午线或南北线经线具有如下基本特点:①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相交于南极和北极 ② 所有经线都是半圆,长度大致相等(20004. 5千米),纬度相差一度的经线长度约为111km③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经度总和等于180)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可把地球表面平分为两半球经线的侧视图和极地图:经差45图经差30图(2)经度:经线上标注的度数实际上经度是本初子午面与当地子午面之间的夹角(实质是面面角)① 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中心线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② 东、西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 0度经线 ) 向东、向西各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 “ E ” 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 “ W ” 作代号。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③ 经度的读写:除了0经线和180经线之外,其余的经度都要区分东经(E)或西经(W)经度的书写方式,如东经120可写成120E;西经75可写成75W④ 在地图上判别东、西经:经度度数若向东增大、向西减小的是东经,经度度数若向东减小、向西增大的是西经简言之经度数“东增西减” 60 30 0 306090120150 180150120 90 6030 0W E 在北极地图上,经度按逆时针方向增大的为东经,按逆时针方向减小的为西经在南极地图上,经度按顺时针方向增大的为东经,按顺时针方向减小的为西经⑤ 依据经度数值判断东、西方位:A. 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东经,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面,经度数值小的在西面B. 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西经,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面,经度数值大的在西面C. 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分别为东经和西经时,则用两地东、西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认东西方位:a. 若两地经度之和小于180时,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面,西经度的地点在西面;b. 若两地经度之和大于180时,则西经度的地点在东面,东经度的地点在西面;c. 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时,则两地分别位于两条正相对的经线上,互为东西。
3)经距:赤道上任意两条经线之间的距离赤道长度40076千米,因而赤道上经度相差1距离约111. 3千米 (赤道周长为4万多千米,故40076 km / 360≈111. 3km / 1)南北纬60的长度只有赤道的一半,南北纬60上经度相差1距离约55. 6千米4)东、西半球划分:习惯上以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来划分从西经20向东通过0经线到东经160的半球为东半球;从西经20向西通过180经线到东经160的半球为西半球我国位于东半球 西半球20W160E70E160E20W110WW东半球西半球W 18020W 160E 1800 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20W和≤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20W和≥160E(5)重要经线(四条)东、西经分界线:0 经线(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 重要经线的地理意义及其穿越的地区重要经线地理意义穿越地区本初子午线(0经线)东、西经度划分的起点中时区的中央经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法国、西班牙、非洲西部、几内亚湾180东、西经度划分的终点大致与日界线重合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太平洋、大洋洲东部群岛20W东、西半球分界线,以西为西半球,以东为东半球格陵兰岛东侧、冰岛、大西洋160E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东部、太平洋、大洋洲东部群岛20E穿过欧洲西部和非洲大陆的中部经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波罗的海、中欧平原、阿尔卑斯山、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南非高原、好望角海域、南极洲120E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北京时间的标准时。
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东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印尼、澳大利亚西部2.纬线、纬度和纬距(1) 纬线: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与经线相垂直的线与经线相比,纬线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①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纬线互相平行 ② 每条纬线自成圆圈,长短不等 ③ 各条纬线单独构成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减小纬线的侧视图和极地图:纬差30图(2)纬度:纬线上标注的度数实际上纬度是当地铅垂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实质是线面角)① 赤道: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平分地球纬度从赤道算起,又称0纬线② 南、北纬度的划分: 赤道是计算纬度的起点,由赤道到南极和北极各分作90赤道以北属于北纬 ,代号N;赤道以南属于南纬,代号S ③ 纬度的读写:除赤道以外,所有纬度都要区分北纬(N)或南纬(S) 纬度的书写方式, 如北纬 2326′,可写成2326′N;南纬6634′,可写成6634′S④ 地图上纬度的标注:在一般地图上,纬度标注在纬线的东西两端在纬线呈同心圆的极地图上,通常把纬度沿0和180经线标注在相应纬线的近旁⑤ 在地图上判识南、北纬:纬度度数向北增大、向南减小的是北纬,纬度度数向北减小、向南增大的是南纬。
在南,北极地区的地图上,向着北极的方向为北,距离北极愈近愈北;向着南极的方向为南,距离南极愈近愈南北极图上的纬度为北纬,南极图上的纬度为南纬3)纬距:同一经线上任意两条纬线之间的距离已知子午圈的长度为40009千米,因而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约111.1千米(40009 km / 360≈111. 1 km / 1);纬度相差10距离约1111千米 4)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通常把南、北纬30之间的纬度称为低纬度,南纬或北纬30到60之间的纬度称为中纬度,南纬或北纬60到90之间的纬度称为高纬度南北纬30、60、90是低、中、高纬的划分界线通常所说的较低纬度和较高纬度是相对概念,特指两地纬度相互比较而言纬 度 带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纬度范围0~~ 3030~~ 6060~~ 90包括热量带热带和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亚寒带和寒带植被景观主要经济作物热带雨林、季雨林热带草原或荒漠橡胶、咖啡、可可香蕉、甘蔗、黄麻棉花、葡萄等常绿阔叶林和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和荒漠茶叶、油菜、柑橘苹果、花生、甜菜亚麻、向日葵等亚寒带针叶林寒带苔原和冰原苔藓、地衣(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是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分界线,赤道又称0纬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所有纬度是北纬;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纬度是南纬在地理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例如七月份,北半球大部地区进入盛夏时,而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正值寒冬6)重要纬线(五条)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南、北纬2326′):太阳直射点的最南、最北界线以及热带与南北温带的界线南、北极圈(南、北纬6634′):地球上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以及南、北寒带与南、北温带的分界线重要纬线的地理意义及其穿越的地区重要纬线地理意义穿越地区赤道(0)南北半球分界线,纬度划分的起点非洲中部、印尼、南美北部北回归线(2326N)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南回归线(2326S)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中部(智利、阿根廷、巴西南部)北极圈(6634N)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欧洲北部(挪威、瑞典、俄罗斯北部)、阿拉斯加半岛、加拿大、格陵兰岛南部南极圈(6634S)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南极大陆外围(威尔克斯地、南极半岛)30N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非洲北部、西亚、印度北部、我国长江流域、墨西哥北部、美国南部30S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南非、澳大利亚南部、智利、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60N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北欧、俄罗斯中部、阿拉斯加半岛南部、加拿大中部60S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横穿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南部、德雷克海峡90N北极点位于北冰洋内90S南极点位于南极大陆内【课后练习】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