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上海市长宁区延安中学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18页2023学年高一下化学期末模拟测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测试卷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H3易液化B.Cu既能溶于浓硝酸又能溶于稀硝酸,且硝酸的还原产物为氮的氧化物C.Cu在加热的条件下能溶于浓硫酸D.向胆矾晶体中加入浓硫酸,晶体由蓝色变为白色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2、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浓硫酸的体积增大 B.铝的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C.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氢氧化钠的表面发生潮解3、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NaHCO3===Na++H++CO32- B.NH4NO3=NH4++NO3-C.NaHSO4===Na++H++SO42- D.Ba(OH)2===Ba2++2OH-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i、Be、B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Cl、Br、I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减弱C.Na与Na+化学性质相同 D.147N与157N得电子能力相同5、加碘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还添加了适量的KI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KIO3和NaCl为离子化合物,均只含离子健B.KIO3中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KIO3只有氧化性,无还原性D.23Na37Cl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是7:86、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及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B.、101 kPa时,求算固态碳和硫的燃烧热时.其分别燃烧时生成稳定的和C.含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 D.已知 , ,则7、下列反应中, 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2H5OH → C2H4↑+ H2O B.CH2=CH2 + Br2 → CH2Br-CH2BrC. D.2CH3CHO + O2 → 2CH3COOH8、以下实验事实可以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的是①0.1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②0.1mol/L的氯化铵溶液的pH约为5③0.1mol/L的氨水的pH值为11.2 ④铵盐受热易分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9、锂常用来制造高能量电池已知锂的金属性介于钠和镁之间,则冶炼金属锂应采用的方法A.热还原法 B.热分解法 C.电解法 D.铝热法10、如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量数,B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BA.A的氢化物中不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B.B位于第三周期ⅦA族C.C单质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C>B11、干冰气化时,下列所述内容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内共价键 B.分子间作用力 C.分子的性质 D.分子间的氢键12、某燃料电池如图所示,两电极A、B材料都是石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若电解质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反应式为 H2-2e-+2OH-=2H2OC.电子由电极a流经电解液到电极bD.若正极消耗的气体质量为4 g,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13、已知常温下:Ksp(AgCl)=1.6×10-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Ksp比在纯水中的小B.AgCl的悬浊液中c(Cl-)=4×10-5.5mol/LC.将0.001mol/L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的KCl溶液中,无沉淀析出D.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Br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说明Ksp(AgCl)< Ksp(AgBr)14、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关于293116Lv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116 B.中子数177 C.在第ⅥA族 D.核电荷数293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B.0.1 mol Na2O2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AC.1.7g 羟基(-OH)所含电子的数目为NAD.56g Fe与足量的水蒸汽充分反应生成氢气,转移电子数为3 NA1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01 mol Na2O2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04NAB.常温常压下,20 g 2H2O 所含的中子数为10NAC.常温常压下,17 g氨气中含有非极性键为3NAD.标准状况下,1 mol SO3的体积为22.4 L1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合成氨控制在500℃左右的温度B.合成氨工业中不断从反应混合物中液化分离出氨气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D.氨水中加酸,NH4+的浓度增大18、四种短调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A族B.原子半径Z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分子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2)写出B、C分子中,含氧基团的名称:B________ C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反应类型: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4)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②B→CH3CH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常见有机物 A、B、C、D、E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已知D 是有香味且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E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请回答:(1)A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2)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3)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E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b.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D中混有的C c.②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25、(12分)某小组探究化学反应2Fe2++I2 2Fe3++2I-,完成了如下实验:已知:Agl是黄色固体,不溶于稀硝酸。
新制的AgI见光会少量分解1)Ⅰ、Ⅱ均未检出Fe3+,检验Ⅱ中有无Fe3+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Ⅱ中溶液,___________2)Ⅲ中的黄色浑浊是___________3)经检验,Ⅱ→Ⅲ的过程中产生了Fe3+进一步探究表明产生Fe3+的主要原因是Fe2+被I2氧化Fe3+产生的其它途径还可能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经检验,Ⅳ中灰黑色浑浊中含有AgI和Ag为探究Ⅲ→Ⅳ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原因,完成了实验1和实验2实验1)向1 mL0.1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1 mL0.1mol/LAgNO3溶液,开始时,溶液无明显变化几分钟后,出现大量灰黑色浑浊反应过程中温度几乎无变化测定溶液中Ag+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下图实验2)实验开始时,先向试管中加入几滴Fe2(SO4)3溶液,重复实验1,实验结果与实验1相同①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②通过以上实验,小组同学怀疑上述反应的产物之一可作反应本身的催化剂则Ⅳ中几秒钟后即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26、(10分)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时间(min)12345氢气体积(mL)50120232290310(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3~4、4~5 min)反应速率最大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一段时段的反应速率最小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 ___________4)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A.蒸馏水、B.NaCl溶液、C.NaNO3溶液、D.CuSO4溶液、E.Na2CO3溶液,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___27、(12分)某化学课外小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查阅资料如下:主反应: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副反应:2CH3CH2OHCH3CH2OCH2CH3(乙醚)+H2OCH3CH2OHCH2=CH2↑+H2O根据查得的资料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夹持装置忽略)制取纯净的乙酸乙酯步骤如下:①在图1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mL乙醇,边摇动边慢慢加入3mL浓硫酸,在分液漏斗中装入3:2的乙醇和乙酸混合液②油浴加热三口烧瓶至一定温度,然后把分液漏斗中的混合液慢慢地滴入三口烧瓶里并保持反应混合物在一定温度③反应一段时间后,向锥形瓶中缓慢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并不断摇动,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用饱和食盐水和氯化钙溶液洗涤酯层,再分液,在酯层加入干燥剂干燥得粗乙酸乙酯⑤将粗乙酸乙酯转入图2的仪器A中,在水浴中加热,收集74~80℃的馏分即得纯净的水果香味无色透明液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