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答题方法.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32710827
  • 上传时间:2023-09-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1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部分 掌握规律,赢在文综高考一、历史分析“公式”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二、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 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1、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⑴、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

      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①、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 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 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2、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⑴、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 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⑵、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 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⑶、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 ¬ 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 ⑴、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⑵、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 ⑶、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 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 命、二战等。

      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 三、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 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 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生产 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宏观 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 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 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展等。

      5、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 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如评价李鸿章:首先是其身份属性即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接着按方面和时间顺序阐述其在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中法、中日战争的具体事迹;对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⑵、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如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先概述维也纳会议和维也纳体系的概况;再分析其性质和特点,对其历史反动性及客观进步因素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评判,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 以上各项原理和公式,只是反映历史学科的一般规律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具体历史问题,灵活调整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概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进一步调整和充实 四、各类题目的解答方法 (一)、单选题应试策略和技巧 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 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1、审题方法 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象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认真审核,对选择题尤其重要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其具体要求是: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第三,搞清基本题型选择题也有自身特点,根据其特点,明确题目的基本类型,再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掌握,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对号入座”的思考和把握第四,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第五,明确理论观点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第六,明确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根据大文科的观点,历史往往与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联系,要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的互补性,作好答题的准备 2、解题方法 审题是为答题服务的,在审好题的基础上,还必须运用正确的解答方法下面结合各类单项 选择题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对解题技巧介绍如下 (1)、最佳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 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辨别真假水果》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Part A spell 教学课件.pptx 苏少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 我的好朋友》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Part A talk 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isten and say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单词讲解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第一课时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Listen point and repeat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Fun time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esson 3教参课件.pptx 辽海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2 涂涂画画》精品课件.pptx 辽海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1 美好的事物》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课时 1 A talk 教学课件.pptx 苏少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 我跟别人不一样》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Lesson 1 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Lesson 4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esson 4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Lesson 1教参课件.pptx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感官的本领》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Listen point and repeat教参课件.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