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四章.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39547094
  • 上传时间:2018-05-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7.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锤炼道德品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通过阐明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和历史发展,揭示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优良传 统道德与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历史联系,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 发展的一个合乎规律的崭新阶段,是对人类历史上道德发展的优秀成果进行批判继承的产 物并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各种实际道德困惑,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大 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引导大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和集 体主义基本原则? 3.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 4.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问题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和 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 2.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三、努力锤炼个人品德第一节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及其历史发展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 “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 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东汉时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意思是说, “得”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许慎 对“德”的解释是:“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 ”这也就是说, “德”就是一个人在处 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 ,这就是“内 得于已” ;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 ,也就是“外得于人” 这说明,一方面“德”是一种行为活动,一种力量;另一方面, “德”是一种得益行为, 使利益有所得为德,使利益有所损为非德或缺德德,为力,为得,为内而行于外 把“道德”两字连在一起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 谓道德之极 ”可见,道德从它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来说,就包含着道德意识、道德 规范和道德活动等广泛内容它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这个概念的科学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的要求表现 为道德的外部形式——行为规范;二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表现为内在个人品质(人格) 规范;三是表现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即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特殊 方式 我们可以给道德以定义: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 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善恶 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 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道德也是人们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 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 动的总和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起源(一)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而且 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首先,道德萌发于人类早期的劳动和简单交往 其次,道德形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要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一定会产 生道德,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 条件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发展又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 (二)道德的本质(二)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 系的产物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 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 现为阶级关系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2.道德对经济关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主要功能(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它 集中表现为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 精神力量主要功能有: ①道德的认识功能,即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认识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通 过,增强义务感与责任感,正确选择道德行为,塑造道德价格 ②道德的调节功能,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 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 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 力量 社会舆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范围内或在相当数量的人群之中,人们对某种事件、 现象、行为等进行有意识的传播,或自发产生的情绪、态度和看法社会舆论是道德评价 的最重要手段,它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教育榜样的示范,以及人们关于道德的内在信念 来实现的。

      人们通过社会舆论,使自己明辨是非,提高抑恶扬善的能力,从而坚持或改变 自己的行为方向 传统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一种稳定的民 族情绪和社会心理,成为人们世代相沿习以为常的习俗和惯例表现为:行为习惯或思维 模式,即人们以一种特有的传统心理和观念去看待道德行为中的人和事,判断其行为的善 恶,从而达到评价和调节行为的目的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被评价为善的,是符合一定的道 德规范的,就会受到鼓励,让更多的人效仿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被评价为恶的,非正义的, 不道德的,就会受到谴责,使这种行为得到纠正和制止 内心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道德理想、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正确性、正义性和崇高性 的笃信,以及由此产生的履行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内心信念是通过日常所说的良心来 发挥作用的,其表现为:一是对自己的正确行为加以肯定,从而得到自我满足的安慰;二 是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加以否定,从而在良心上感到不安和羞愧 道德的调节功能,即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实际活动,协调人 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 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应然”转化。

      在认识功能与调节功能的基础上,还有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等,它们与其他社会手段密切配合,共同发挥了调节作用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1.影响或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与发展任何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都 是维护这个社会上的经济制度的封建社会倡导“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借以巩固封建 制度资产阶级兴起后,则抨击了封建道德压抑人性,不合理性,而大力倡导个性解放和 个人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的道 德规范,也是着眼于巩固公有制经济基础的 2.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3.维护社会生活秩序和稳定社会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正确化解 这些矛盾,社会才能协调发展每个人都是处在矛盾之中,面临很多矛盾关系如同学之 间,6 人同处一室,各人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矛盾在所难免如果大家都能相 互体谅,互相尊重,以诚相待,矛盾冲突就会减少;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凡 事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关系就很难处理,就会矛盾丛生推而广之,班级、学校、社会 都是一样的道理道德在维系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道德具有重要的认识功能不管是现实生活中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的言行,还是文艺创作中 的那些典型,我们看后都会受到极大的感染,它教育我们正确认识各种关系,正确地选择 各种行为,成长为有德之人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很宽泛的,简单地说,一部分是工具性的, 如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一部分是目的性的,即塑造人,使人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思 想品德知识技能很重要,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知识技能被什么样的掌握,为什么目的服务的问题更重要德在人们的全面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它是人才成长的动力和导向三、道德的历史发展三、道德的历史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五种基本的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 社会的道德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 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调控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和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 学合理;③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人类道德发展中的各种类型,都是一定时代特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由那个时代经 济、政治、文化状况所决定的,有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作为是那个时代人们对自己 的生存境遇、人际关系和人生意义的反思的产物,包含着某些合理的认识和反映社会发展 一般要求的积极成分这些合理的的认识和积极的成分应该得到重视,使之成为我们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从事新的有历史创造的宝贵的思想资源,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待历 史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的态度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 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的发展而与 时俱进它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在于,不仅是适应新的阶段——无产阶级革命要求的产物, 也是对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批判继承的结果一方面,与历史上人类道德文明的 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另一方面,又是对历史上已经过时了的道德类型的超越和提升第二节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华优良道德传统分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优良道德传统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 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现代化的 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性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 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 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 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