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数的意义案例.docx
3页《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A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你们能拿出其中的2/3吗?生动手操作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B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拿出其中的一部分要求是:每组从第一位同学到第六位同学,拿出的小棒分别占原来手中的1/2、1/3、1/4、1/5、1/6、1/7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学生开始拿有的很快地拿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生1:1/5不好拿生2:1/7也不好拿师:是啊!一边少了一根,一边多了一根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1/4是怎样得到的?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
案例1的A教学中,回忆面积计算公式,对于学生来说,根本没什么困难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个,所以每个人都会迫不及待地说,小组中要么是只有“说”没有“听”,要么是前面一个人说过,后面的人都在重复他的话而B教学中,由于看懂平面设计图,并不是每个人都行的,其间只要老师注意还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环境,小组成员之间必有讨论甚至争论产生案例2也是如此,从6根小棒中拿出2/3,只有1种拿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从6根小棒中拿出1/4、1/5、1/7来,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拿出1/4,需要拿1/2的同学将6根改为4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2、以组际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两个案例的B教学,都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2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
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