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41页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简介及设计理念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共安排了三首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和三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可以看出本单元学在本册是非常重要的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通过学习古诗和课文感受富饶的西沙群岛、南方小城、小兴安岭等地的美丽风光,内容涵盖了山、林、湖、岛、城、楼、江,通过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本单元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小学阶段教材相关语文要素梳理如下:教材位置语文要素人文主题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联系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家乡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伟人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祖国河山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留心观察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田园生活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保护环境通过梳理课文的关键语句发现,文中的关键语句指的是中心句和总起句,中心句的位置有的在文章开头,有的在文章结尾,作用也不同。
借助关键语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梳理《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三篇课文的中心句如下:中心句在开头,总领全文在结尾,总结全文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特点(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关键语句位置 作用梳理课文的中心句、总起句及相互关系如下:不同方面海水颜色海底生物鱼鸟不同地点《海滨小城》既美丽又整洁《美丽的小兴安岭》不同季节春夏秋冬大花园大宝库《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课题 中心句 总起句海滩海面公园庭院街道关于语文要素的呈现形式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以泡泡语的形式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海滨小城》一课以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本单元语文要素指向习作方面的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
课前调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统计和分析如下: 序号提出不懂的问题人数(共38人)1为什么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24人2桉树、凤凰树是什么样的?什么叫“浩瀚”?贝壳为什么“寂寞”?20人3为什么这座海滨小城又美丽又整洁?10人学生提出的问题集中在《海滨小城》一课从提出的问题和人数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难点是因为其缺乏生活经验,难以想象画面,从而不易理解课文内容由此,确定解决策略为补充课程资源、创设情境、运用比较发现等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教学时要多联系生活资源,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二、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形声字、看图猜字、借助熟字推想等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认识42个生字、6个多音字,会写51个生字、46个词语基础目标)2.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基础目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3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基础目标)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语句(中心句、总起句)理解段落和全篇的意思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核心目标)5.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关键语句的位置和作用感受景色的特点,想象画面,积累描写景物的词句,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核心目标)6.联系生活实际,初步学会运用关键语句进行表达,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并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乐于和同伴分享观察到的美景核心目标)三、总体构想课时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要点《古诗三首》21.认识42个生字、6个多音字,会写51个生字、46个词语 2. 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以这样的词语写句子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3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4.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5.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6.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富饶的西沙群岛》2《海滨小城》2《美丽的小兴安岭》2习作讲评11.能自己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伴分享观察到的美景分课设计17.古诗三首一、学习目标1. 认识5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能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西湖、洞庭湖、长江天门山景色的赞美之情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古诗学习步骤设计1.一吟:定音、解韵、定基调读准字音,找韵,初步了解作者心情2.二吟:解题,解诗意,知诗人些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带给你什么感受3.三吟:解声,体会感情,想象画面4.四吟:解蕴,悟道设计说明】吟在这里包含读诵和吟诵两个层次一吟”旨在引导学生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通过韵字的发音和诗的大意来确定整首诗的情绪基调,为下面深度学习做铺垫二吟”旨在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或作品风格,来正确理解诗的意思,通过解人来解诗,这样会促进学生对古诗深层次的理解,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做铺垫三吟”旨在通过吟诵符号指导学生吟诵,使学生体会声音和节奏的含义,体现了中华民族汉语独特的魅力,即声音是有含义的继而通过这样的吟诵渐渐投入感情,头脑中浮现出画面,促进想象的自觉应用四吟”旨在通过咬文嚼字,细细品味古诗的意味和意蕴。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三首诗 学习《望天门山》(一)整体感知1.通读三首古诗,借助生字表和注释读准古诗的字音2.初步了解古诗描写的景色思考:这三首诗分别写了哪些地方的哪些景物?在诗中圈画出来1)根据注释了解天门山的地理位置,附图片加以了解2)根据资料袋,了解天门山的来历和故事3)展示西湖景色的照片,简要介绍相关资料4)出示关于洞庭湖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洞庭湖指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有强大的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3.初步了解诗人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世称苏东坡、苏仙,“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苏轼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望洞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二)学习生字、词语1.指认生字,不认识的字借助读音多读几遍2.查字典,理解“抹”“磨”的读音,以及其在文中的意思抹:涂用磨:用磨料磨物体使其光滑查字典读准字音,并组词3.指导正确书写生字观察重点生字“断、楚、孤、初、遥”的书写动画,了解其结构、部首、笔顺和音序写字时“断”字的第一笔是点,“楚”字要注意“木”最后一笔是点,“初”字部首里有一撇,一点,“遥”字第三笔是点三)学习《望天门山》1.一吟:定音、解韵、定基调读准字音,找韵,初步了解作者心情1)读诗,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押韵的字是“回”“来”,麻韵,麻韵给人的感觉是开阔2)再读诗,体会“回”“来”带来的开阔之感作者的情绪是愉快而激动的2.二吟:解题,解诗意,知诗人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带给你什么感受1)教师引述:“望”,在远处看《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年轻时的李白意气风发,充满远大抱负,离开巴蜀到中原地区去闯天下。
走到安徽长江大转弯的天门山之地,看到了自然神奇的景象2)读一读,猜一猜,李白是从什么方向来的?“日边来”——西边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借助注释解读诗的意思和意境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3.三吟:解声,体会感情,想象画面1)作者是怎样的感受?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对前途充满信心,意气风发2)根据吟诵符号,进行吟诵,体会作者强调的是什么,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望天门山- — - | | -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 - — | |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 - — - |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 ! | | -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碧”强调了长江水的清澈,“出”“一”强调了作者从远处往天门山而来,感觉天门山像从水中钻出迎接他的,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表达了诗人的新鲜、喜悦之感韵脚”回“拖长音诵读,令人感到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
来“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3)自主吟诵,用声音传递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随机点评,重点引导韵脚和入声字的读法,体会思想感情,想象画面4. 四吟:解蕴,悟道1) 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说明理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里强调了”一“,指诗人自己,也就是李白江上的其他船只没有看到,诗人只强调了自己,表达了其内心的激动,及远大抱负2)吟诵第二课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去领略杭州西湖和湖南洞庭湖的美景二)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1. 一吟:定音、解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