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国际贸易论文范文-浅谈贸易成本变动与影响:理论综述word版下载.docx
4页成本国际贸易论文范文:浅谈贸易成本变动与影响:理论综述word版下载贸易成本变动与影响:理论综述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贸易成 本变动与影响:理论综述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成本论文 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决Novy (2007)对 引力模型加以改善,认为贸易成本大小由国内贸易和双边贸易共同决 定,并一且划分了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结合Samuelson冰山型贸易 成本模型和Krugman开放垄断竞争模型,有效实现上述理由的解决 Eaton 等(2002)、Chaney (2008)以及 Melitz 等(2008)分别强调 从生产率差异、企业异质性等角度对贸易成本加以测度,推动了相 摘要:贸易成本是阻碍全球贸易自市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国际 贸易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学者们对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一直未曾认 真、系统地加以考察即使有学者间接地提到这个理由,其论述也是 零散的一带而过贸易成本作为贸易理论的支柱具有极大的不确定 性,很难被纳入完全竞争模型之中关键词:贸易成本测度模型一、贸易成本内涵关于贸易成本内涵,学者们的见解大同小异比较有代表性的 是国际经济学家Anderson等(2004)以《贸易成本》(Trade costs) 为题,在系统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表了长达61页的专论。
他 们认为,从广义上说,贸易成本是指除了生产商晶的边际成本之外, 使产品到达最终用户发生的所有成本方虹等(2010)认为,国际贸 易中的成本包括资源再配置成本与交易成本贸易成本中有关运输成本的研究成果较多Hummels (2007)研 究认为,二战结束后,在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在国际贸易成本中占 “主力”的运输成本总体上逐步下降Hummels (2002)还认为,运 输成本的一部分来自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固定投资,另一方面,随着贸 易量不断扩大,贸易伙伴相对固定,运输成本会继续下降近年来,批发、零售成本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Burstein (2001)研究了 1992年的美国消费品市场发现其批发零售成本占 销售价格的比重从0到64. 2%不等,平均高达41.9%Bradford等 (2003)研究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九个国家的批发、零售情况他们计 算的销售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重从42%到70%不等不同学者还从其他特定角度研究贸易成本理由Eaton (2007) 发现,长期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往往具有较大的贸易量较小的贸易 成本因此,信息成本也具有…定的规模经济性,呈现非线性变化二、贸易成本测度直接测算相对比较简单直观。
直接测算法主要可以测度两种类 型的贸易成本一种是由政策实施带来的贸易成本,即所谓的政策壁 垒,例如关税,配额等另一种是由于自然因素所导致的贸易成本, 主要是指运输成本Messerlin (2001)研究了 1999年欧盟的政策壁垒他将非关 税壁垒转化成关税当量并与关税壁垒结合,认为欧盟工业产品政策壁 垒的关税当量是7. 7%o Wallis等(2001)通过对1870-1970年美国 交易部门的测度,间接地测度了宏观经济范围的交易费用认为交易 费用占GNP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上升,交易费用的 相对增长是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收益的必定结果Limao等(2001)考 察了从美国巴尔的摩港口出发的四十英尺集装箱的运输费用认为基 础设施的落后,或者处于封闭内陆的目的地,都会使得运输成本上升间接测度贸易成本的策略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研究每单位 产品价格和价值;另一种是利用Samuelson冰山型运输成本的假设, 以引力模型(Gravity Mode 1)为基础,通过计算贸易流量而得 Hummels等(2004)最早利用前一种策略测度了以运输成本为主的贸 易成本,模型化了存在差异的商品需求,以此获得贸易成本与贸易品 质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和解释了 “优质苹果外运之谜”。
前一种间接测度贸易成本的策略需要处理产品价格利海关运费 的详细分类数据,因此对数据质量要求较高,后一种策略仅利用贸易 流量来计算相对的贸易成本,虽然从绝对值上没有第一种策略精确, 但相对性的贸易成本具有独特的解释力这种策略从贸易成本影响的 角度,即“事后”实际发生的贸易流量间接推算出贸易成本的高低 通过该策略计算的贸易成本不仅包含了包括地理距离这样的静态指 标,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贸易流量的动态变化来考察双边贸易成本的 动态变化情况多数学者倾向于采用引力模型,从间接角度测度贸易成本,同 时对模型、策略以及过程不断加以改善与完善Andersen等(2003) 改善了传统引力模型,加入了贸易双方的多边贸易成本等因素,从经 济规模和相对贸易成本角度进行测度双边贸易成本,使得测度结果更 加科学、精确然而比较静态分析的理由仍未得到彻底解决Novy (2007)对引力模型加以改善,认为贸易成木大小由国内贸易和双边 贸易共同决定,并冃.划分了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结合Samuelson 冰山型贸易成本模型和Krugman开放垄断竞争模型,有效实现上述理 由的解决Eaton 等(2002)、Chaney (2008)以及 Melitz 等(2008) 分别强调从生产率差异、企业异质性等角度对贸易成本加以测度,推 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实现对既有引力模型改善与完善,成为当前贸 易成本测度研究主要思路与策略。
三、结论归纳起来,已有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双边贸易成本测度,并针 对影响贸易成本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对于前者,学者们普遍认为双 边贸易成本呈稳步下降态势;对于后者,虽然在研究对象、样本数据、 策略上存在差异,但多数研究结果与现实观察结果相符研究中国贸 易成本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可以为中国的开放程度提供直接的证据,对 于理解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融入全球经济也十分重要参考文献:[1] 施炳展•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测定一一基于改善 的引力模型[J]•国际贸易理由,2008, (11): 24-30.[2] 许德友,梁琦,张文武.中国对外贸易成本的测度策略与决 定因素一一个基于面板数据的衡量[J]•世界经济文汇,2010, (2):1-13.[3] 方虹,彭博,冯哲,吴俊洁•国际贸易中双边贸易成本的测 度研究一基于改善的引力模型[J]•财贸经济,2010, (5): 71-76.[4] 江小涓•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J]•经济 研究,2007, (5): 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