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尧简介(可编辑).docx
4页尧简介 尧 中文名称: 尧 又 名: 尧帝 性 别: 男 生平简介 中国历史上传说的古帝王之一始见于《楚辞·天问》、《国语》、《左传》等书尧、舜禅让,是流传很广的故事《山海经》神话中有“帝尧”之名,但在古帝世系中却没有,说明他在最早的神话传说中地位不高但在儒、墨两家文籍中,尧是古代的圣王,儒家对他尤其推崇《论语·泰伯》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尚书》还专门编撰了一篇《尧典》来颂扬他的政绩和德行,以及传位与舜“光被四表”的盛业但《竹书纪年》等书则说“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在战国末年编成的古帝世系《帝系》篇里,尧被编为黄帝曾孙帝喾的第三子《世本》还说“帝尧为陶唐氏”,但《吕氏春秋·古乐》历叙古帝,陶唐氏位在黄帝前,而尧则在黄帝后第三位,可知二者原非一人《史记》沿用《世本》的说法,史籍中遂称尧为“唐尧”,与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名号一致,成了战国后期流传下来的“二帝三王”历史系统中的唐帝另外,在《五帝德》中,尧又被编为古代“五帝”之一(见三皇五帝) 传说时期的“帝”字指上帝,“帝某”常指某一天神恩格斯指出“每个氏族都起源于一个神”。
帝尧就是这样一个氏族、部落的宗祖神,但也有可能为该部落一个杰出首领神化而成就尧、舜传说故事来看,当时应属父系家长制氏族部落联盟的盛期濒临解体前的时期尧、舜只是军事民主制中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而不是帝王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尧,传说中部落联盟首领又称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原居今河北唐县,后徙居太原任部落联盟首领后再迁至今山西临汾相传曾设天文官,观察日月星辰变化以制定历法、区分时令,用鲧治水尧被视为典范的仁君,勤俭朴素,办事公正,喝野菜汤,穿麻布衣,住茅草房尧重用贤臣,使其发挥特长,制定历法,安排农业生产 帝尧 帝喾次子,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号为陶唐氏其号曰[尧],史称为唐尧在位百年,有德政,常征求四岳的意见,而且设立谤木,让平民可以发表意见,设立多项政权组织,要求荐举贤人,加以任用,后让位于舜。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传说尧帝发明围棋 《尚书》尧帝 【原文】 日若稽古(1),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3),允恭克让(4),光被四表(5),格于上下(6)克明俊德(7),以亲九族(8)九族既睦,平章百姓(9)百姓昭明,协和万帮,黎民与变时雍(10) 【解释】 (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稽:考察古 :这里指古时传说2)钦:恭谨严肃3)允:诚实恭:恭谨克:能够让:让贤4)被:覆盖四表:四方极远德地方5)格:到达7)俊德:指才德兼备德人8)九族:指同族的人9)平:辨别章:使明显百姓:白官族姓10)黎民:民众于:随著使:友善雍:和睦 【译文】 考查古代传说,帝尧德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宏温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面八方,以至于天上地下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德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德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著变的友善和睦起来了 【读解】 尧使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也算得上使“开国元勋”。
为帝王歌功颂德,使作为臣子的史官责无旁贷的职守,因为古代书写历史的人使官员,而不是学者,他必须站在官方的立场上维护最高统治者这种做法后来相沿为习,很少有人脱出这个框框 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为成功者的历史,帝王功绩德行的帐薄历史也显得极端重要他的价值主要在为统治者树碑立传供后来的统治者学习借鉴,以便把好传统发扬光大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我们最早的帝王长相如何,习惯、个性、个人生活如何,但我们明确地知道他英明伟大,功高德重,万民拥戴,名垂千古所以我们不得不敬仰,并为我们有这样德祖先而自豪,庆幸自己是他的后代子孙 4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