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管理的与时俱进》.docx
5页财务管理的与时俱进财务管理,英文Financial Management,即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 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为何要介 绍一下财务管理的英文译文呢?这里就要说一下, 因为财务管理起源于西方, 重大发展历程也以西方事迹为依据 我国财务管理发展时间较短, 处于向西方财务管理学靠拢学习自我完善阶段西方财务管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传统财务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二、投资财务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阶段(20 世纪70年代以后)一、传统财务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 财务管理大约起 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 入股的股东有商人、 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 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 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财务管理发展的第一阶段典型的环境特征是 20世纪初股份制公司的崛起和 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因而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筹资管理、 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兼并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面,这一阶段主要是从企业外部而不是从企业内部决策角度研究财务管理理论, 研究范围较为狭窄,研究方法主要以描述性和定义性方法为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 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 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 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 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一财务管理部门, 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 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 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也称传统财务管理理论阶段二、投资财务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 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 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 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 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 Internal Decision-Making Period )"。
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 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财务管理的重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 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该阶段典型的环境特征是工业技术革新加剧、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和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因而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方面, 注重对投资决策程序、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这一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从企业外部转向企业 内部财务决策,投资管理成为研究重点, 强调事前控制和资产管理,研究领域不断开阔,研究方法主要以数理模型和定量分析为主,同时强调财务管理理论与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 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 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筹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 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l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 Pricing Mode1,简称OPM);斯蒂芬 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 (Arbitrage PricingTheory )。
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建立了合理的 投资决策程序;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 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 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 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 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 )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该阶段典型的环境特征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金融市场趋于完善、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和经济风险日益加剧,因而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向纵深拓展, 涵盖企业筹资管理、 投资管理、 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领域,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于一体,更加注重企业财务战略、跨国公司财务、企业风险管理和金融产品定价等新领域的研究, 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成果有:布莱克和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 法马的有效市场理论、詹森和麦克林的委托代理理论、梅耶斯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新优序融资理论、 罗斯和斯宾塞的信号传递理论、史密斯等人的财务契约论、哈里斯等人的企业治理结构学派等, 这一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注重不确定条件下企业价值的确定以及市场有效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 充分重视风险报酬的权衡, 研究领域百花齐放,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和数量模型的应用为主, 同时重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财务管理内容与体系的不断深化发展, 其管理的目标也在与时俱进 从最初的简单筹资管理到有一定目标的内部财务控制, 再到产值最大化目标, 再到利润最大化目标, 再到现代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直至到今天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随着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不断发展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也是随着我国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而演进的, 是适应我国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客观结果我国学者郭复初认为,我国的财务管理是从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 立和发展起来的,主要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成本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核算与监督为主要 方式的管理阶段(1949年至1978年);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控制与考核为主要方式 的管理阶段(1978年至1992年);筹资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预测与决策为主要方式的管 理阶段(1992年至今)在我国财务管理理论六十多年发展历程中,我国学者在财务管理理 论结构的研究起点、 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原则以及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 构成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新纪元 解放以后到改革开放前的 30年,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与财政体制下建立 和发展的。
财务理论研究也就围绕国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 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及其管理内容与方法而展开 涉及的财务理论问题主要有: ①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理论 主要涉及到经济核算的实质、客观依据、指标体系、 群众核算与专业核算的关系 ②关于社会主义资金理论有关这方面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资金的本质、 资金与资本的区别、资金运动规律性、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的区分、折旧基金性质、流动资金职能、社会资金与企业资金相互作用 等③关于社会主义企业利润的客观依据及其与资本主义利润的根本区别 ④关于财务本质上是货币关系体系的总和还是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或是价值分配活动⑤关于经济效果的概念、范围与经济核算的关系⑥对企业车间班组核算制度、月度财务收支计划 和资金平衡会议制度、决算审查会议(经济活动分析会议)制度、定额发料制度、流动资金 归口分级管理、成本费用归口分级管理的研究等 这一阶段财务理论研究的特点是: 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作为唯一的基础理论, 甚至把一些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 解决的问题,纳入到财务研究之中在内容上,财务概念上的争议是财务研究的重点; 在目的上,主要对宏观上的有关财务政策产生影响在实务上,总结形成了极富中国特色的财务控制的具体操作方法。
改革开放后,以国营企业的财务改革和改进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研究全面展开: ①以改革企业分配关系、放权让利为主线,围绕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两步利改税、 承包制、租赁制和税利分流等改革举措的财务研究 ②财务与会计的关系问题研究 这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争议问题,其中以 20世纪80年代“会计管理论”与“会计信息论”的争议最为激烈③财务职能研究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实现了由财务 的服务职能(为政治、生产、群众服务)向财务的分配、控制、组织、决策职能的转化④ 宏观财务与国家财务问题的提出拓宽了财务研究的视野 ⑤关于经济效益与经济效果、 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与财务管理的探讨使人们加深了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⑤关于资金周转指标、利润率指标(平均资金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研究⑦关于成本的经济 内容、作用、成本开支范围、国家成本杠杆与政策、除本分成制、成本考核指标的研究这 是当时财务成本研究的主要问题⑧实务界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内部银行、 目标(利润)管理、划小核算单位与内部承包、商品保本保利期管理等财务管理方法 这一段时间的财务理论研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作为唯一的基础理论的局限有所松动, 理论依据不断拓宽。
在内容上,财务名词概念的争议仍是财务研究的重点; 在目的上,不仅要对宏观上的有关财务政策产生影响, 更是为国营企业自身的财务改革与财务管理提供思路, 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现今我国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 ①加强统筹协调和配合,明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持方向和重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入规模需要不断扩大, 支出方向和重点需要进一步明确,国有资本存量需要逐步盘活,努力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集中解决国民经济 重点行业重要资源短缺, 加大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 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②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确保国有控股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市场,通过整体改制上市、引入非公经济等战略投资 者等多种方式,盘活庞大的国有资本存量,促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产权明晰、 机制灵活、管理科学的国有企业内部约束机制,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③借鉴国际经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与国际对接, 建立首席财务官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同时,研究建立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 明确财务总监的地位作用、 职责权限和工作要求等, 促进财务总监代表出资人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
④构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体系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强化内部约束和财务管控,实现管理创新长期以来,企业财务管理的进化,无论是在规则、 内容还是组织形式上,一直都是非常缓慢的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财务管理无论在空间、时间和效率上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财务管理的职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把“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战略目标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迫切需要财务发挥其应有功能的内在要求过去财务部门主要从事传统的财务核算管理, 企业规模小的时候, 还可以人为控 制风险,但随着公司转型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复杂、供应链越来越长,客户差异越来越多,如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