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物理三轮冲刺 备考30分钟课堂集训系列 专题4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doc
9页专题 4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 2011 年全运会上一位运动员进行射击比赛时,子弹水平射出后击中目标.当子弹在飞行过程中速度平行于抛出点与目标的连线时,大小为 v,不考虑空气阻力,已知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θ ,则子弹 ( )A.初速度 v0= vsinθB.飞行时间 t=2vtanθgC.飞行的 水平距离 x=v2sin2θgD.飞行的竖直距离 y=2v2tan2θg2.如图 1 所示,两轮用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图中有 A、 B、 C 三点,这三点所在处半径 rA>rB= rC,则这三点的向心加速度 aA、 aB、 aC的关系是 ( )图 1A. aA= aB= aC B. aC>aA>aBC. aCaA解析:皮带传动且不打滑, A 点与 B 点线速度相同,由 a= 有 a∝ ,所以 aAaC,所以 aC< aA< aB,可见选项 C 正确.答案:C3.m 为在水平传送带上被传送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 A 为终端皮带轮,如图 2 所示,已知皮带轮半径为 r,传送带与皮带轮间不会打滑,当 m 可被水平抛出时, A 轮每秒的转数最少是 ( )A. B. 12π gr grC. D. 图 2gr12π gr解析:当 m 恰好能被水平抛出时只受重力的作用,支持力 FN=0.则在 最高点, mg= m ,v2rv= .gr而 v=2 π n·r,则 n= = .v2π r 12π gr答案:A4.(2009·重庆高考)据报道“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飞行器的圆形工作轨道距月球表面分别约为 200 km 和 100 km,运行速率分别为 v1和 v2.那么, v1和 v2的比值为(月球半径取 1700 km) ( )A. B. C. D.1918 1918 1819 1819解析:由 G = m 知: v= ,Mm(R+ h)2 v2R+ h GMR+ h故 = = ,C 正确.v1v2 R+ h2R+ h1 1819答案:C5.以初速度 v0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它的竖直分位移大小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时,则( )A.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B.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 v05C.运动的时间为2v0gD.位移大小是 2 v02/g2解析:依题意有 v0t= gt2,则 t= ,所以 vy= gt= g· =2 v0,所以 vt= =12 2v0g 2v0g v02+ vy2 5v0,通过的位移:s= v0t=2 v02/g,故选项 A、B、D 错误,C 正确.2 2答案:C6.英国《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评选出了 2008 年度世界 8 项科学之最,在 XTEJ1650-500双星系统中发现的最小黑洞位列其中.若某黑洞的半径 R 约 45 km,质量 M 和半径 R 的关系满足= (其中 c 为光速, G 为引力常量),则该黑洞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 ( ) MR c22GA.10 8 m/s2 B.10 10 m/s2C.10 12 m/s2 D.10 14 m/s2解析:设黑洞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g,由万有引力定律可得 g= ,又有 = ,联立得GMR2 MR c22Gg= =1×10 12 m/s2.C 正确.c22R答案:C7.2009 年 5 月 27 日上午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卫星上装有十多台有效 载荷,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功能.气象卫星在通过地球两极上空的圆轨道上运行,它的运行轨道距地面高度为 h,卫星能在一天内将地面上赤道各处在日照条件下的情况全部拍下来,已知地球半径为 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g,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 ω 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象卫星运行速度为 v= R gR+ hB.气象卫星的周期为 2π R+ hgC.气象卫星在通过赤道上空时,卫星上的摄像机应拍摄地 面上赤道圆周的弧长至少为s=π ω 0(R+ h)3gD.气象卫星到达赤道正上方时,应在同步卫星的上方解析:设地球质量为 m 地 ,卫星质量为 m,卫星在运行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 = mm地 m(R+ h)2,设地球表面有一个质量为 m0的物体,则: m0g= G ,解得: v= R ,选项 A 正确;设v2R+ h m地 m0R2 gR+ h卫星的运动周期为 T,则:G = m( )2(R+ h),一天的时间: T0= ,一天内气象卫星经过有日照的赤道上空次数为:m地 m(R+ h)2 2πT 2πω 0N= ,摄像机每次应拍摄地面赤道上的弧长为: s= ,联立解得 s=2π ω 0 ,选项 BT0T 2π RN (R+ h)3g错误,C 错误;由于同步卫星的周期大于气象卫星的周期,故气象卫星的轨道半径较小,选项 D 错误.答案:A8.一圆盘可以绕其竖直轴在水平面内转动,圆盘半径为 R,甲、乙物体质量分别 为 M 和 m(M> m),它们与圆盘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正压力的 μ 倍,两物体用一根长为 L(L< R)的轻绳连在一起.如图 3 所示,若将甲物体放在转轴的位置上,甲、乙之间连线刚好沿半径方向被拉直,要使两物体与圆盘不发生相对滑动,则转盘旋转的角速度最大不得超过(两物体均看做质点) ( ) 图 3A. B. C. D.μ (M- m)g(M+ m)L μ gL μ (M+ m)gML μ (M+ m)gmL解析:经分析可知,绳的最大拉力F= μMg ,对 m, F+ μmg = mω 2L,所以 μ (M+ m)g= mω 2L解得 ω = .μ (M+ m)gmL答案:D9.2009 年 10 月,美国的“半人马座”火箭以 9000 km 的时速撞向月球,原先设想应当产生高达 10 km 的尘埃,而实际撞击扬起的尘埃高度只有 1.6 km.若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测得火箭在离月球表面 176 km的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 T1=125 min.火箭变轨后,在近月(高度不计)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T2=107.8 min,且尘埃在空中只受月球的引力,则可以估算出 ( ) A.月球半径 R B.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C.空中尘埃存在的时间 D.引力常量 G解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G = m (R+ h), G = m R,综合以上两式可m月 m(R+ h)2 4π 2T12 m月 mR2 4π 2T22得: = ,故可求出月球半径;而月球表面的 重力加速度为: g= R.上升的尘埃可认为做竖(R+ h)3R3 T12T22 4π 2T22直上抛运动,故: H= gt 下 2,所以空中尘埃存在的时间: t=2 t 下.综上所述只有 D 项引力常量无法求12出.答案:ABC10.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 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 27 天.利 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 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 A.0.2 B.2C.20 D.200解析:设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R,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 r,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 ms、 me和 m.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太阳对月球的万有引力 F1= (太阳到GmsmR2月球的距离近似等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 F2= .两式联Gmemr2立得 = .若地球和月球的公转均看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对F1F2 msr2meR2地球: = , Te为地球公转周期 365 天,对月球: = , Tm为GmsmeR2 4π 2meRT2e Gmemr2 4π 2mrT2m月球公转周期 27 天.联立得 = ,故有 = = ≈2.msme T2mR3T2er3 F1F2 T2mRT2er 272×3903652答案:B11.(2011·天津模拟)如图 4 所示,一根跨越光滑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各有一杂技演员(可视为质点), a 站于地面,b 从图示的位置由静止开始向下摆动,运动过程中绳始终处于伸直状态,当演员 b 摆至最低点时, a 刚好对地面无压力,则演员 a 质量与演员 b 质量之比为 ( ) 图 4A.1∶1 B.2∶1C.3∶1 D.4∶1解析:设 b 摆至最低点时的速度为 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gl(1-cos60°)= mv2,12解得 v= .设 b 摆至最低点 时绳子的拉力为 FT,由圆周运动知识得: FT- mbg= mb ,glv2l解得 FT=2 mbg,对演员 a 有 FT= mag,所以,演员 a 质量与演员 b 质量之比为 2∶1.答案:B12. 在一个竖直的支架上固定着两个水平的弹簧枪A 和 B,弹簧枪 A、 B 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如图5 所示, A 比 B 高 h,弹簧枪 B 的出 口距水平面高 ,弹簧枪 A、 B 射 出的子弹的水平射程之比h3为 xA∶ xB=1∶2.设弹簧枪 A、 B 的高度差 h 不变, 图 5且射出子弹的初速度不变,要使两个弹簧枪射出的子弹落到水平面上的同一点,则( )A.竖直支架向上移动,移动的距离 为 h2B.竖直支架向下移动,移动的距离为 h415C.竖直支架向下移动,移动的距离为 h2D.竖直支架向上移动,移动的距离为 h415解析: x= v0t, t= ,故 t∝ ,2hg h= = , v0= ,tAtB43hh3 21 xt= = × = , v0B=4 v0A.v0Av0B xAtBxBtA 12 12 14若 xA= xB,那么, v0∝ , tA=4 tB.又 t∝ , t2∝ h,1t h则 =( )2=( )2=16.hA′hB′ tAtB 41又因为 hA′= h+ hB′,所以 = ,h+ hB′hB′ 161得 hB′= ,即竖直支架向下移动 .h15向下移动的距离为 - = h.h3 h15 415答案:B二、计算题(本 大题共 4 个小题,共 40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8 分) A、 B 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为 h=15 m 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 v0=10 m/s.A 竖直向下抛出, B 球水平抛出, 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 g=10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