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资源管理补充个案.doc
2页第十六章 頁次 1/2The McGraw-Hill Companies人力資源管理補充個案當巨人倒下勤業管理顧問公司(Arthur Andersen)曾穩坐會計師業界第一把交椅但在歷經一連串登上國際媒體頭版頭條的醜聞風暴後,勤業終於以潰敗收場勤業的英文名,源自當年美國事務所創辦人安達信(Arthur Andersen) 安達信是位嚴以自律的會計師,他以發揚審計精神為一生職志基本上,審計工作主要在抽查顧客文件紀錄,確定所有帳目均記載無誤一直以來,勤業均以堅持審計原則而受同業敬重有時顧客帳目出現問題,勤業也會收到顧客「如果不肯背書簽名,就換事務所」的明示或暗示這時候,勤業通常都會客氣地表示:「那就煩請貴公司另尋高明」 正由於勤業總能謹守專業堅持,這家出身於芝加哥的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終於日漸茁壯為全球前八大(在部分業者合併後,甚至躍為全球前六大、前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不過,從創業初始,勤業提供的服務就不侷限在審計作業在會計師發現顧客帳目出問題後,勤業會設法提供顧客解決方案建議(也就是提供企業諮詢服務) 但到1980年代,因為勤業會計作業電腦化進行得過於成功,公司獲利空間竟也因此受到擠壓與此同時,公司內企管顧問服務業績卻不斷攀昇。
時間一久,會計部門與顧問部門的關係,難免日益緊張除了獲利高低,兩大部門更存在根本的文化差異會計師最重視獨立性與精確性會計師的責任在為如實申報顧客現況,而非依顧客需要製作顧客現況顧問群當然也講究精確性,但是協助顧客達成目標更是顧問工作的核心價值換句話說,顧問會把是否對顧客有利視為思考主軸同樣地,顧問總在想辦法改善顧客績效磨練久了,顧問部門的行銷能力自然為會計部門望塵莫及在不同思考導向下,兩部門的決策態度也大相逕庭正如1960年代顧問部門主管布雷巴哈(Gresham Brebach)所言:「在碰到灰色地帶時,會計師一定會逼你趕快弄清楚在會計師的觀念中,所有事情總是非黑即白 」相形之下,顧問部門的觀點就彈性得多顧問部門多會設法找出「儘可能往理想方向改變的作法我們通常不會提給顧客非如此不可的建議因為通常只要略作調整,很多事情結果就會大大不同 」隨著顧問諮詢漸受市場重視,勤業也開始規劃更可觀的獲利目標1970年代,底特律分部在密索里(Dick Measelle)的帶領下,成功拿下 DeLorean Motor Company(這家公司係依創辦人迪洛林(John Delorean)之名命名迪洛林為人好大喜功,公司也因此難以為繼)的合約。
在DeLorean Motor Company財務主管透露下,勤業會計部門發現迪洛林在帳目上有假公濟私之嫌但當密索里與其他會計同仁與迪洛林對談後,他們卻接受了迪洛林的說法,並同意讓某些帳目繼續存在不久之後,迪洛林的公司倒了英國政府成為本事件最大受害人(之前為協助迪洛林將工廠設到Belfast,英國政府曾貸給他大筆款項) 英國政府以未及時揭發帳目弊端,對勤業提出賠償控訴最後,勤業居然還打贏了這場官司,密索里更在1987年被拔擢為全美勤業會計部首席顧問兩年後,密索里更接手指揮全球勤業會計審計暨稅務處理業務第十六章 頁次 2/2The McGraw-Hill Companies密索里與執行長文柏和(Larry Weinbach) ,要求當時負責勤業美國審計業務的愛德華(Jim Edwards)想辦法提高部門獲利他們鼓勵愛德華等高階主管設法降低會計師人數而鼓勵資深會計師(也就是受傳統會計師文化影響最深的一群人)退休,就是當時最常用的手法而為從客戶手中拿到更多業務,勤業也開始提供公司內部會計服務負責這類業務的會計師,要先研究公司財務報表,然後提供業者管理經營方面(如目前營運方式是否最符經濟效益)建議。
本來,公司內外部會計師應是各司其職:內部會計師由公司自己人擔任;外部會計師負責稽核公司報表公正與精確與否而在勤業包辦公司內部會計業務後,內外分工的界限也漸漸模糊即使如此,會計部門的壓力仍未見消減而在顧問部門業績不斷超越會計部門後,顧問部門終於脫離勤業獨立營運(即目前的安盛顧問) 此後,會計部門更須自立自強最後,事務所為拿到業務,幾乎已經不擇手段不久之後,事務所醜聞開始一則一則掀爆開來從1992年林肯儲貸公司(Lincoln Savings and Loan)破產案、 1999年遭廢棄物管理公司( Waste Management)控訴詐欺案,一直到2001年安隆案為止,勤業為處理層出不窮的法律糾紛,總共付出至少上千萬美元安隆案可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勤業也同樣派駐會計人員,到安隆做內部會計服務工作這樣緊密的合作關係,讓勤業會計師很難堅持中立角色(光是2000年,安隆就付給勤業超過五千三百萬美元) 當安隆擺明要做假帳時,勤業的會計師也在強大壓力下不得不從曾派駐安隆的勤業資深會計師葛洛茲馬(Patricia Grutzmacher)在出庭作證時指出,安隆會要求他們配合作假帳如果他們不從,安隆就直接找勤業大頭來向他們施壓。
曾任職於勤業專業顧問部的貝斯(Carl Bass) ,就堅持不配合作假帳後來勤業就在安隆要求下,將貝斯掃地出門了安隆弊案慢慢被揭開後,質疑勤業是否謹守專業道德的聲浪紛湧而來在勤業員工協助銷毀安隆弊案資料的消息傳出後,勤業的名聲更是跌到谷底在加上勤業之前疑似作假風波不斷(如廢棄物管理公司控訴詐欺案) ,最後美國司法部判定勤業所為已違背誠信原則不論勤業過去怎樣風光,這最後的一擊仍讓事務所應聲倒下2002年6月15日,勤業違法判決確定一個半月後(即同年8月31日) ,勤業也正式走入歷史來源:”Civil War Splits Andersen,”Chicago Tribune, September 2, 2002, sec 1, pp. 1, 14-15; “Ties to Enron Blinded Andersen,”Chicago Tribune, September 3, 2002, sec 1, pp. 1, 8-9; “Repeat Offender Gets Stiff Justice,” Chicago Tribune, September 4, 2002, sec. 1, pp. 1, 12-13.【問題】1. 勤業曾經具備哪些高績效實現系統要素及環境特色?它缺乏哪些要素及環境特色?2. 當組織由強調獨立性及專業技術改變為強調組織獲利時,勤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應如何做出順應調整?3. 人力資源管理可如何提倡組織道德行為,以改善本例事件所可能帶來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