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分析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doc
16页资料分析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最终成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般而言,这一部分的内容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各部分当中属于相对简单,但是由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答题强调时间性,因此位置靠后的"资料分析"是历来失分最为严重的一部分资料分析题围绕着统计型的数据展开题目设置,如何快速的找到数据,如何正确的理解具体的计算方式,如何应用基本的速算技巧解决计算问题,这是备考阶段的重要内容,也是本书着力强调的重点与此同时,资料分析题还具有训练性,高分的取得与大量的练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强烈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多做练习题,特别是多做有时间限制的练习题,这对于大家答题能力的真正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主要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所强调的重点互不相同,在备考时要根据每一块的特点做针对性的调整一、阅读技巧,资料分析的材料主要有四种:文字型材料,核心在于对关键字、关键词的把握,也就是采用圈读法快速找到数据,进而为下一步计算做好准备;表格型材料数据结构比较清晰,一般来说,考生都可以迅速、准确找到所需数据因此,表格型材料主要测查的是考生的速算技巧,在阅读表格型材料时,着重在表格标题及横纵轴的把握;图形类材料,常见的图形样式有柱状图、趋势图和饼状图,图形类资料是所有题目中最为直观的一种,在阅读此类材料时要注意其时间和单位,然后注意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混合型材料,这是近几年考察比较多的类型,混合型材料从本质上讲并没有特殊的难度,但是毫无疑问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不同材料之间的关系与衔接是考察的重点。
二、统计术语,在之前介绍资料题目解析时讲到,资料题目解析主要考察三方面的基本能力,其中一方面就是统计术语的掌握,统计术语是资料题目解析题目设置的中心,统计术语也是考生最容易出错的考点,因此非常有必要将资料题目解析中常考的统计术语以及关于这些统计术语的考点做一点梳理,进而搞清楚这些术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快速解题至关重要如:(一)基期量与现期量 资料题目解析中,在描述关于某个统计指标变化时,经常采用的形式是一个时期的量与另一个时期的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此时,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为现期如表述"与 2009 年相比,2010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这里的 2009 年为基期,2010 年为现期"与日本相比,中国在 2010 年 8 月的出口总额增长了……"这里的日本是基期,中国是现期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基期量,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现期量考点 1】已知现期量求基期量(除法)【例 1】2007 年前三个季度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 1794 元,同比增长15.6%,则 2006 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A.1452 元 B.2074 元 C.1552 元 D.1172 元【题目解析】2006 年为基期,则 2007 年为现期,2006 年前三季度的平均工资为:1794÷(1+15.6%)。
考点 2】已知基期量求现期量(乘法)【例 2】2007 年前三个季度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 1794 元,同比增长15.6%,若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则 2008 年前三季度我国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A.1872 元 B.2074 元 C.1852 元 D.1972 元【题目解析】2007 年为基期,则 2008 年为现期,2008 年前三季度的平均工资为:1794×(1+15.6%)二)增长量与增长率增长量用来描述基期量与现期量的绝对变化量,计算公式为: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 增长率是用描述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相对变化量,具体计算公式为: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增长量÷基期量×100%在资料题目解析中,经常还会出现增长速度,增长幅度这两个概念,如没有特殊说明,增长率与增长速度和增幅表示的同样的意思,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当提到了增长快慢时指的是增长率的大小比较考点 1】增长量计算【例 3】据行业统计,2010 年上半年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 10963 万吨,同比增长12.5%则 2010 年上半年,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加约多少万吨?()A.1009 B.1218 C.1370 D.1787【解析】计算增长量一般有 2 种计算方式,"现期量-基期量"或者"基期量×增长率"。
计算方式为:(1)10963-10963÷(1+12.5%);(2)10963÷(1+12.5%)×12.5%考点 2】增长倍数计算【例 4】2007 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0346 元,同比增加 3.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 3321 元,同比增加 3.4%则 2007 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高出( )倍A.3.12 B.2.12 C.1.12 D.4.12【解析】计算增长倍数时要注意,增加倍数=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1所以本题的计算方式为:(10346-3321)÷3321 或者 10346÷3321-1考点 3】增长率计算【例 5】2007 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1853 元,同比增长18.8%,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月平均工资为 1015 元,同比增长 11.8%则 2007 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比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月平均工资大约高出( ) A.82.6% B.84.1% C.95.1% D.88.2%【解析】计算方式为:(1853-1015)÷1015=82.6% 。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统计术语决定了资料分析的具体的考试考点,只有掌握了每个统计术语的具体用法才会正确的将材料中的数据进行正确的运算,这一点在专业干部考试中尤其明显,专业干部考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材料中的数据怎么使用,分不清楚是用乘法呢,还是除法,在后面的具体章节讲解中,有具体的阐述资料分析所涉及的统计术语三、速算技巧速算是资料分析数据处理的方法,考生对于资料分析最大的恐惧在于,他们认为资料分析就是大量数据的运算,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资料分析中的数据处理考察的考生的基本分析能力,所谓分析是建立在快速计算的基础之上的,因而考生必须掌握常见的速算技巧,常见的速算技巧有 4 个,分别是估算法,直除法,差分法,公式法,还有一些特别的细化的方法如凑整运算,截位运算等等,以直除法为例来阐述速算技巧中的一些基本内容直除法"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在应用直除法之前,一般都要先进性一定程度的估算,应用范围更广的是直除法,直除法可以解决试卷中的大部分除法类计算题方法 1】若选项首位不同,则通过判断结果首位来判断答案,具体做法是"试商"判断结果首位;【方法 2】若选项前两位或三位不同,则通过除以除数的前两位来判断答案,即取除数前两位计算结果(除数四舍五入取前两位);【方法 3】如果除数的首位是 1 或 2,那么直接除以除数的前三位(除数四舍五入取前三位);【注】如果选项结果差别特别小,那么直接除以除数。
【例 1】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迅猛增长,1985、1995、2005 年的值分别为 289、2478、7883 亿元人民币那么,1995 年值为 1985 年值的( )倍,2005 年值为 1995 年值的( )倍A.9.13.2B.8.63.2C.9.12.9D.8.62.9【题目解析】观察选项可以知道,本题只需判断结果的首位即可得到答案,2478÷289,首位判断为 8,所以首先排除 AC,7883÷2478,首位判断为 3,所以排除 D,答案选择 B 选项例 2】2008 年,新疆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6805.31 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474.95 万亩请问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为多少?( )A.35.12%B.36.37%C.37.49%D.38.25%【题目解析】观察选项可知,本题只需确定结果的前两位,6805.31 四舍五入取前两位是 68, ,结果的前两位是 36,所以答案选择 B 选项例 3】2008 年,新疆农林牧渔渔业总产值 1176.69 亿元,其中,农业产值 784.19 亿元请问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例为多少?( )A.64.7%B.66.6%C.68.3%D.70.4%【题目解析】观察选项可知,本题只需确定结果的前两位,除数是 1176.69,根据直除法,应取 1176.69 的前三位,四舍五入取前三位得 118, ,所以结果的前两位是 66,答案选择 B 选项。
例 4】2009 年度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为 1806.53 亿元,同比增长 8.64%;毛利润总额为 134.36 亿元,毛利率为 7.44%.2009 年度全国旅行社的旅游业务营业收入为 1745.59亿元,同比增长 8.87%;旅游业务毛利润为 120.27 亿元,旅游业务毛利率为 6.89%则2009 年全国旅行社非旅游业务的毛利率约为:A. 8% B.11% C.17% D.23% 【题目解析】毛利率=毛利润÷收入,非旅游业务的收入为 1806.53-1745.59≈61,非旅游业务的毛利润为 134.36-120.27≈14,所以毛利率为 14÷61,首位判断为 2,所以答案选择 D 选项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如果掌握了这样的基本技巧,资料分析中的计算题变得不复杂了,甚至是变得"清晰了",当然我们这里只是举了一些简单的例子,资料分析还会涉及一些常见的陷阱,也就是出题人故意设置的障碍点,我们也是需要注意的资料分析同数量关系类似,熟练的掌握技巧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练习之上,结合自己的思考最终形成自己能够使用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克敌制胜,直达胜利的彼岸!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除了需要掌握基础重要统计术语外,熟悉应知应会统计术语也助于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性,本文中华图列出了资料分析中的应知应会统计术语。
◇ GDP 与 GNPGDP(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NP(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英文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的缩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贸易顺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其差额即贸易顺差额贸易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其差额即贸易逆差额◇ 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 0—1 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例,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常用指标这个比例越低,一般反映这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五年计划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二个“五年计划”名称 年段 名称 年段 名称 年段“一五”时期 1953—1957 “二五”时期 1958—1962 “三五”时期 1966—1970“四五”时期 1971—1975 “五五”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