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征求意见稿).pdf

27页
  • 卖家[上传人]:f****u
  • 文档编号:111362248
  • 上传时间:2019-11-0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78.16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3 — 附件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 (征求意见稿) 〇二一三年十月 — 4 — 目 录 1 总体要求…………………………………………………………………………………6 1.1 适用范围……………………………………………………………………………6 1.2 评价目的……………………………………………………………………………6 1.3 评价范围……………………………………………………………………………6 1.4 评价时段……………………………………………………………………………7 1.5 评价内容……………………………………………………………………………7 1.6 评价重点……………………………………………………………………………8 1.7 评价原则……………………………………………………………………………8 1.8 技术路线……………………………………………………………………………9 2 评价内容…………………………………………………………………………………10 2.1 规划概述……………………………………………………………………………10 2.2 资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1 2.3 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指标体系……………………………………………………13 2.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4 2.5 规划协调性分析与环境合理性论证………………………………………………17 2.6 规划的优化调整与实施建议………………………………………………………19 2.7 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20 2.8 环境管理与跟踪监测评价…………………………………………………………21 2.9 公众参与……………………………………………………………………………21 2.10 执行总结…………………………………………………………………………22 3 其他要求…………………………………………………………………………………23 3.1 规范性引用文件……………………………………………………………………23 3.2 图件要求……………………………………………………………………………23 — 5 — 4 报告书编制框架…………………………………………………………………………24 4.1 报告书内容及编制目录……………………………………………………………24 4.2 主要图件……………………………………………………………………………26 附录 A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示例库…………………………………………27 附录 B 规划环境协调性分析重点内容…………………………………………………28 附录 C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常用方法……………………………………………29 — 6 —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 1 总体要求 1.1 适用范围 1.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点规定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公路网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的一般原则、程序、内容、方法及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 简称“报告书”)的编制要求,主要用于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 级公路网(包括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不同技术等级和国道、省道 等不同行政等级的公路)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全国、跨省区域、市(地)级行政区的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 价文件的编制可参照本技术要点 1.2 评价目的 1.2 评价目的 深入评价公路网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全面分析公路 网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对规划的承载能力 等,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的优化调整与实施建议、预防或减轻不利 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公路网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有效保护区域自然环境,保障规划的环境合 理性 1.3 评价范围 1.3 评价范围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及其他相关环境影 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确定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下: (1)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应以规划涉及的行政区范围为基础,考 — 7 — 虑重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进行确定规划实施可能影响到的周边环 境敏感目标、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等也应纳入评价范围 (2)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包括规划公路网可能穿(跨)越或 影响的重要水体,并重点关注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 感目标 (3)大气、资源、能源、社会经济等要素的影响评价范围均应 按规划涉及的行政区范围确定 1.4 评价时段 1.4 评价时段 评价时段一般应与规划基准年及规划水平年一致,必要时可依 据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累积性环境影响时限适当延长。

      1.5 评价内容 1.5 评价内容 (1)概述公路网规划的目标、路网规模、布局、技术标准及实 施安排等,全面分析规划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等宏观规 划的符合性,以及与自然资源开发、自然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和区 划的协调性 (2)全面调查评价范围内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资源 能源、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分析现存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 因回顾评价范围内已建公路造成的主要环境影响,说明已采取的 环保措施并分析其实施效果,总结取得的经验及教训 (3)结合公路网规划的具体内容与评价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开展全面的环境影响识别;根据识别出的环境影响,构建评价指标 体系,合理确定评价标准 (4)评估规划实施对区域生态系统、环境质量、资源能源利用 — 8 — 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从避免、减轻、补偿等方面提出规划实 施应采取的环保对策和措施评价过程中,应将新建公路作为评价 重点,并兼顾公路网建设的累积性和整体性环境影响 (5)评估区域自然环境与资源能源条件对规划实施的支撑能 力 (6)论证公路网规划目标、路网规模、布局和实施安排等方面 的环境合理性,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优化调整与实施建议 (7)进行广泛的公众参与,听取相关部门、行业专家及利益相 关方对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的意见和建议。

      (8)制定规划实施后环境影响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 1.6 评价重点 1.6 评价重点 (1)公路网规划与区域生态、环境、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相关规 划和区划的符合性或协调性;区域土地资源供给、能源供应等对规 划实施的支撑能力;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的识别与辨 析 (2) 公路网规划实施对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及完整性、 环境质量、 主要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预防或减轻规划实施不良环境影响的对 策与措施 (3)公路网规划目标、路网规模、布局方案和实施安排等方面 的环境合理性分析;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与实施建议 1.7 评价原则 1.7 评价原则 (1)坚持节约、保护优先 坚持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与能源,优先考虑区域生态保护,据此 — 9 — 优化公路网规模、布局方案和实施安排;合理避让重要环境敏感目 标,保留必要的生态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 的占用 (2)注重整体、突出重点 既充分考虑公路网布局可能产生的整体性影响,又重点分析新 建及改建路段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应重点关注规划涉及的重要生 态敏感区和主要环境制约因素,同时兼顾规划所涉及生态系统结构 与功能的完整性 (3)紧扣规划、讲求实效 评价深度应尽量与公路网规划层次和详尽程度相一致,重点关 注规划阶段应该解决而且能够解决的宏观性、区域性的重大环境问 题。

      评价应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 (4)因地制宜、体现差别 不同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根据其自然环境的具体特点,选取 不同的评价指标,确定不同的评价重点,客观反映规划实施环境影 响的对象、范围和程度,进而制定不同的环保措施 (5)全程介入、广泛参与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与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启动, 并贯穿于规划编制整个过程评价过程中,应组织广泛的公众参与, 听取各界对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的意见和建议,实现环境评价与规 划编制的良性互动 1.8 技术路线 1.8 技术路线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见图 1 — 10 — 图 1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 2 评价内容 2.1 规划概述 2.1 规划概述 (1)简要介绍规划编制背景,主要包括任务由来、规划必要性、 规划工作过程及其技术咨询、行政审查情况等 (2)简要介绍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等 (3)采取图表结合、图文对照等形式,分别说明规划公路网的 建设进展(已建、在建、改建、新建等) 、路网布局及实施安排 规划方案 内容概述 政策、法规及相关规 划、区划等资料 区域环境资源现 状分析与评价 现有路网面 临环境问题 规划特点 资源环境制约因素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规划优化调整与 实施建议 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 影响的对策与建议 环境管理建议与跟踪监测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公 众 参 与 资源能源承 载力评价 生态影响 预测与评价 环境质量影响 预测与评价 社会经济 影响分析 规划协调 性分析 — 11 — (4)有条件时应进一步分析说明规划公路网重要节点的选择原 则、预测的交通量分布特征、公路网空间分布特点及近期建设重点 等内容。

      2.2 资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2.1 基本要求 2.2 资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2.1 基本要求 (1)针对规划实施影响的主要环境要素,全面调查规划涉及区 域的陆生及水生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资源开发、能源消 耗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评估区域自然环境质量的总体水 平和变化趋势,分析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规划实施的主要资 源环境制约因素 (2)针对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重要环境敏感目标、生态脆弱区 等开展重点调查除《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生态影响》确定的各类生 态敏感区外,东部地区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还应重点调查城镇 规划区、人口聚居区和重要产业集聚区等;中、西部地区公路网规 划环境影响评价还应重点关注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 护重要生态功能区 2.2.2 自然地理现状调查 2.2.2 自然地理现状调查 采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评价范围内地形 地貌、气候气象、环境地质、河流水系和土壤类型等情况 2.2.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2.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掌握区域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现状及演化趋势,识别区域现存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 其主要原因。

      — 12 — (2)从宏观层面,掌握规划公路网所在区域生态功能区划、主 体功能区划、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等 情况, 并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 完整性和稳定性等进行分析 (3)从微观层面,重点调查规划区内珍稀、濒危、特有野生动 植物的种类、生境范围、保护级别、保护要求及保护现状等,并对 区域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重要性进行分析 2.2.4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2.4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调查区域主要水体(河流、湖泊、水库等)水环境功能区 划、水环境质量以及区域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布等情 况,对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 (2)收集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资料,对区域环境空气 质量达标情况和主要超标区域进行说明 2.2.5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2.5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调查评价范围内的行政区划、城镇布局现状与发展规划、人口 分布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民族文化与 宗教信仰、文物古迹等方面的基本状况 2.2.6 环境敏感目标调查与评价 2.2.6 环境敏感目标调查与评价 (1)采用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全面 调查评价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居民集中居住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世界自然与文 化遗产地、珍稀濒危动物栖息地、生态公益林、民族宗教文化设施 和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目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